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中国车企成功的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本国第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与日产“抱团”。不过,日产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并不看好此举的成效。
在我看来,这是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
当地时间12月20日,戈恩接受彭博电视新闻采访时称,日本经济产业省力促本田和日产达成这一“并不务实的交易”,旨在应对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但他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站在胜利的一方。
戈恩拥有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他指出,与日本、欧洲、美国相比,中国工厂的效率和质量都是第一位。他形容中国车企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非常渴望竞争,且知道该怎么做。
日产寻求与本田合作,表明日产陷入困境并处于“恐慌模式”。这是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并非务实的交易。坦率地说,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没有互补性。
对于日产来说,“从某方面来说,这是一个试图找到未来的绝望举动”;另一方面,本田对这一交易“并不是很兴奋”。
日本经济产业省一直在敦促本田和日产推进交易,“正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将日产的短期问题与本田的长期愿景结合起来”。
这是政治在推动交易,戈恩进一步表示,日产近些年来业绩大幅下滑,面临严重的现金流和投资问题,在美国遭遇沉重打击,已经离开欧洲,在中国面临挑战并对应对之策毫无头绪。日产已经陷入“恐慌模式”,所以日本政府决定出面干预。
本田、日产以及三菱难以找到太多的协同效应,要想合作成功“将非常艰难”。
当被问及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本田和日产“抱团”,是否是为应对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时,戈恩回答:这毫无疑问,且合乎逻辑。如今,中国汽车制造商站在胜利的一方。中国成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在许多新技术上都取得成功。他们做的车很好。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的,这是一种防御模式。戈恩指出,日本政府试图支撑日本工业,避免灾难,首先是日本的社会灾难。他们试图加强日本公司在国外市场上的地位。
对于中国车企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他并不感到惊讶。日产2003年左右在中国合资建厂,7至8年后,中国工厂就在我们所有工厂中排名第一。与日本、美国、欧洲工厂相比,中国工厂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质量,都排在第一位。
“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他们非常、非常渴望进入这个行业竞争。所以我认为,未来20年,这个行业将不得不与中国人才打交道,因为中国人知道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