洞内外望
——开江县白岩洞探秘
有关四川开江县境内白岩洞的民间传说的版本众多,所以,一批批冒险家从未停止过对它探秘的脚步。但是,直到今天,除了一些寻访足迹和引经推测的精彩描写外,也没能真正揭开过它的神秘面纱。
白岩洞,在离开江县城以南十余公里茶马古道的白岩山上。从其山间的文笔塔(黑宝塔)旅游景区向上前行,过马号驿站(古时,经开江到重庆万县和梁平的要道口)一公里石板山路后,就能看到坡下的白岩河,对面就是一堵高约百余丈的白灰色绝壁,刀削斧劈一般,气势雄奇,蔚为壮观。绝壁左端有一洞,洞门上是 “灵雨既零” 的四字题额,这就是白岩洞。
据《新宁县志》记载,它“洞口高宽一丈有余,洞内险象环生,神秘莫测”。当地记者说,他们借助照相机和摄像机的上的灯光装置,终于揭开这个天洞的神秘面纱,估计,并没有完全揭开神秘面纱,也就是个大概。因为,“在里面走走停停,不经意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洞,考虑到照明设备和安全问题,我们不敢贸然再往其他的洞里走”。
因此,白岩洞的里面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有多少个暗洞,阴河的大致走向,至今无人知晓。川籍作家武礼建由题额“灵雨既零”推测,它虽然无庙,“也许是洞中住有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先民祭望白岩洞,就是求雨祈福”。而当地老百姓也说,洞中的确还有专门求雨的洞观。神仙住过的地方非同一般,所以相传,过去打猎的在洞里住过,土匪在洞里避过,白莲教当年也在里面躲过,但是,人们看到白莲教的人进去,却并没有看到他们出来。
白岩洞的神奇怪异,诱惑着不少人的心。一到春秋季节或节假日,路路牵牵的人寻访它,但是,真正进到里面去了的人不多。他们都说,进到离洞口二三十米就伸手不见五指,熄灯静听,一会儿是哭泣低吟,非常凄零,一会儿又像远处有虎啸狼鸣,叫人毛骨悚然,不宜久留。这种体验一点儿不虚,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随一支地质勘探队进去过,感觉真的美妙。洞顶结构坚实,空气新鲜,一点儿不觉憋闷,且冬暖夏凉,好似一个庞大的天然空调,所以,洞壁上留有许多诸如“洞内站一站,赛过活神仙”、“白岩洞一游,一生没忧愁”等题字。但是,没有较好的照明,洞内的确显得过于阴森,只宜群留,不可独处。当地记者近来也进一步探明,白岩洞“如同一个倒扣的巨大木桶,四周光滑,颜色呈红铜色”,已发现的空间就有个球场般大小。同时,里面洞里有洞,洞洞相连,深不可测。到150米处,便见一条阴河,不知其始末,而缓缓流动的清澈河水里,“几条泥鳅懒懒的卧在水中,一动不动,也许是眼睛和耳朵的退化,对人的接近好像浑然不知”。 十来年前,开江县某中学几个学生抵挡不住诱惑,相约探访白岩洞,哪知竟在里面迷了路,几次进人寻找无果。失踪第三天,怀着最后一线希望,请当地颇有经验的人入洞才将他们找到。所以,记者一再提醒寻访者:“到白岩洞探险,请找当地人引路,以免发生意外!” 白岩洞虽高深莫测,神秘怪异,但是,现在至少还是探出个大概来了。就是洞内阴河直通几十公里外的连珠峡河流,洞内处处是似人如兽的钟乳石、石笋、石瀑、石幔、石床、石桌、石凳和石柱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这些,就是地质形成与变迁的活化石,极具研究价值。更为关键的是,白岩洞在开江县文笔塔、璀璨明珠宝石湖和“天下第二汤”温泉等旅游带上,通村公路已从县城到了文笔塔旅游景点,白岩河也已联通了甘棠镇,马号驿站附近有了“农家乐”。毫无疑问,它必将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和探险的首选之地。
一位经常寻访白岩洞的退休文化干部说:“白岩洞不是一般的山洞洞儿,它是藏金千万的仙人洞,经营好了,胜过卖光开江县。”武礼建在《灵雨既零 执热以濯——白岩洞题额破解》也写道“先民们其实祈愿最切的却是政通人和,物阜年丰”,“如今的亲民惠民政策,如春风风人,似夏雨雨人。白岩洞旅游景区建设纳入规划,开江人民将得到更多的实惠,收获更多的享乐。”
(本文插图和后续图片,均借用于《开江在线》,并经该网站管理员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