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03|评论: 12

[转帖] 中日汽车在世界的激烈竞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汽车出口量自2020年起,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超越韩国,2022年超越德国,202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中国车全球攻城掠地。
在中东,2023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GCC(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新车销量中占有12%的市场份额,预计2024年将增至14%。此外,中国汽车在阿曼的市场份额约为16%,在沙特阿拉伯和巴林的市场份额为12%。虽然日系汽车仍然是中东消费者的热选,但中国汽车在中东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中东目前还是中国汽车的蓝海市场。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800多辆中国宇通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大巴成为服务世界杯的交通主力,后续投入当地公共交通系统使用;2023年吉利商用车旗下新能源品牌远程汽车与阿联酋企业签署1000台新能源商用车订单,助力当地物流运输行业绿色转型;红旗新能源车成为首个加入迪拜警车队伍的新能源车品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品牌汽车在中东地区的一张新名片。
沙特“2030愿景”提出到2030年实现首都利雅得的电动汽车占比30%的目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竞争力强,特别是电动大巴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沙特已经开始采购中国宇通和试用金龙的电动大巴,未来将进一步推广。
在俄国中国车已占有53%的市场份额。
在东南亚,日系燃油车曾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丰田与本田常年位居销量榜榜一、榜二,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系车则后来居上,建立起绝对的市场优势。
尤其是2023年,中系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半数,前三甲依次是比亚迪(30.6%)、上汽(12.0%)、合众(11.7%),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也有五个来自中国。
在澳新市场依旧是日系车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市占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布局时间较晚的中国车企在2019年之前,市占率还不到1%,但凭借中国汽车在海外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到2023年时,中系车的市占率已经上升到9.9%,其中,上汽的表现最为亮眼,5.1%的市占率,让上汽成为澳新市场第六大车企,比亚迪则成为特斯拉之后,澳新市场第二大新能源车企。
在欧洲。作为全球核心汽车市场之一,这里不仅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是德系、意系、法系车的老家,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代表着中国汽车出海迈入全新的阶段。
多年来,许多中国车企向着这块堡垒发起冲锋。
2020年,随着子品牌领克公布“欧洲战略”,吉利正式带着自己的品牌登陆欧洲市场。
2023年,吉利又带着新能源子品牌“极氪”再次登陆欧洲市场。
也是在这一年,吉利(不含沃尔沃)与上汽凭借新能源带来的竞争优势在欧洲市场市占率分别达到3%和2%,在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位列第9和第12,虽然仍落后于大众 、丰田等海外强势车企,但能取得今日之成绩已实属不易。
当传统车企当初因为现实考虑,在出海的前中期,不得不将发展重心放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时,今天的一些新势力车企,则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直通欧洲,逆天改命。
小鹏与蔚来先后在2020年、2021年将欧洲当做自己的出海第一站,近些年发展势头大好的零跑,继2022年出海以色列后,也于今年9月出海欧洲。
在征战欧洲的舰队之中,另一个巨头是比亚迪。
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开启新能源乘用车出海战略,同年6月,上海港100辆比亚迪唐EV被装载上船,在万众期待中,驶向不再神秘的欧洲市场,对比20年前奇瑞“风云”轿车出海叙利亚时的忐忑不安,恍如隔世。
此后,从2022年3月起停止生产燃油车,将发展重心转向新能源,到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天下无敌的销量,让出海的脚步更加坚定。
今年1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比亚迪的首艘汽车滚装运输船“开拓者1号”(BYD EXPLORER NO.1)在举世瞩目中开启首航,再次驶向充满挑战的欧洲市场,同年4月,随着“开拓者1号”载誉而归,中国汽车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力量。
比亚迪最新推出革命性的DM5技术。实现油耗降低一半,加满油续航里程达到2100公里。
2024年5月,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即量产,首搭车型秦L DM-i和海豹06 9.98万元起,以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刷新全球最低油耗纪录,满油满电综合续航2100km突破行业续航极限,成为世界唯一做到这指标的技术,震撼美日欧!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以其卓越的能耗表现和极限续航能力,再次展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全球首搭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车型已经上市,这便是海豹06DM-i。实现油耗降半,续航里程达到2100公里。而日本最好的丰田旗舰品牌凯美瑞,续航里程500公里。最新的电混车亚洲龙续航里程600到800公里。只达到比亚迪海豹06DM的三分之一。
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中国插混的技术深度已领先全球。
截止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累销超360万辆,全球第一。已在匈牙利,泰国,巴西,美国,法国,荷兰,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越南,土耳其建厂正全球扩张产能占领市场。
这意味着中国在汽车技术上取得突破,已领先美日欧!世界汽车市场将迎来中国时代,日本汽车业已无法和中国竞争。
形势大好的同时,未来的挑战同样不少,目前,中国汽车主要还是以高性价比、技术创新等优势在东南亚、中东和东欧等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要想在美国、日本、韩国等本土车企非常强势的地区获得市场份额,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另外的挑战还来自于贸易壁垒,产品认证法规的多样性等等。
美国自不必多说,无论是出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本土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拉偏架,还是在今年5月,将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将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与其他电池部件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敌意没有丝毫遮掩,不过考虑到美国暂时并非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海地,带来的影响,暂时有限。
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海地,欧洲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产生深远影响,遗憾的是,2023年10月,欧盟正式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今年10月31日,欧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被征收17.0%,吉利18.8%,上汽集团35.3%,针对欧盟的不友好态度,最近数月,我国政府一直在与欧盟协商,但欧盟还是一意孤行,目前,中方决定就欧盟反补贴终裁措施提起诉讼。
除关税风险,横亘在中国汽车出海面前的还有出口额、品牌价值等多个维度的挑战。
比如出口额,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虽然大幅领先日本与德国,但1016亿美元的出口额低于日本的1239亿美元和德国的2050亿美元,这其中的差别在于,我国汽车的单车利润不如德日,而单车利润有限的背后,是品牌价值的有限,这也催生出另外一个结果,我国汽车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较低。
2012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全球第一,但汽车出口量只占汽车产量的5%,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23年,这个比例已经来到16.3%,但相比日本的63.3%、德国的72.6%以及韩国的68.8%,仍有很大差距。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转发

发表于 2024-11-1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截图20241113103210.png
截图20241113103233.png
截图20241113103249.png

发表于 2024-11-1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241113103543294.jpg

发表于 2024-11-1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241113103757934.jpg

发表于 2024-11-1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1-9月汽车品牌“全球销量”排名: 1、日本丰田——624.27万辆 2 、德国大众——355.00万 辆 3 、美国福特——280.60万 辆 4 、日本本田——268.22万辆 5 、韩国现代——257.46万辆 6 、中国比亚迪 ——250.23万 辆 7 、日本铃木—— 234.38万 辆 8 、日本日产——226.44万辆 9 、韩国起亚—— 201.87万辆 10、 美国雪佛兰 ——187.36万辆 丰田网上没赢过,但现实从来没输过。

发表于 2024-11-1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截图20241113105749.png

发表于 2024-11-1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只是商品之一而已,不用太计较。对于日本,如果真心诚意要合作应该欢迎,反之,要搞破坏那是断断不能容忍的!
发表于 2024-11-1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红中国车企成功的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本国第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与日产“抱团”。不过,日产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并不看好此举的成效。
在我看来,这是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
当地时间12月20日,戈恩接受彭博电视新闻采访时称,日本经济产业省力促本田和日产达成这一“并不务实的交易”,旨在应对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但他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站在胜利的一方。
戈恩拥有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他指出,与日本、欧洲、美国相比,中国工厂的效率和质量都是第一位。他形容中国车企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非常渴望竞争,且知道该怎么做。
日产寻求与本田合作,表明日产陷入困境并处于“恐慌模式”。这是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并非务实的交易。坦率地说,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没有互补性。
对于日产来说,“从某方面来说,这是一个试图找到未来的绝望举动”;另一方面,本田对这一交易“并不是很兴奋”。
日本经济产业省一直在敦促本田和日产推进交易,“正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将日产的短期问题与本田的长期愿景结合起来”。
这是政治在推动交易,戈恩进一步表示,日产近些年来业绩大幅下滑,面临严重的现金流和投资问题,在美国遭遇沉重打击,已经离开欧洲,在中国面临挑战并对应对之策毫无头绪。日产已经陷入“恐慌模式”,所以日本政府决定出面干预。
本田、日产以及三菱难以找到太多的协同效应,要想合作成功“将非常艰难”。
当被问及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本田和日产“抱团”,是否是为应对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时,戈恩回答:这毫无疑问,且合乎逻辑。如今,中国汽车制造商站在胜利的一方。中国成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在许多新技术上都取得成功。他们做的车很好。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的,这是一种防御模式。戈恩指出,日本政府试图支撑日本工业,避免灾难,首先是日本的社会灾难。他们试图加强日本公司在国外市场上的地位。
对于中国车企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他并不感到惊讶。日产2003年左右在中国合资建厂,7至8年后,中国工厂就在我们所有工厂中排名第一。与日本、美国、欧洲工厂相比,中国工厂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质量,都排在第一位。
“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他们非常、非常渴望进入这个行业竞争。所以我认为,未来20年,这个行业将不得不与中国人才打交道,因为中国人知道该怎么做。

 楼主| 发表于 2025-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井观鹅 发表于 2024-11-13 10:52
2024年1-9月汽车品牌“全球销量”排名: 1、日本丰田——624.27万辆 2 、德国大众——355.00万 辆 3 、美国 ...

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BYD)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强劲增长,而蔚来汽车(NIO)则面临一定的市场挑战。
11月,比亚迪交付超过5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68%,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5万辆大关。这一成绩预示着比亚迪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超越多家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宋11月交付,11,850辆,其中大部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年增长率达到92.5%。比亚迪秦交付87,000辆,海豹全球销量达到56,600辆,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这款车型的高度认可。
法新社12月15日报道,凭借供应链和成本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车企,正利用同样的优势悄然巩固其在电动卡车市场的地位。
中国电动卡车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一直在增长。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卡车销量的70%来自中国品牌。比亚迪和北汽福田等中国车企已将其电动卡车出口至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国,并在世界各地开设组装厂。
中国的卡车在新兴市场通常具有成本竞争力。美国咨询公司艾睿铂大中华区联合负责人、亚洲汽车和工业咨询业务主管戴加辉说。
日前,中国新能源重卡初创公司苇渡科技表示,其电动重卡在满电、满载49吨的情况下,续航可达到670公里。此外,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日前针对商用车重卡领域推出了新的电池产品,将支持换电模式,大大节省终端用户的补能时间。
今年早些时候,PSA国际控股公司的合资企业——沙特环球港口公司与中国三一集团达成采购80辆电动卡车的协议,以加强沙特港口的可持续性并推动其绿色运营,
该协议是沙特港务局与SGP签署的商业特许合同的一部分,总投资额高达7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18.7亿美元)。沙特港务局称,这是目前全球单笔最大电动集卡订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