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612|评论: 2

[本地新闻] 老红军杨友财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7-2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40726155517.png

QQ图片20240726155441.png
     老红军杨友财(1904-1994)出生于渠县贵福乡村,家无土地,父亲是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不仅要向地主缴纳地租,每到新年,还要送肉类家禽等礼物,地主家有婚丧事时,还要去帮忙,形同奴仆。                 
      杨家生活艰辛,食不果腹,对土地拥有感十分强烈。杨父给儿子取名杨友财,意:杨家要有(友)田地财产,还常向子女唠叨说:“啥时候,我们才会有土地。”     
       杨友财青年时期,渠县贵福、涌兴等不少乡民翻越大铁山到达县城谋生,达城人把铁山那边的渠县人叫“山那边人”。杨友财18岁来到达城,无亲无友,无文化,无资金,不能立足。回到家乡,约集12个青年小伙,做起挑夫的营生。     
       很多年以来,巴渠大地,交通十分困难,进出川物品多由挑夫贩运。 山里野兽多,隐藏着土匪,挑夫要成群结队从事贩运才不被野兽或土匪袭击。杨友财身材高大,1米76,孔武有力,大额头,浓眉大眼,肩宽背厚,身穿长衫,挽扎腰间,头包白帕,肩挑货物,行走如飞。杨走在队伍前面,一根木棒箍铁头的打杵,斜插扁担助力,让扁担一闪一闪发出“嘎吱嘎吱”响声。有天,几个榛老二手持火药枪想拦路打劫,杨友财高举木棒铁头打杵,后面10多个挑夫顿时聚集,打杵杵地,呐喊助威,阵势雄壮。棒老二顿感不妙,落荒而逃。     
       1933年9月,红军打响了著名的“营(山)渠(县)战役”。经过10多天的浴血奋战,攻下营山、渠县大部分地区,并在渠县境内相继建立了10个区苏维埃、70个乡苏维埃政权,渠县人民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3500多人参军参战,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杨友财与挑夫伙伴热血沸腾,13人全体参加红军。杨友财身强力壮,被分配师部当机枪手,不久被提拔为班长。
       1933年秋末,四川“剿赤”总司令刘湘纠集各路军阀,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制定了“收紧阵地,伺机反攻”的战略方针,采取节节抗击,诱敌深入,最后集中在万源山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杨友财随同部队奔赴万源参加战斗。
       红军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土枪和大刀,战斗数次出现极其惨烈的白刃战、肉搏战。情况危急之时,师部红军敢死队出击,杨友财手持机枪喊叫着冲出去,敌军被红军英勇的阵势吓得节节败退。杨在冲锋中腿部中弹,所幸并不严重,经治疗包扎后,勉强能够行走。战斗结束后,杨火线入党,成为共产党员。     
       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川陕苏维埃干部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杨友财父母不幸遇害,兄妹三人被迫逃亡,解放后仅剩幺弟返回贵福家乡。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漫长而艰苦,爬雪山、过草地,受尽了风霜雨雪之苦和饥饿疾病的折磨,吃树皮,啃草根,付出了很多的生命代价。
       杨友财爬雪山过草地时,腿部枪伤复发,化脓流血,柱着树枝一拐一拐前行,终于到达延安。
       13个同时参加红军的挑夫,唯独杨友财幸存,其他人没有一个走出雪山草地。杨柱着木拐站在宝塔山上,望着雪山草地的方向,默哀悼念。     杨友财的脚患,经治疗痊愈,但留下了瘢痕隐患,阴天下雨就会疼痛。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各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八路军在延安设后方留守兵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杨友财因脚患的原因,参加留守兵团。     
       不久,杨进入抗大学习,参加“大生产”劳动,一边开荒,一边上课。抗大有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师讲课:“我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即,百姓所忧虑的事情,正是我思考的事情;百姓所思考的事情,正是我要去做的事情。杨友财听后,不住点头认可,并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后,笔记本随身携带,杨友财讲党课时,就拿出讲读。     
      抗大毕业后,杨友财由排长提升为连指导员,后任营教导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杨友财随同部队进军东北,任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鞍山汤岗子温泉疗养院政委。
       汤岗子因温泉而闻名,开发于我国唐代。近代沙俄侵略中国时,将汤岗子温泉据为己有,设立官兵疗养院。日俄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人从俄国人手中抢走,日本昭和天皇的亲戚常来疗养院避暑,伪满皇帝溥仪也曾多次带着婉容来到这里。日本投降时,这里被洗劫一空,汤岗子温泉遭到了严重破坏,满目断壁残垣。杨友财带领解放军战士和医护人员修复重建,使之成为新中国第一座温泉疗养院。
       为丰富业余生活,杨政委组建疗养院宣传队。医护人员张秀兰(1926—2004),辽宁人,1946年参军,来自一个大户人家,聪明伶俐,能歌善舞。
       杨友财喜欢张秀兰性格开朗、活跃,张秀兰敬佩杨是老革命,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1947年,杨友财与张秀兰结为夫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不少伤病员回国救治,医院工作吃紧。杨友财调辽宁军区医院(沈阳)任副院长。病房里住着很多烧伤、冻伤、枪伤的伤员。朝鲜战场大都在山区,敌人飞机在山谷中低空飞行、机枪扫射,地毯式扔炸弹。战士们在掩体里,为避免暴露目标,趴在地面动也不动,很多人背部烧伤,四肢冻伤。医院伤病员虽多,治疗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效率极高,没有谁叫苦叫累,手术一个接一个,午夜12点才能休息。杨友财在办公室搭简易折叠行军床,随时起床处理紧急事故。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杨友财调北京(小汤山温泉)军地疗养院任副院长。
       北京小汤山温泉与南京的汤山温泉合称为“南北汤”。前身曾是皇家禁地汤泉行宫,专为封建帝王所享受,1949年后,回到人民手中。杨友财带领解放军医护人员加速建设,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和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
       1955年,杨友财要求转业回老家务农,携全家人员于北京回到渠县贵福,拜谒父母坟茔,拉着幺弟的手热泪盈眶。探望爬雪山过草地牺牲的12个挑夫之家,多数家庭音信杳无。 在那急需干部的年代,经党组织说服动员,杨被任命为大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妻子张秀兰在大竹县医院当医生。
      1957年,杨调任省运司汽车一队(驻大竹)书记。1958年由大竹调达县专区,任汽车二队(客货兼运)书记。后来汽车61队成立,专事客车运输,杨友财任书记。  
      运输公司将将党员培训班交61队管理代培,杨友财讲党课,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共产党要做人民的勤务员。并拿出抗大时的笔记本,讲“我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20世纪60年代初,杨友财调运输公司任材料科科长直到退休。
       杨负责管理材料发放,兢兢业业。若有人以旧换新,虽已有主管领导审定签字,杨也要认真询问,审视废旧材料是否需要更换。他严格把关,能用的则用,坚决不予更换。
       新材料包装的木箱,他整理归纳,以备需用。他将木箱的铁钉拔出,若有弯钉就锤直,继续使用。
       有人玩笑将杨友财叫“破烂王”。还有人玩笑说:“你杨友财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团级干部政委,别人是官越当越大,你的官却越当越小”。杨友财笑了笑说:“我是一个农民,一个挑夫,哪谈啥子官大官小”
       杨友财淳朴、善良、无私、富有同情心,若有人出现了政治问题,他重在教育,不一棍子打死。他所在的单位,没有一个人因政治问题而另类处理。
       杨友财是老红军,享受红军待遇,在达城工作时住运输公司专门修建的红军大院。退休后,在红军大院空地种菜,看书读报,安度晚年。有学校和单位请杨友财讲红军故事,他欣然前往。
       20世纪80年代后期,运输公司拆迁红军大院,改建为职工住宿大楼。杨原住宅面积为200多平方米单层住房,另有宽阔空地。杨可搬迁其它红军大院居住,或还他120平方米住房两套。杨选择住职工住宿大楼,只要了一套住房。
      杨友财90岁患病,自知不久于人世,将子女叫到身边说:“不要因父亲是老红军,向党和政府要特殊待遇,你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杨友财的几个子女参工时,全都是工人。
       不久,杨友财逝世,职工自发前来凭吊,说:“杨书记是一个老好人,不谋私利”。后安葬于达州烈士陵园,清明时节,不少单位和学校前来拜祭。
杨友财逝世后,安葬于如今的达州红军烈士陵园。原单位职工纷纷自发前来凭吊,说:“杨书记是一个老好人,从不谋私利!”
QQ图片20240725161058.png
通川区关工委举办“铸魂-清明祭英烈”活动现场
QQ图片20240725160942.png
通川区老干部局,通川区老人协会、老促会,通川区关工委 ,通川区红旗路社区等单位参加清明活动的人员洒酒祭奠杨友才烈士
QQ图片20240725160839.png
杨建国凭吊父亲杨友财
       2024年4月1日上午,通川区关工委在达州红军烈士陵园举办“铸魂-清明祭英烈”活动,杨友财的儿子杨建国代表革命后代向先烈致辞:我的父亲杨友财于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我的母亲张秀兰于1946年参加革命,后随父亲南下来到达州。两位老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百年后都安葬在美丽宁静的达州红军烈士陵园。我的父母和千万革命先烈都怀有一个共同信念:为天下老百姓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让老百姓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奋斗。我的父母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正激励我们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本文经达州晚报修改发表
addd1ce350cef70aada0de3836ffd5e.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10-21 10: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0-21 10: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