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和宴铭(修改稿)
唐文栋
瑞者,钟灵得地,祥光之吉兆也;
和者,问鼎属文,集汇之圆融也。
乐善皆因否极而泰来。瑞金者,厚道持重后,则如金生丽水运财来;
云水定能结来欢喜缘。和(合)盛者,声韵相求时,恰似玉出昆冈携福至。
紫气东来,天降佳客至福地;
和乐中起,人逢喜事宴亲朋。
此地多美酒佳肴,定多贵客佳人。相逢一笑,则顿生亲切而意味深长之慨。
瑞气团团,绕梁萦回,固万般气象;
佳音袅袅,环宇平远,起千秋宏图。
是故:
瑞拥灵岩,夹岸晓烟杨柳绿;
和居宝地,一堂朗逸日月明。
瑞气英姿,几多青春永驻,梦想因之筑成;
和风惠畅,一缕芬芬前行,柔情恰好方圆。
瑞和相合,则勾连祥泰,提携吉祥,主客俱欢。
堂前筵席,好景日长入雅座,百味相乘,涵清辉尤佳;
坐中佳宾,香茶意暖话东风,欢言互乐,赞福寿更长。
既言当下之川菜,在继承传统中,蝶变新生,日又新,新又新,势头迅猛,可喜可贺也。
凡事,往往一旦身处潮流之中,时尚虚誉虽易得,但本味与纯真,同样易生偏颇,正脉更易被搁浅渊蔽矣。
然起瑞和盛宴者,信知此理,尊道而为。遂收凡心,去燥气、远凡俗、纳静功、摒江湖之气,尔后脚根立定,白云心自闲。一路寻川菜本源溯流而上,得“取法乎上”之径,漫将饕餮盛宴之正气引领,且发扬光大。
品鉴其餐,大有拟将一桌之菜根香,调和成诸味谐和之态,更有尽让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之势也。
咀嚼回味,不能忘怀之余,详察瑞和一宴,在“刀工艺术”中延展着视觉传达之妙,在“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中恪守配料相宜之理,在“烹饪方法”中牢记还原烘焙出原乡之味,在“火候”的把控与拿捏里,尽情彰显瑞和独有的风味与特色。
总而言之,在廉美鲜纯中见诚笃之心,在色香味形中生胃连故乡之道。
至若诸君莅临赏光,尽赏一堂风雅之余,玉箸轻启之时,目可睹色勾魂,沁心香醉人,佳期味道醇,美美共美,何乐而不为之,何福不可消受,何情不可领取。
有道是:“大羹不和,贵其质也。”
今瑞和筵席曲院飞觞堪称美。得闲当务实,诸君道友,何不乘兴而来,闻香暂驻,呼友遥临,画楼一醉枕云眠。
说明:拙作草成,尚觉满意,遂发表于小我的自媒体《独卧文园》一栏。道友小春山堂阅后点穴指谬,但觉汗颜,连夜删繁就简,推敲再三。然终因学浅,止步于此,还请道友前辈启我冥顽,以期更上层楼。
附:
1.《周礼·天官·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2.《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3.《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
4.《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尚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6.《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
7.《国语·郑语》:“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8.《老残游记》第二回:“﹝那人﹞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
8.《礼记·郊特牲》:“阴阳和而万物得。”
9.《周礼·春官·小师》:“掌六乐声音之节,与其和。”
10.班固《答宾戏》:“沐浴玄德,禀仰太和。”
11.古代谓阴阳会合的冲和之气。《谥法》:不刚不柔曰和。
2020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