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媒上有个事挺有意思,武汉的出租车司机群体因为被AI网约车“萝卜快跑”抢了生意,而向政府请愿限制AI车的业务,给老百姓留个饭碗。
先放下这个诉求的合理性不谈,我们来看看AI抢饭碗这个事目前是个什么状态。
首先,萝卜快跑目前在武汉仅投放了1000辆无人网约车,价格是6公里4块钱,平均一公里几毛钱,而且能24小时接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性价比,搁我我也不打出租车。
其次,昨天的最新新闻,无人驾驶网约车要投放在20个城市试点。这也就标志着AI网约车的大规模普及已经“拉弓没有回头箭”。
最后,据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截止到2023 年 12 月份底,我国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 657.2 万人,首次突破 650 万人。单单是2023 年一年,我国新增网约车司机高达 148.2 万人。
我们都知道在经济下行的这些年中,外卖、快递和网约车是“灵活就业三大件”,有趣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不仅网约车在搞无人试点,快递和外卖也在搞无人试点。
很多人可能会说,知道这个东西会把普通人饭碗搞掉,那就别开发了呗。这确实不行,就像当年的互联网电商一样,中国人不搞,美国人也会搞。谁先搞谁就有经验,就能拉动GDP和产能,任何人都没法把头插进沙子里,假装大象没有经过。
也许是感觉到了某种矛盾发生的可能,自动驾驶的国内巨头百度李彦宏最近也在演讲,说“大家不要慌,AI是工具而不是对手”。
这话对不对呢,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这种理论在时下的世界里,也有着两个不可回避的硬伤。
首先,李彦宏说“AI的普及会产生很多年薪百万的岗位”,这话确实是对的。我想,这些岗位大概包含了风投、计算机专家、科技公司管理者、以及汽车巨头。
但这些人的数量有多少呢?对比起将近700万的网约车司机,这个数字能占多少比例?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AI所创造出的高薪职业,说白了只是重塑了社会收入分配的模式,它会将财富更多集中到少数精英手中。至于普通劳动者,他们大多只能被动“接受”。
第二个硬伤,是李彦宏所说的“AI是工具而不是对手”。我觉得他所犯的一个明显谬误是,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中,大多人类本来就是“工具”。
既然人是工具,AI也是工具,而且AI又比人更好用、更廉价、更稳定、更服从,那人和AI就一定是对手。
我们随便拿一些职业出来举例,网约车司机在客户眼中是不是工具?是,因为我就是想找辆车把我从A地送到B地,我不在乎这个司机是男是女,有没有风趣的灵魂,只要ta身上没味就行。
小区保安是不是工具,对于大多业主来讲当然是。他们不会主动问及保安师傅姓什名谁、他有没有结婚过的快不快乐,业主们只关心这人给我车子抬杆够不够快。
快递员外卖员是不是工具,当然他们更是工具,只要他们能准确快速将我们购买的物品送到我们手中就行了。我当然不会在乎他是否为了追求速度和送货量违反交规。
在今天这个高度“职业化”却也高度冷酷的世界里,每个企业都在试图将员工打造成最娴熟的工具,每个社会个体都不希望别人给自己”添麻烦“,每个人的那个“我”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除了自己,别人都是工具。
那你告诉我,AI怎么会不是人类的对手呢?
以前上层社会以“把人打磨成工具”而骄傲,现在,当更强力的工具出现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偿债的日子要来了。
或许有人会问我,“那做什么的人不是工具呢?”
我想,那或许是一个充满爱、讲授真理的牧者;
或许他会是一个真心想让孩子们找到自信、拥有快乐童年的老师;
或许他会是每周末跑到养老院,给孤寡老人们免费剃头的理发师;
又或许,他只是一个每天都发自内心向邻居们打招呼的保安大叔。
无人驾驶网约车,该不该叫停?
【客观来讲:】节省了人力、降低了费用,按理说是好事,但实际上,这一举动却对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带来极大的冲击,未来失业焦虑骤升,进而招致反对声一片!
多年前,网约车上市,出租车司机曾经集体抗议,网约车在给民众出行带来更多选择、方便出行的同时,还解决了大量就业,尚能理解!
现如今,无人驾驶网约车直接要干掉出租车和网约车的饭碗,这就有点尴尬了!
【讨论与思考:】无人驾驶和AI智能技术本无可厚非,但新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更多的服务人类、要应用在更为重要的领悟,比如航天、比如军事等领悟,而不是直接降维打击到社会底层,去造成失业和混乱,就像当年的平台卖菜一样!
当资本携带技术,大规模进军日常生活领域,不去盯星辰大海,那必然会造成哀嚎一片!
所以,对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但应该对一些进入领域有所要求和限制,尤其是关系到社会生活和大量就业的基本民生,如此,才能更好让科技为人类服务,人类也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