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发展演变中,篆、隶、楷三种字体统称“正体”。正体书法历经漫长的传承与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审美传统,成为中国书法崇尚典雅高格、正大气象文脉传统的重要基石。前贤提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与当代“守正创新”文艺精神和“清新质朴、刚健有力”创作追求千秋共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与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会议精神,倡导广大书法工作者沉潜书艺、培根铸基、借古开新,检验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多期临帖(正体书)班教学成果和四川书坛正体书法创作水平,特推出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 “出新意于法度·四川省首届正体书法作品展”。
自征稿启事发布至截稿日,共收到有效投稿2516 件,其中篆书426 件、隶书842 件、楷书1248 件。6 月15 日,评审工作在四川福宝美术馆举行。评审过程借鉴全国展评审标准和流程,按照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个性特色有机结合的原则,采取票决制和评议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作品文本、文字集中审读的核心是是否符合文字学、语言学、版本学基本学术规范,要求评委通过查证书法工具书和相关文献加以印证。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作品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错别字、不规范字形、缺文、衍文、语句混乱等问题;部分作者缺乏对传统的深入继承,作品相对单薄,或缺乏对正体书的深入理解,一味求“正”,作品相对拘谨;一些作品模式化、形式套路化、装饰制作稍嫌过度;对摩崖刻石和新出土简帛书等风格取法不多;大字作品偏少,中字、小字偏多,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大气象方面致力不够;自撰优秀文本内容者偏少。所有这些都提醒广大作者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在作品艺术内涵、精神气质、语言文字面貌和综合文化修养上多下工夫。
通过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经初评、复查审核、文本文字审读、复评、终评五轮严格评审和后期核实整理,评出优秀、入展作品共计197 件,其中优秀作品30 件、入展作品167 件。这些作品根植传统,取法雅正,技法精到,风格多样,款式大方,各具风致,研习、创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该次展览基本反映了四川书坛当下正体书的研习创作水平,折射出近年来书坛川军在全省书法一盘棋格局下协同发展的可喜进步,也暴露出亟待弥补的不足,值得及时反思、扬长补短。在作品集和展览中,我们特意配以作者现身说法的“创作手记”,以供广大同仁和爱好者在学习、借鉴、评论、交流时参考。巴蜀先贤扬雄说“中正则雅”“君子强学而力行”。我省全体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都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发展的坚决实践者。我们希望大家以该次展览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 月2 日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争做培根铸魂、艺文兼备、技道均衡、德艺双馨的有文化的书写者,继承弘扬蜀学文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维护四川书坛风清气正健康和谐发展态势,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强国复兴新征程中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毛笔谱写时代精彩华章,在继承与发展中构建时代书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2023 年7 月19 日
第一期
(30件)
(以作品集为序)
优秀作品
(篆书)
吴艾伦(成都) 苟建勋 (成都)
徐成宇(成都) 宋 凯(宜宾)
隶书
任虹霖(成都) 毕跃光(成都)
贾 鹏(成都) 陈拥军(成都)
刘 伦(成都) 李加良(成都)
骆庆东(遂宁) 陈 亮(内江)
陈 书(攀枝花) 王丰勤(绵阳)
权兴才(宜宾)
楷书
邓小江(宜宾)权兴才(宜宾)
陈华恩(宜宾)曾玲境(内江)
陈 亮(内江)李辰霄(成都)
蹇文超(成都)彭书建(绵阳)
罗国祥(绵阳)陈 新(泸州)
汤大林(泸州)张 濛 (遂宁)
吴红全(遂宁)李林松 (南充)
胡德澄(凉山州)
吴艾伦(成都)刘勰《文心雕龙》选抄
241cm×119cm
创作手记:
本件作品以西周《墙盘》为依托,采用八尺整张大白宣的形式,将正文书写于界格之内,两边辅以小楷落款,力求和谐统一、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在创作中追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斜”,强调快慢虚实、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的对比,求其书写性、趣味性与丰富性。
苟建勋 (成都)
苏轼《书论》
246cm×126cm
创作手记:
我选择了以李阳冰铁线篆风格作为创作书体,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体现铁线篆的线条质量,保证篆法的准确性,书写文章的完整性。
徐成宇(成都)
浣花泸定七言联
244cm×40cm×2
创作手记:
此作取法三代金文,选用浅湖蓝八尺麻笺、中浓墨液,以对联形式呈现。力求用笔古拙宕逸,淳朴厚重;结体宽博,顾盼生姿。作为在校大学生,我深知该展重要性,于是悉心创作、积极备稿,本次获奖于我而言,是鼓励更是动力。
宋 凯(宜宾)
录黄庭坚诗数首
237cm×106cm
创作手记:
篆书作品的创作,我常常写得不够精到。当看到征稿启事上的要求是八尺作品时,内心是无比忐忑,意味着难度更大了。尝试着反复修改结构和章法,直到定稿。累并快乐着,很庆幸自己获奖了,继续努力吧。
(局部)
任虹霖(成都)
孔子家语
244cm×102cm
创作手记:
这件作品的构思,是要有些新意,强调用线需注重“婉而通”“屈铁丝”,注意线条起收处的形态肯定。于是从章法和线条上进行调整,选择“有行无列”的形式。在创作中我更多的思考怎么处理文字,怎么做出线条的变化。创作时是一气呵成。
毕跃光(成都)
黄庭坚《跋书自作草后》一则
250cm×125cm
创作手记:
此作录黄庭坚《跋书自作草后》一则,采用《开通褒斜道刻石》有行无列的章法形式,以《好大王碑》《杨淮表记》《石门颂》为主基调,结合大篆《毛公鼎》《散氏盘》等涩进、快慢结合的用笔特点,使其更增古拙。用墨上适当加入重墨、干枯,形成块面,增强视觉冲击力。
贾 鹏(成都)
青莲居士诗十四首
242cm×102cm
创作手记:
主攻隶书已有三载,积极备稿此次正书展。内容为李太白诗数首,以《鲜于璜碑》为主基调,形式上采用传统的三条屏拼接,创作时力求笔法和结字的丰富性。因是小字创作,所以强化了字内空间、字与字之间的矛盾关系。
陈拥军(成都)
濮瑗咏应第莲池
234cm×112cm
创作手记:
我近年习隶多喜东汉民间刻石,民间刻石章法多纵成行横无列,自然排列疏密有致,字形长短不一、变形适度。此作以大字隶书呈现,字形章法借鉴民间刻石,欲追求一种自然的略带金石味的书写感觉。为了提升观赏时视觉效果,作品的题款和形式做了适度装饰。
刘 伦(成都)
自作文《芦山游记》
249cm×124cm
创作手记:
此次作品所书内容为我日常所写川中游记,这也与征稿主题相合。书体风格以方整朴茂一路书风为主,没有刻意向哪一碑帖靠拢。创作前核对字法,在创作中保持自然书写的同时,尽量做到字形动静相生,整体和谐大方。
李加良(成都)
姚鼐文二篇
180cm×76cm
创作手记:
我采用了“题跋式”的章法样式进行创作。主体部分隶书用深色纸界格书写,比较疏朗;上边白纸以小楷书写形成块面。整件作品层次分明,对比强烈。隶书部分主要取法清劲秀雅的《礼器碑》,适当融入《张迁碑》的字法,追求一种既端庄又生动活泼的效果。楷书题跋部分则以魏晋小楷风格为主调。
骆庆东(遂宁)
盛德惟善八言联
253cm×64cm
创作手记:
此次入展作品以《西狭颂》风格为主基调,融入《张迁》《石门》等笔意,辅以行草笔意及墨法,意在追求汉隶敦厚、稳重、质朴的正大气象和又不失灵动自然的书写意蕴。特别注重了结体攲侧、线条长短、点画排布等,同时融入感性节奏,择纸而书,纸墨相称、心手相应,融会贯通,企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陈 亮(内江)
钱钟书《谈艺录》
180cm×66cm
创作手记:
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耳畔又传来陈广仁主席催稿叮嘱:正书展首先要态度端正;翌日,赵立兄又连夜发来征稿启事修订版。意在书法传真,汇聚川军,扬威国展。案边置《钱钟书谈艺录》页眉蜷缩,此书乃愚“以艺抗疫”的精神避难所之一,展纸书八分,汉隶传新声。叹曰:“力耕两汉,隶隶皆辛苦,吾尽隶,爱无尽。”
陈 书(攀枝花)
录李白诗二首
245cm×119cm
创作手记:
此作选录李白诗两首,以汉简为基调书写,辅以汉碑的厚重线条,以求雄强厚重气象。采用乱石铺街章法,加大字距节奏,字形上大小参差,以求全篇生动。墨色上枯湿浓淡等还未充分展示,此乃作品之不足。
王丰勤(绵阳)
苏轼诗词九首
250cm×106cm
创作手记:
我在创作这副作品时,以《鲜于璜》和《张迁碑》为主调,较注重单字矛盾体的塑造,章法上采用条幅形式增强纵式,落款用和正文一样的同种书体,使其能更好地融为一体,整体章法更和谐。
权兴才(宜宾)
李白诗七首
244cm×83cm
创作手记:
此件隶书作品选取李白诗作为创作内容,以清贤金农隶书风格作为创作主基调,又融入了自己对金农隶书的点滴理解,根据章法的需求,因势而变,以求和谐,再用金农风格行书题款,使作品风格统一。
邓小江(宜宾)
清顾云《盋山谈艺录》节选
140cm×40cm
创作手记:
学书以来,一直钟情魏晋小楷,此展以“出新意于法度”为主题,深思之后,尝试以魏晋钟王小楷为基,参以傅山、王铎小楷结体与笔意,力求古雅而不呆板,尊法度而略有新意,寻求共性中略带个性。
权兴才(宜宾)
李白诗六首
88cm×88cm
创作手记:
此楷书斗方作品,主要取法何绍基楷书《西园雅集图记》,此帖是何绍基楷书代表作。创作中努力遵循原帖风格与特点,同时注意大小、正攲、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以行书笔意书写,增加书写性。作品未作过多装饰,以求简约、大方。
陈华恩(宜宾)
论画中家数
180cm×90cm
创作手记:
本次正体书法展我创作的是六尺中楷,内容为民国杨钧笔记《论画中家数》,3.7 厘米界格书写。以魏碑笔法为主,适量参以唐楷笔意,书写轻松自然。左侧配以朱文小楷介绍杨钧生平,丰富了作品形式。
曾玲境(内江)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243cm×103cm
创作手记:
本次创作的作品名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作品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基调,采用八尺整张满构图形式,用朱拓作品用纸,仿古色颜料书写。力求静穆庄重又不失灵动,彰显一种庙堂正大气象。
陈 亮(内江)
《黄宾虹画语录》选抄
246cm×79cm
创作手记: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概莫能外。践行这一学习观念,上个世纪以来我大致经历了从柳诚悬到钟王、再到北碑至敦煌的习楷过程。此帧楷书文本取自《黄宾虹画语录》,每每捧读,得其环中,时逢正书展之征,欲把提纯复壮之心交付给鸡距笔、构皮纸、松烟墨。基于此,我的书学路径循环不已:写碑、写刻帖、写墨迹。
李辰霄(成都)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235cm×108cm
创作手记:
我习褚河南书,遍观唐碑铭,除《雁塔圣教序》外,亦有感于《房梁公碑》之结字,《信行禅师碑》之筋骨,《善才寺碑》之腴润,《樊兴碑》之娟妙等。另有诸多残碑,熠熠可见神采,可惜残损过重,或尚未刊印。求窥得唐人楷法一二,前路漫漫,自当临池不辍。
蹇文超(成都)
《画禅室随笔》选抄
220cm×97cm
创作手记:
拙作侥幸入展,对我是极大的鼓励。本次投稿作品主要取法北魏元氏墓志,创作时在字的大小收放、字势攲侧、轻重等方面加强对比。纸张则选择浅色蜡染纸书写,以求清新淡雅。通过此次投稿经历,也深感自己有很多不足,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局部)
彭书建(绵阳)
古文观止·苏轼散文三篇
125cm×22cm
创作手记:
此次获奖小楷作品在创作中坚持取法乎上,以钟繇《宣示表》厚重的笔法和宽博的结字为主要取法对象,又兼融《荐季直表》《贺捷表》《孝女曹娥碑》《游包山集》《汲黯传》《集王圣教序》和少量魏碑墓志的元素于其中,力求笔意上笔笔有法度,结字处理字字有出处,决不任笔为体,且又不与人同。
罗国祥(绵阳)
李白《关山月》一首
249cm×124cm
创作手记:
年内作大字较多,此稿李太白诗《关山月》亦为大字楷书,在视觉形式上呼应太白宏大豪迈诗风,在字形上追求端正而又不失生动,在意境上追慕正大磅礴之象。初以八尺整纸书二十余稿,皆不如人意。乃以尺余小纸又作数稿,细研而精推,得较称心者二,复以大纸作数稿,虽仍有不足,然截稿日近,择其中优者投之。乃知作大字者,小稿必不可少也!
(局部)
陈 新(泸州)
《古文观止》选抄
107cm×60cm
创作手记:
此次备展,通过月余时间对书体、作品纸等多种尝试,最终选用手卷拼贴形式的浅紫色云纹微喷蜡染纸。为符合“出新意于法度”的主题,尝试在魏晋小楷书写中形成墨色块面以及浓枯轻重的对比,内容上选抄《古文观止》近4000 字。
汤大林(泸州)
《古代画论》选抄
245cm×75cm
创作手记:
此幅作品我选用蜡染纸进行创作,用了由签、正文和小字魏碑三部分组成的款式设计。字法上唐楷和魏碑相结合,加入许多现代元素。整幅作品篇幅较大,对于正文块面的处理还值得进一步思考,以后可以加大块面的对比度来体现正文的视觉远近关系。
(局部)
张 濛 (遂宁)
张濛楷书册
28cm×24cm×10
创作手记:
数载前,与友雅集,告余习字以修身。乃常习小楷,以钟王与王宠为范,兼参文待诏,喜其精微。余好册页式,尤以方正为最,不与世俗同色,乃自制;内页与其表相类,整体稳重。愚以为当以“形质兼美”为上。此次侥幸获奖,幸甚!
吴红全(遂宁)
送东阳马生序
242cm×118cm
创作手记:
此次作品以冷色调为主:选用浅蓝色纸为底,界以绿格,挖裱于八尺整纸之上,以求安静清爽。结字以北碑为基,辅以唐楷用笔,使其厚重而不失灵动;线条力求方圆兼备、曲直相参;章法注重大小错落、粗细相间、奇正相生,于变化中求统一,于矛盾中求和谐。
李林松 (南充)
滕王阁序
245cm×77cm
创作手记:
我近期涉猎多种元氏墓志,本次以中楷创作,书风追求厚重朴拙又不失浪漫飘逸的墓志风格。形式采用三条屏、上面通过留白补印以透气,朱砂界格,内容为《滕王阁序》。结字上在统一前提下运用多种阴阳对比手法。
(局部)
胡德澄(凉山州)
东坡题跋
136cm×68cm
创作手记:
此作书风取法楷书之祖钟繇,风格古朴,笔画干净有力,作品着重表达不同的节奏感。如刚开始时,心情比较平静,节奏感就缓慢,后面情绪高涨,节奏感就强烈,最后又慢慢恢复平静,通过循序渐进的不同情绪的宣泄,不同节奏感的表达,来生动诠释整幅作品。
出新意于法度
四川省首届正体书法作品展
指导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
协办单位:四川书法家网
评审机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戴 跃
副组长:王道义
评审委员会
主 任:戴 跃
副主任:王道义
委 员:戴 跃 郭 强 王道义 钟显金
林 峤 龚小膑 刘 健 王家葵
吕骑铧 孙培严 彭洪顺
监审委员会
主 任:陈荣仲
副主任:张 霞
委 员:陈荣仲 张 霞 唐 昊 王 娜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