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73|评论: 4

新世纪教育构想

[复制链接]

新世纪教育构想
-----北美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第45届年会交流论文之一
作者:张俊杰(江苏洪泽  石油学校)  


摘要:近代教育在迅速发展同时,已渐趋自我束缚和封闭的桎梏。为适应21世纪创造性劳动需要,从我国“人口多、经济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出发,谨提出教育普及和改革措施如下:一、确立“教师是向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指导思想;二、试行和推广学年三段分期制度;三、建立区域性教育实验中心(包括理化生电和图书);四、在宏观调控下建立健全教育资源优化配制运行机制:(一)教师任职资格和职称评定社会化;(二)试行国家教育经费按义务教育学生凭证拨款制度。
关键词:创造性劳动;普及教育;学生主体;开放型多样性;资源优化配置


         普及教育和培养创造性劳动人才,已经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关系到人类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考察国内外教育现状,记取古今经验教训,新世纪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开放型多样性教育体系,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教育指导思想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转变。
         在教育自发产生时期,教育本来就是开放的、多样的、创造性的,并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格式。十七世纪开始的教育近代化,使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渐趋封闭的、单一的、服从性的方向,形成一套自我束缚的桎梏。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知识的迅速更新史无前例,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开拓性人才。根据新世纪教育发展需要,从我国人口多经济底子薄的实际出发,谨提出新世纪教育设计思路如下:
         一、确立“教师是向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指导思想.
         三百年来,全世界的教育几乎都是行政管理体制,无论公立或私立,校长监督教师,教师监督学生,封建专制在学校管理体制中根深蒂固。甚至发展为奴化教育,俯首贴耳唯命是听、训斥体罚屡见不鲜。教育既是第三产业,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应成为长官统治模式。
        新世纪教育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民主措施,把学校改造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类人才培训基地。这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就要打破“教师为主导”的陈旧观念,明确“教师是向导”的服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才能有效确立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出现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新局面。
        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发教育体制大发展,并促进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巨大变革。因此可以断言,新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开创新世纪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试行和推广学年三段分期制度。
        古代教育是连续而且自由进行的,从班级教育制度确立以来,单一的学年两段(寒暑假)分期制度延续至今。但从当代相对社会进步需要而言,教育发展严重不足,第三世界教育资金和师资严重缺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种制度实际上造成人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并且使教育陷于“千军万马齐步同过独木桥”的境地。
        新的学年分期制度,把一学年分做三个学期,每学期四个月,学校教学工作全年不中断。教师和学生在一年中,可以连续在学校活动(包括在校办工厂和农场轮换工作),也可以间隔休假、旅游、写作或从事其他研究和实践活动。
        这样,与现行教育制度相比,现有教学设备(校舍和实验仪器)将至少提高1/2的利用率,全国扩大招生或节约教育经费之数额十分巨大。精力充沛和能力强的教师也可连续工作,可以增加1/2的收入(原工作量不变),同时多完成全年1/2的教师工作量(相当于增加了一半优秀教师)。
         身体健 康和智力超常的青少年也可连续读书,则可以缩短1/3在校学习时间(大学毕业至少提前5年),可以用于向科学高峰攀登或者提前参加社会实践。
         这一变革将极大地节约社会人力、财力和宝贵的时间,扩大全民受教育机会,必然造成各种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教育门类,大大缓解第三世界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师资缺乏的困难,特别适应我国教育发展情况和经济突飞猛进的需要。
         三、建立区域性教育实验中心(包括理化生电和图书)。
         教育多元化发展,教育与企业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必然引发教育竞争,不断推进教育进入市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要为市场经济服务,由于教育需求的社会性和教育产生功利的滞后,教育首先要实现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公办学校应处于教育主导地位。
         教育市场竞争,需要教育实体多元化,各种类型民办学校蓬勃发展。但考察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民办学校明显发展不足,主要是公民个体办学民力不足,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无购置学校必须硬件之资 本。特别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设备,每一套设备动辄成千上万元,此诚民办学校 建设大障碍。即令乡村公办学校,也普遍缺少实验设备,严重影响中小学普通教育质量之提高。
         度量我国目前财力,依靠政府大量拨款而压缩经济建设项目也很为难。但环视城乡各校,教学仪器残缺而分散,重点学校设备投资巨大却使用效率不高。
         有鉴于此,我认为应该把各校教学高科技设备集中起来,提高档次配套设置,分片设立教育实验中心,按服务性经济实体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租赁实验设备工作业务。这样,实验设备将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实验项目增多分类齐全,极其有利于普遍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教育实验中心开展有偿服务,可以集累资金不断更新和扩大实验设备,自身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甚至可以直接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尤其重要的是,有了教育实验中心作为依托,解决了教育专家组建民办学校实验设备之困难,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形成许多五彩缤纷的教育实体,在国家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中,必然展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有力促进全社会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四、在宏观调控下建立健全教育资源优化配制运行机制。
         在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之后,教育资源优化配制的启动和运作,主要依赖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健康而有序的流动。
         (一)教师任职资格和职称评定社会化。
         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请师范院校和教科研机构,协同组建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和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全社会有偿受理申请,对教师职务专业理论和职业能力组织水平鉴定。
         教师资格评审不能只看学历文凭,更要看专业综合素质,特别重视职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提倡文理兼长的教风,鼓励教师向手脑并用和多才多艺发展,允许跨行业和跨地区人才交流。
         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实行职称和职务的评审和聘任分开进行,不受所在学校职务名额和时间限制,只看教师实际工作业绩、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组织公开公正的考察和鉴定,特别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
         评审教师任职资格和职称,应有相对稳定的全面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能因地区因学校因人而异,实行分项目民主评分各项目积分达标的客观考评制度,必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开拓进取的主观能动性。
         (二)试行国家教育经费按义务教育学生凭证拨款制度。
         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化配置,必须有一个客观反映学校教学业绩的动态依据。基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户籍核查辖区内学龄青少年,发给其法定监护人义务教育学生凭证(卡),学生在辖区内持卡择校上学可减免学杂费,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审验学生凭证,并按卡数和教学质量合格率核发学校教育经费。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年限,逐步增加义务教育经费和减少学生学杂费负担,直至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
         这样,无论公立或民办学校,都只能依靠自己改善教育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吸引生源争取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学校实行岗位职务定编定员,城镇高职称密集学校教师,自然会向乡村条件艰苦学校流动;同学区同类学校生源的流动,明确显示学校动态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成绩,从而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事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涉及问题十分广泛而复杂,试图完善理论和形成体系之后再付诸实行,那就永远不可能向前跨进一步。长期教育实践和思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解决教育现存具体问题出发,就可以积累经验开拓未来,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不断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没有现成理论的地方将产生全新的理论,许多符合教育发展实际的办法,会形成崭新的体系。
           我们殷切地期待着,让广大教师为现代化建设博击教育教学改革的潮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新世纪教育如旭日喷薄欲出,我们应该振臂高呼,奋勇向前,“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撰于1993年,原载《石油教育》2000年12月)

附录:
       最初提出一学年三个学期这一构想,还没有互联网可以搜索国内外教育信息,也没有相关的著作参考,完全从当时教育存在弊端,希望学校适应时代普及教育和学生自主选择需要设计。2000年文章国内发表,2001北美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邀请出席交流,国内尚未见到学界文章研究和推动。
         今偶然搜索,发现国外已经有了一个学年三个学期的做法,国内近期则纷纷效法。但是,对比1993年撰写《新世纪教育构想》,学制改革的做法、过程和目标相去甚远。所以,撰文强调,一学年三个学期的新学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学校给师生双方,都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选择,也为宽进严出的普及教育创造条件。
         1992我撰写《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我从宏观思考,从我少年上学感受出发,憧憬未来美好的自主可选择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于是撰写《新世纪教育构想》,世纪之交《石油教育》杂志刊发。
         第一条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笫二条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新学制,大大提高学校设备资源使用效率,师生可自主选择连续或轮流在校活动或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是实验、实习、创业、打工、疗养、考察等,基本保持原有教学内容和按两个学期成绩升级制度。
         这样,每个学校增加一个学期的教学,相当于增加一半的学生,从而实行宽进严出的高校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照顾学生特長,既保持班级制度集体教学优势,又发挥自主选择扬長避短展示潜力,出现多元化多样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最近网搜,外国也有学校实行一个学年三个学期的办法,国内几个高校已在效法。但是,这些学校都是两个长学期(17周)一个短学期(6周),长学期如传统教学,短学期用于组织学生实踐。
         这当然体现理论联系实践,也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进步。但是,与我提出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创造宽进严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教肩环境,相差就很远了,师生仍然被校方束缚着手脚,没有摆脱千校一面的传统学校模式。
         新乡医学院报(2003)
          学校是爱心之花盛开的地方
       网友yili在中国教育科研网教盲论坛上发表言论,倡议制订新教育改革措施,致力于创办新型半工半读学校,以救助失学青少年和普及职业技术教育。
         其设计的这种新型半工半读学校,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的新学制,分期轮流参加教学和生产,实行“劳学结合,以劳养学”,“半工”效益和“半学”质量兼顾。
         yili称这种学校不仅大大节约教育资源和时间,而且可以还距离招生、办学和组织生产,克服了贫困地区不利客观环境的局限,有利于灵活机动地选择资源和市场,从而救助成千上万的农村失学青少年,使其成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d2fe6fcf3bc79f3d4f7fa52ce7a1cd11738b2957.jpg
mmexport9eb89bde2a4e0a755641a7e89f971591_1697717618695.jpeg
mmexport1697710530800.jpg
赞(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2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09:1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前提虚假=结论错误

          “人的认识过程就是在主客体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教育多了一个主体就是教师,学生认识世界不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获取知识,而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讲解获得知识,这就模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历来教育界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有不同的观点。”(顾明远2019讲话)

解析:

        大前提:学生“通过教师对教材的讲解获得知识”

        小前提:教师对学生课堂讲解(灌输)知识

        结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主导(决定)学生
mmexport7659049485371dc8702b54f069c7f70f_1704056416448.png
IMG_20231226_094017.JPG
cc12d61373f08202bad5c7ed0efbfbedaa641b72-1.jpg
777d5c565a8530d9ed67792af5745cc1d47d3eb632889481b196a9b10359c394.0.JPG
23fede33c895d1437131b2f136f082025baf0772.jpg
c5564cfbfbedab64e6351b12b236afc378311e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2-16 08: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泽湖颂歌https://my.mbd.baidu.com/r/1etyWx6auBy?f=cp&u=aa400402567ae00c
洪泽湖成因https://wk.baidu.com/view/eaa68c03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d?pcf=2&
大美泗阳https://wk.baidu.com/view/5dc5b877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d?pcf=2
印象泗阳https://m.sohu.com/coo/sg/167029701_206996
绿茵环抱 千帆林立 水天吴楚
ll0USWIJrsE3ykWB.jpg
mmexport1703847320915.jpg
mmexport170011995765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5:2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探索未知智慧
[邱成桐]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数学家思考
[秦巴雁]人工智能是人类经验转换为程序输入高速运转的表现,没有人类融会贯通知识联系实践智慧的顿悟和跨越式认知。因而,人工智能取代繁琐复杂的循环计算和选择效率远超人类,却永远无法取代人类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探索和开拓新的认知方式和广阔领域。
        显性知识=教科书传播的经验和技能
        缄默知识=批判继承间接知识融会贯通联系实际所激发的智慧(顿悟、联想、创新)
1723645543663.jpeg
mmexport1718989758637.jpg
mmexport1718763723891.jpg
mmexport1716125373665.jpg
1723172522756.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5-4-14 11:2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和教师需要自由思考和活动空间
[必记本](陕西师大杨林柯教授认为不必要“精细化”管理)现在许多学校对教师越来越强调“精细化管理”,有些叫“痕迹管理”,就是对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纳入管理范畴,各种事情都要让管理者看到,希望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精致的管理体系。
[张克峰]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捆绑人的绳索
[明也]教师出校门还得写清楚出校门的原因
[fan]真正的教育家才会有这样的认识
[连鬼都不知道]但是他忘记了教师本职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职责。他讲的非精细化管理,是需要建立在高素质群体的基础上的,目前来看,还稍微有点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想我们会实现这一点的。
[郭玉祥]民国时期,对教师没有精细化管理,却出了很多大科学家、国学大师
[薪平气he女]这能一样吗?那个时代是动荡的时代,是文化变革的时代,出大家是必然的。而且,那个时代也没有那么多的优秀老师,大部分学者都是文化素质极高的人,现在老师是一个职业,什么人都有,自然需要管理
[大浪淘沙]所谓对老师精细化管理,就是用行政化手段高压僵化、模式化教师的教育行为
[忘忧草][强][强][强],我也从教三十五年了,遇见校长各有不同,其实让教育崩塌的就是精细化管理
[依江听涛]说得太对太好了!/:strong只可惜90%以上的中学校长们悟不到这个层次!
[蕃秀]很多管理者不明白什么叫管理,认为把教师控制住了,一切都好起来,老师不快乐教不出快乐的学生。
[海纳百川]教师干的是良心,过度的精细化,只能逼着老师应付形式,最终选择躺平!
[子代几分]条条框框都是管理者自身的认知低下造成的, 换成高认知的管理者就会知道,  教师需要自由去发挥他们的责任心
[海上仙上]需要那么多管理者吗?每个单位行政人员多少?专任教师多少?专任教师不到40%,其余都是行政 后勤。
[不知道]精细化管理是教育堕落的开始!其目的不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合十][合十][合十]
[Pxx]当老师不得不按上级意见进行精细留痕管理,一定会浪费了许多本该用在教学上学生管理上的时间!效果好不好只有一线老师才知道[捂脸]
[红梅]我27年教龄,说实话对现在的教育很失望,看不到希望,砖家只管定制度,从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的生活,心理,家庭,地域等,让砖家实施制度那实现不了。
[慧心教育]学生也不需要精细化管理!管理学是精细化,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越差!
[森焱]孩子管的越严他越反感。学习需要主观能动性。
[一缕阳光]只有创新的老师,才有创新的学生。各种各样的精细管理,就是各种要求,老师疲于应付,那里来的创新。
……
mmexport1739639786620.jpg
mmexport63af62e28c5bbb7184ff7ca921425c6b_1743496973136.png
mmexport01b4c473787e9f15d1cb25fa925849f0_1742603237058.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