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龙/文 临邛古城牌坊追记(1)
牌坊源于唐、宋里坊之坊门。里坊出现“嘉德懿行”的人,朝廷旌表,榜于门上,坊门逐渐成为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物。后来里坊制消失,这种纪念性建筑改置于街、路间。明代起由木结构多改石结构,成为后人常见的石牌坊。牌坊有柱子出头、不出头之分,又有单间、多间之别。一般为三间,有座、有夹股的称为大脚碑坊。旧时邛崃城内外牌坊甚多,数量甲于蜀中其它州县。据史籍不完全记载,城内十九座,加上东外文星街、南外玉带街的牌坊,总数不下三十座。各种建筑风格的牌坊,或辉耀官爵功名,或标扬贞节忠孝,形成临邛城奇特的风貌。岁月不居,世事变革,旌表意义消亡,这些石头建筑在风雨侵蚀中或颓毁,或因阻碍交通而被拆除。至民国末造,存者寥寥,“文化大革命”以后,彻底绝迹。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临邛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笔者将古牌坊中的精华逐一介绍于后。今天先介绍“三脚牌坊”。
三脚牌坊
三脚牌坊在兴贤街都官祠巷口,俗称“钥匙牌坊”。传说坊顶有神怪钥匙,动之则灾祸及身,几百年无人敢取。康熙《直隶邛州志·人物志·贞烈》载:“明,喻氏,邛州廪膳生员孙继龄妻,有贞节坊,在兴贤街。”人们传称的钥匙,可能为喻氏、钥匙之同音相讹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