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简介
据传二龙山庙子始建于唐代,历有小西天之说,有1100多年历史。碑文风化,现存城皇殿,石柱对联,三门外石塔石狮见证。二龙山大部份林地是草池坝李姓所舍建庙,明朝永乐十二年草池坝上房李姓人士在山顶修建一庙,内供普贤,号曰祖师殿,明末清初同毁兵灾。清朝乾隆11年丁丑之岁,乡人李恒树在山顶毁存下的祖师殿内与一虎同居互靠修道,三年后虎死正六月,虎尸不臭,李恒树用泥包虎尸供堂中,尔后上山朝拜人流如潮。李恒树化水治百病,有求有应,积累善钱,聚草池坝李会春等李姓林地地盘。大清三年癸五年九月修八角庙。次年,合力陈复贞、沈照成(蒲江人)修中段大佛殿、王母楼、城皇殿十殿、上段千手观音殿、五谷殿等宏大建设,李恒树以仙人之功施法坎高沟大树,巧抬石柱,飞身点天灯,大天干李恒树带灾民,经名山、蒲江一带等地施法求雨救万民。忠孝诚实树造人:三门留联“举念奸邪任尔烧香总无益,存心正直见吾不拜亦何妨,教世人转恶为善,离苦得乐。” 李恒树、陈复贞在二龙山圆吉后,众人供认二位功高业大,塑成肉身像,李恒树坐上殿中堂众称李老仙,陈复贞坐中殿人称陈观音。二龙山庙事由沈照成、张和尚(蒲江凉水井人)与各殿王和尚、邓和尚、龙和尚、李和尚等神职人员进行庙事活动,自古夹关天台有差上山护理。58年前,上中几大殿建筑规模宏大精美,神像庄严,山青水秀,有仙境之味,富有文化情调圣地,文物文化遗产毁于大跃进,破四旧年代,留下城皇殿,二龙山成荒山一遍,办过学校,草池村林场代管。几家人把庙基开荒种地占为己有,引发了两村权属恶性争斗。91年夹关开明的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保护宏扬二龙山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自然生态景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所需。报经县人民政府下文收公归庙产。由政府作旅游开发恢复庙宇,同意刘元贞、罗永清、曾先芬、王永成、徐隆英、郑成芬、李现芬、王叔芬、杨小珍等自愿上山居士,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开展庙会活动。为了重视二龙山的开发建设稳定进行,政府连续制定,91年9号文件、2000年30号、31号文件,成立二龙山管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开发建设。2005年,成都市委市政府葛红林市长,支持夹关新村建设旅游开发。投资数10万元,加地方投劳修通到二龙山横山车路。2007年(丁亥)五月十三开工新修,祖师殿(神虎殿),2009年正月十六开工新建长寿桥,在历届政府重视关心,四方善男、信女的投资投劳,在二龙山管委会统一配合政府的整体规划,将二龙山建成宗教旅游为一体的烧香拜佛、观光休闲地,森林公园,天然氧吧。 二龙山管委会 2009年x月x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