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389|评论: 0

[散文随笔] 清-张三异《廿一史弹词-註-题辞》 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三异《廿一史弹词·注·题辞》
桂湖公园内的升庵祠.jpg
新都桂湖公园内的升庵祠
文体之有正变,谓非时遇之顺逆使然乎?何以明其然哉?时际休隆,珥笔纂述,则即以胸中瑰玮,发为文章,彤管流徽,赓扬盛事,此遇之顺而文之正也。
不幸而为孤臣孽子,忧谗畏讥,或招沈湘,或悲赋,致寄慨于虫鱼,因寓情于草木,其遇则逆,其文则变,所固然也。
然遇有顺逆,文有正变,而皆以不外劝惩扶正人心者,乃足歌咏于不衰。
余居恒披史,每思数十家之浩繁,读者猝难竟业,思得一指南捷诀。俾羲轩而下,元明以上,条分缕晰,言约旨赅,观者了如指掌,诵者洋洋盈耳,于以引掖儿辈,秘之家塾,卒戛戛乎难之。
乃偶于书肆断简中,得用修杨先生《廿一史弹词》,而窃叹先生之先获我心也。
先生以元辅令嗣,举制科大元,为天下第一闻人。不幸以议大礼放废,著书一百零九种,见行海内,而《弹词》一书,胡未之载。
履视堂刻本.png
·视履堂藏版《廿一史弹词·注》
或曰此先生不得志于时之所为也,零裁云锦,碎剪冰纹,恐类诙谐,涉嘲谑,故秘而不传,未可知也。
予曰不然。文体虽变,而大义不渝。即如虞书府事,尝著功于九歌,毛诗三百,皆不离乎风雅。况先生博宗纪载,櫽括微言,褒贬一法春秋,而不必有知罪之惧,论列无殊班马,而不必操著史之权。
故变幻参差,纵横绝续,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不主于诙谐,而实藉以提撕告诫,语非敢于嘲谑,而有裨于群怨兴观。
其声可供丝竹,而其义可供箴铭,其调吟悲慨,可兴愚夫愚妇,而禾黍流连,亦可悟贤君贤相。欷歔往古,接引将来,先生虽不显居其名,而其功岂出全史下哉?
倘后之读史者,不为昭揭,而使珠玉沈埋,谓非表章者之责乎?幸秀水诸公,什袭家笥,用光剞劂,庶不负作者苦心,并可为读史者之津梁矣。
独是先生以旷世逸才,擅一代著作手,极往古来今兴亡治乱之推迁,以及正闰僭窃之升沈,数十百家,言人人殊。
杨慎.jpg
·升庵(杨慎)书
而先生按节谐声,引商刻羽,出之一唱三叹,寓至微于至显之中,藏至奇于至平之内,是非全史博通,五经淹贯,能窥此乎?
第恐初学涉猎未周,达此失彼,将先生为劝为惩扶正人心之意,把卷茫然欲卧矣,爰命璜儿详为注释,务使事实可稽,义蕴昭晰,令读者开卷了然。
而予复广搜博采,更加纂辑,历寒暑数易稿而书始成。虽全史蕴藉未易表著,而属辞比事,先生之苦心庶几若睹矣。
嗣有知者,谓先生约众史之班驳,为便览之新声,俾读者事半功倍,以为扶腋之功臣可也,若谓揉全史之庄重,作艳绮之柔词,为涑水、鄱阳、毗陵诸公之罪人则不可也。
谓斯注释发明隐义,为古学片筏作弹词演义可也,若谓援古引经,出处明晰,断章取义,序次井然,于劝惩大义,可为前贤后哲之功臣,则不敢也。
而余因是窃有感矣。夫人生境遇顺逆,亦何常之有。向使先生遇际其顺,亦不过为卿为相泽被一时已耳,乌能憾慨淋漓,低徊于万千年之变迁,百数十君之得失,浑括于三万言内,而唱叹无余,与龙门涑水同其俯仰,可立言不朽也哉?
然则先生之遇逆也,而未始不顺也;先生之文变也,而仍不失其正也。乌得以类诙谐,涉嘲谑,莫为之后,致有美弗彰乎?因是梓而行之,为之序以公同好云。
明代陈洪绶绘《杨慎簪花图》,现藏故宫博物院.webp.png
明代陈洪绶绘《杨慎簪花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译文】清·张三异《廿一史弹词注》题辞

文体有正统和变化之区分,难道不是时运及遭遇的顺逆所导致的吗?凭什么说会这样呢?当时运昌盛兴隆,提笔著述,就会尽力抒展心中的才华,将雄才大志汇集成文章,方可颂扬盛事流芳千古,这是时运顺遂而撰写的正统文章。
在不幸成为孤臣孽子时,担忧被谗言所陷害、害怕被讥讽,有的招致沉江自尽,在这类情况下悲愤作赋、撰文,把感慨寄托于虫鱼,把情感寄托于草木,志向赋予山水......他们所遭遇的不顺,文章也就产生其变化,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遭遇有顺有逆,文章有正有变,但都不超出劝善惩恶、扶正人心的范畴,才能被永远歌颂。
我平时阅读史书,联想起史书浩繁复杂,延续几十家上百年,读者仓促之间难以将其读完,就想找到一个读书指南获取捷径。从伏羲轩辕以来,到元代明代以前,其文条分缕析,言语简约主旨完备,让观看的人一目了然,诵读的人觉得朗朗上口,用这样一字千金的书来引导晚辈,藏在家塾中,最终却难于做到。
清代《杨状元进谏谪滇南杂剧》,即刘蔼堂所撰《议大礼》杂剧.webp.png
清代《杨状元进谏谪滇南杂剧》,即刘蔼堂所撰《议大礼》杂剧。
偶然在书肆的断简残篇中,而得用修杨先生《廿一史弹词》,暗自感叹,先生先我一步编撰成书。
先生作为首辅的后代,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成为天下闻名的人物。不幸因议论大礼议之事被罢黜,他著书一百零九种,在国内流传,偏偏《弹词》这本书,为何没作记载。
有人说这是先生不得志被贬时所创作的,零碎剪裁如云锦、冰纹,恐怕类似诙谐,涉及嘲谑,所以秘而不宣、不流传,此说法未曾可知。
我说不是这样,文体虽然变化,但大义不变。就像虞书府事,曾在九歌中立功,毛诗三百篇,都不偏离风雅。何况先生学习广泛留下诸多记载,不乏概括微妙言论,褒贬依照春秋笔法,却不必有获罪的担忧,论述(《弹词》)可比肩班固、司马迁等巨著,却没掌握著史的权力。
先生经历仕途上的交错,从巅峰一下子跌倒低谷的变化,纵横断续,一言难尽,只有借民间歌谣来抒发他吊古谈今的悲愤情怀。词意不在于诙谐,而是借此提醒、告诫,语言并非用于嘲谑,而是有益于众人抒发怨愤、观察思考。
它的声音配以丝竹乐器,其意义可以作为箴言铭记,它的曲调悲慨,可以打动天下百姓,而对农作物的留恋,也可以让贤明的君主和大臣有所感悟。感慨往昔,接引未来,先生虽然没有显扬名声,但他的功绩难道在全史之下吗?
成都杨升庵博物馆游玩-杨慎.jpg
成都新都桂湖公园碑林。
倘若后来读史书的人,不加以宣扬揭示,而让这珍宝被埋没,能说不是宣扬者的责任吗?幸运的是秀水的诸位先生,珍藏在家中,进行刻印,希望不辜负作者的苦心,也可以成为读史书人的指引。
只是凭借先生绝世的才华,影响数代人的著作,极尽从古至今,兴亡治乱的变迁,以及正统和僭越、获取的升降沉浮,几十上百家,众说纷纭。
而先生根据节奏协调声韵,引领音律,表现出一唱三叹,把最微妙的藏在最明显之中,把最奇特的藏在最平常之内,如果不是精通全史、贯通五经,能够做到这样吗?
只是担心初学者涉猎不周全,顾此失彼,将先生劝善惩恶、扶正人心的意思,看书时茫然想睡,于是让璜儿详细注释,务必让事实可以查考,义理内涵清晰明白,让读者打开书就清楚。
而我又广泛搜罗、大量采集,进一步编纂,历经寒暑多次修改稿子才成书。虽然全史的蕴含不容易完全表现出来,但连缀文辞、排比事例,先生的苦心大概能看到了。
后来有了解的人,说先生概括众多史书的驳杂,成为便于阅览的新作品,让读者事半功倍,认为是辅助的功臣是可以的,如果说揉合全史的庄重,创作艳丽绮美的柔词,是涑水、鄱阳、毗陵诸位先生的罪人则不可以。
说这注释揭示隐藏的义理,为古学作弹词演义是可以的,如果说援引古代、引用经典,出处清晰,断章取义,次序井然,对于劝善惩恶的大义,能成为前贤后哲的功臣,则不敢当。
清雍正树玉堂精写刻本.jpg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禹木公四代人增定、校註清·雍正树玉堂精写刻本《廿一史弹词·註》
而我因此私下有所感慨。人生境遇的顺逆,哪里有固定不变的呢。假使先生时运顺遂,也不过是做公卿做宰相恩泽一时罢了,怎能感慨淋漓,徘徊于千万年的变迁、几十上百位君主的得失,全部概括在三万字以内,而且感慨无尽,和司马迁、司马光同样令人敬仰,能够立言不朽呢?
既然这样,先生的遭遇和不顺(但也并非完全不顺),先生的文章变化,但仍然不失其正统。怎么能因为类似诙谐、涉及嘲谑,没有人传承宣扬,导致美好的东西不被彰显呢?因此刻印发行,写这篇序来共同好分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