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类 三年“不惑” 四川三农新闻网 文春红 三年,能改变什么? 三年,会发生什么? 三年,可以是转折,可以是重生,可以是巨变。2008年5月12日那场世界性历史性的自然灾害,或许还让经历者不寒而栗;2011年5月12日,假如你再次踏上那片曾经苍夷满目的土地、走进那些曾经胆战心惊的人群,这“三年”的林林总总便会自然呈现—— 灾区新城在一层一层的崛起、灾民在灾害面前一步一步地站起、灾区面貌在一点一滴地裂变。 “换上新的战袍,你便又是将军。”这是一句战场上的励志话,这也是一种生活中尤其需要迷恋的精神。不管前面你遇到什么,打情况出现后,你就必须要迎战。当然,你可能不是将军,只是小兵而已。
三年前。
朋友: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用三年时间,把工作稳定好。 三年,常常是一个规划年限。不知道原因,或许大家都认为三年真的是一个可以让一件事得出一个结论的时间吧。可对于很多坚持和梦想,三年仅仅是回头一眸。比如巴赫成为“西方音乐之父”,比如世人前赴后继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比如非洲人民的“自由民主”之路、比如我的坚持…… 从事新闻工作是我长这么大最清晰的一个理想,它和成为舞蹈家、歌手、畅销书作家不一样,它是我可以通过努力摸到的一个基点。所以,我的高考志愿一溜烟的全跟新闻有关。幸运的是,我被一所还可以的大学的新闻专业录取了;不幸的是,它仅仅是一所“还可以”的大学。 2008年,选择实习岗位的我也是一蒙头地跑杂志社、报社、电台。最后,我进了一家新创刊杂志。而现在,我在新闻网站做编辑,快两年了。有时候,你不知道什么叫阴差阳错,但你绝对能感知每一个选择背后的不期而遇。 网络新闻编辑,是个容易让人生厌的工作。你每天要从海量的新闻堆里挑选、搬运、加工、生成;你还要保持一种中立客观的态度;你还要坚定一种遇到好新闻、大事件的兴奋;另外,你还要会驳杂的网页技术、图片设计。对于我,曾经很迷惑,现在知道“曲线救国”是一种战术。只要我不失去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我就还有机会。 有一个记者朋友告诉我:我是个记者,我喜欢记录,那种用大段大段文字记录改变、事件、生活的快感就是我生命的动力,那种通过镜头让读者靠近其他人的冲动就是我坚持的理由。他今年28岁,干这行8年。当很多人离开的时候,他会静静去送别,然后又一头扎进去。不久前,我又遇到他,还是那么“自娱自乐”和“悠然自得”,那是一种只有体验和梦境一致的人才会有的状态。 这三年,我去过灾区很多次,去之前的心情都很复杂,回来后会慢慢释怀。因为,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三年,在这个岗位上,常常会迷失。会怀疑最初的梦想飘去哪里了?也渐渐稀少地谈论它。不过每个清晨,我都坚持而激动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因为,改变是在你的每个举止中产生。三年前,我需要的是一份工作;此刻,这是一份延续我梦想的生活体验。我这三年,是不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