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作为四川盆地东部的最高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声名远播,这是令人遗憾的。随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不断反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来自华蓥山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争民主、赢自由,让“天下第一雄山”的赫赫威名传遍了祖国山河和世界各地,这是令人欣慰的。不过,是谁最先叫华蓥山“天下第一雄山”的呢?目前大家公认的是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对名山大川的吟咏自然不少。他在重庆期间,还到过离华蓥山不远的合川钓鱼城考察,并且赋诗题刻(《钓鱼台访古》)。比较有意思的是,被郭沫若先生誉为“天下第一雄山”的华蓥山,竟然很难在广安华蓥当地的宣传通稿、公开刊物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甚至涉及华蓥山的一些专著中找到描写“天下第一雄山”的细节,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不过,郭沫若先生既然能称华蓥山为“天下第一雄山”。那么他一定是知道华蓥山的。如《郭沫若上没上过华蓥山》一文所讲,上世纪30年代郭沫若并没有爬过华蓥山,那么他是什么时候知道华蓥山的呢?答案在1942年郭沫若到重庆的第五个年头时创作的《钓鱼台访古》一文中(后更名《钓鱼城访古》收入郭沫若全集)。此时的郭沫若在中国抗战文化界的盛名一时无人可及。1941年11月郭沫若五十寿辰时,超过两千人的重庆文化界人士参加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的祝寿会。冯玉祥、周恩来等名流在大会上致辞,《中央日报》当日有2处刊载他关于创作及寿辰(顾毓琇作祝寿诗,笔名一樵)的消息,诸多报刊高度评价其成就。可见郭沫若当时的活动轨迹备受世人关注。 在《钓鱼台访古》一文中,郭沫若交代了他前往钓鱼城的背景,也第一次出现了“天下第一雄山”的描写。文章开篇即讲“自己是四川人,很惭愧,连钓鱼城这个辉煌的古迹,竟然都不曾知道。”作为四川乐山人的郭沫若,对重庆而言也算是外地人,因此不能深刻了解重庆的风土人情也在情理之中。他第一次听说钓鱼城是1939年王昆仑向郭沫若介绍的,然而3年过去了也未能成行。 1942年4月21日,郭沫若前往北碚复旦大学讲演,时任北碚管理局局长的卢子英邀其5月尾上游华蓥山。卢子英是当时“中国船王”卢作孚的弟弟,也是今日重庆市北碚区的奠基人。他说道:“峨眉天下秀,华蓥天下雄,游了华蓥,一定可以大畅文思。”这是目前称华蓥山是雄山的最早文献记录。 备注:摘自广安作家草根— —的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