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旧作,今年特别热,翻出来调侃自我,供朋友们一哂。)
央视<<新闻联播>>之后,紧接着就是<<天气预报>>,屏幕上有全国气象变化形势图。
在夏季,常有高温预警,除了新疆,还可以看到从长江中下游,西延至重庆,四川东部,包括成都、内江、泸州一带,经常呈现出橙色与红色,显示明日温度又在35度以上。唉,那个背时的厄尔尼诺赖着不走,还要连热几天,心头硬是鬼火冒。
小时候,成都夏天好像没得恁门热,这和那会儿小男孩可以打光胴胴、光脚板儿,常常到城外河头洗冷水澡有关。女孩儿不行,只有跟到妈妈在荫凉坝坐起小板凳儿乘凉,一人一把细篾扇。
记得长顺街有间理发店,因天气炎热,剃胡子修面,捂着腮帮的湿帕子飞烫,害怕顾客喊黄,店内天花板处挂起两排并拢的若干把蒲扇,用绳绳儿联结,由莽娃儿徒弟在门外头驾起势口拉。那排扇有节奏地摇过来摆过去,刮起一阵风,比过去丫头小厮打扇效率高,但更累。
下午,院子头的住家户在过厅里坝起竹席,大人半躺半睡,摆闲龙门阵;娃娃些坐拢一堆抓”子儿”(布包碎米小袋,约半寸大,鼓鼓地) ,也有耍杏子米米的。
插两根香水香、芭兰香在侧边,可除臭驱蚊;俭省的点起<<二仙牌>>锯木面药蚊烟儿,烟子多大,呛鼻子,人都喊恼火,蚊子肯定遭不住,嗡嗡几声,很不情愿地飞走了……
那阵,一般家庭都有棉或麻织的蚊帐,高级的是丝织品,唱戏称为”罗帐” ;成都说” 罩子” ,钻进蚊帐叫”罩子笼” 与”常山赵子龙” 发音相像,防蚊有效,但捂起闷热。
西昌、凉山晚上不太热,可能因为穷或布票不够,兴用纱布做的”头罩”,顶面两尺见方,用篾片作十字框架,绷成四边形,像宫灯,宽点大点,算微型蚊帐吧。高也是两尺,只能罩住脑壳到肩膀,下头合衣而卧或者盖铺盖,这种低档简易货现已绝迹。
重庆比成都热得多,我读书那会儿,夏天家(价) ,限于条件,应对方式只有抹澡、抹篾席,扇扇子。
校外,即便是两路口、七星岗这类繁华之地,一到晚上,黄桷树下,街檐边边,到处都放得有”凉板儿”,也就是用楠竹做的一米x两米的平板儿,下面拿两根条凳支起,就是简易凉床。
这儿赶夏天屋头又挤又热,没办法,不分男女老幼,很多人晚上都在露天坝睡。天麻麻亮,退了凉,才挟起行头各自回家。
有句俗话说”天热无君子”,山城这边似乎更贴切,穿得又少,公开在外头摆起……还好,没听说有啥子出格的事发生,可见那会儿人们的道德品质,社会秩序都不错。
上溯至民国,成都城吼头规矩多,夏天在街上不准打赤膊,若发现,抓住罚挑水,装满太平缸。
现在搞转切咯,有达人在大街上打胴胴开豪车;路边店,几个光巴腿儿围坐一桌,整夜啤酒,吃冷啖杯儿,你问他们为啥亮膘?理由是热,顾不倒浪多。
也不是都不讲究,在高档场所,门口有挂牌提示:”衣衫不整谢绝入内”,背心、人字拖被挡驾,时尚的烂洞洞牛仔裤不晓得行不行。
某些大公司还要求职员着装整洁,即使在盛夏,也必须穿衬衣打领带,下装一律长裤;搞接待的热了用湿巾揩汗,不能解开衣领。
比他们更热的是卫兵,烈日下,站起像根桩桩,纹丝不动,任汗水从帽檐缝隙往下流;还有交警,要在天热地烤,引擎轰鸣,包围夹击中指挥车辆,酷暑难熬可想而知。
94年伏旱期间,我曾在荣昌呆过,到晚上,把电视机搬到坝坝头来放,电扇开起是热风,毛焦火辣地。当地新闻播出荣昌明天40度,重庆42度,大人小孩不约而同地吼起来:”哇……要热死人嗦!“,那个阵仗,比足球迷看到本队被对方连灌三球还要惊咋,直势摆脑壳。
重庆的伏旱是”钉”死了的,满满当当一个月。到了每年八月十几头某天,像澳洲企鹅上岸那样准时,气温会来一个急转弯,下亘楼梯,突然变得秋凉,冷风从何而来,为何如此正点,也是个怪。
与云南交界的攀枝花夏天又不同,由于空气湿度偏小,晴空多,给人的感受不是热,是直截了当的晒。
在阳光下,皮肤灼热发烫,初次亲密接触的确很难受。但这里有特点,海拔稍高,只要能遮荫,哪怕仅有一匹芭蕉叶,或者娇小而密集的凤凰树冠能把太阳挡一挡,便立马感到清爽,即使气温38度,在背荫处,比桑那成都33度的同样状况舒服。
但攀钢炉前工可不舒服,憨大的风机难解热,裹着厚厚的防护服,不动都要淌汗,再壮的汉子也不能坚持太久。据说他们一两个钟头就得轮换,每天工时较短,报酬也高,很多人却不愿干,原因之一是各位吃过烧烤,有类似体验。
虽然如此,这类” 热门” 工种又确实需要人做,还是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使其愿来,能承受,得到更好的保护。
人是恒温动物,温度过高受不了,盛夏来临,有条件的就会想方设法避暑,清皇室把江山社稷看成自家私有,深怕耍脱,但有时热慌了,也要冒险跑到承德山庄躲荫凉。
随着时代进步,从蒲扇到电扇到冰箱,现代人对高温酷暑的预防由被动变主动。实在不好意思,过去皇帝老倌儿都没有享用空调,而今被众多草民僭越了。
不过,从整体而言,我们才跨过温饱线,天气热,可以开电扇,有的还没空调;装上空调,又有节约的习惯,怕电费超支过多,舍不得用。
最近看报道,有脑壳灵光的,到装了中央空调的商场去体验大型生活用品,如沙发、床,等等。装成买主,像模像样地这边坐坐,那边躺躺,磨磨蹭蹭,顺便纳凉休闲,最后当然是不买,这并未违背商业契约,零成本潇洒了一盘。
商家虽有些悻悻然,但也算不上损失,换个角度看,好比麻豆免出场费,义演真人秀,卖场因此扩大了影响,两不相亏,算是合作搞了一场消夏轻喜剧吧。
当下已近伏天,暑热难耐,我等平头儿百姓逛农家乐,打水麻将,徒步雪山,游走草地,倒也逍遥自在……
比起富豪们飞机游轮,满世界炫耀性避暑,太小儿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更多的人仍在酷暑炎夏中打拼,眼前闪现出这样的情景:
户外作业挥汗如雨---吊挂悬崖捡拾垃圾---滚烫的高架---炽热的熔炉---老农流汗的脊背---士兵专注的眼神……
炎夏难休闲,冰火两重天。面对忙碌着的身影,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笔者认为,不需要太多的赞颂,最实际的就是理解与尊重,践行降温措施,兑现高温补贴。
做到人人自律,不添麻烦,让在岗者少点劳累,多点休息,在炎炎夏日里,能够享受他们应有的那一份清凉,就很好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