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 松潘县名的来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在此设立湔氐道,三国时期湔氐道为蜀汉政权领有。西晋武帝时,湔氐道废。晋改置升迁县,属汶山郡。至东晋,升迁已为中央号令所不及,此后邓至羌进入松潘地区。南北朝时期,松潘地区为邓至国领地。南朝宋、齐、梁名义领有升迁,侨置于成都附近。西魏废帝二年,邓至国归附西魏,在此置甘松郡。北朝天和元年前后和隋朝年间为嘉诚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嘉诚县置松州。贞观二年置都督府,督羁糜25州,后多至104州,皆为羌部落,属陇右道。永微改属剑南道,天宝初复改为汶川郡。乾元复曰松州。广德初属于吐蕃。宋仍为吐蕃地。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寻并为松潘卫,十三年罢卫,二十年罢州,改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行都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罢军民司,复改松潘卫,属龙安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裁卫,改置松潘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为松潘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1950年2月 9日,松潘解放,建立松潘县人民政府。 松潘古城初建于唐武德元年,复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全长6.2公里,分内城外廓,是我国现存城樯中首屈一指的古城遗址。有史以来,这座古城即为兵家必争之边陲重镇,也是内地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中,这里的藏、羌、回、汉民族与古城一道历经了无数的战乱兴裒.如今,依旧庄严雄伟的古城象海市蜃楼一样,镶嵌在高原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古城古色古香,环境优美,好象藏族的绿松石,红色玛瑙。总觉得是否和松赞干布有那么点关系。路是古旧的,路两边的店铺也是古旧的。小小的店堂里陈设着一些银手镯、银戒子,民族衣服帽饰,牛角的梳子等。首饰的做工很精致,暗暗的土银,质地和花纹显着古朴。传统工艺的绣花精湛,绚丽。 古城的夜色很美,微微的风吹过高原的清爽,美丽宜人的灯光让人仿佛感觉是天上的街市。当初松赞干布是不是真的从这个门迎来了文成公主呢?想必那时侯,必然是载歌载舞的快乐。 1:城门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雕像,总是给人无尽的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