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了什么
蜀桂
从2020年的新冠病毒肺炎静态清零防控,到2022年12月7日的全面突然放开的期间,三年多来,我总觉得缺了个什么?我想了老半天,原来在我们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人情味。在亲人之间,缺少了亲情。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力强,而且隐蔽是来无影去无踪,诡秘变异,是通过人传人来传播。因此,为了预防通过人传人的感染,要求人们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不出行。因此,亲属、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战友、邻居都少有和互不来往。而且亲人团聚,战友相会,同学聚餐,就连婚庆、丧事都有严格规定。这些,像被一座无形的墙将人情隔断了。
我们有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就是相互来往,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大家庭,浓郁的人情民风民俗代代相传。
生活在人情的社会,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三代不离舅家风,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姑舅亲。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一脉相承的家族情。十指连心的同胞兄弟姐妹情,寒窗共读的同学情,生死患难的战友情,无话不说的知心情,拔刀相助的朋友情,这些都是多年的沉淀,经过风风雨雨考验结存。
夫妻情、父母情、儿女情、兄弟(姊妹)情,血肉之情,情投手脚。邻里情、乡情、亲情、同志(哥们)情、战友情、同学情、老乡情、同事情,情深谊重。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聚越好,现在由于新冠病毒而越来越疏远了,战友、同学、朋友少见了,亲戚弟兄姊妹来往越来越少了,越来越模糊了。现在是少了人情味,也淡化了亲情。
在过去,由于响应 “只生一个好”的号召,相信“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的政策,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哥哥弟弟和姐姐妹妹,长大了结婚生子,他们的子女从小在脑里就没有了舅舅,舅妈,没有姑妈姑爹,没有姨妈,姑姨,也就没有表妹表哥表姐表弟。
以前在家中,是老大带老二,老三带老四,衣服是大的穿过下放给小的。弟兄姊妹相依,成天一起做游戏办家家,唱儿歌捉迷藏,共吃一锅饭,同睡一间床,一起上学。充满着人间的真情,荡漾着友爱温馨,互相呵护一起成长。现在这些已经没有了,只有在我们这一辈人的梦里。独生子女只有在幼儿园和学校,在居住地或许才找到有一起玩的伙伴,度过童年时光。
现在已是水泥高楼,关上门就成了鸟巢,互不来往。楼上楼下上百多户,互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就像来去匆匆,擦肩而过的佰生人。不像我们过去居住在平房小院,街巷邻居,亲如一家。傍晚太阳落山,在院坝里,在大树下,听老人们摆龙门阵,大人们在讲天南海北白天的见闻,还有无话不说地拉家常。是哪家有难,大家帮忙。
亲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不是专一的;二是立体的,不能是单方面的。
"亲情"重在"亲"字,父母、兄弟姐妹、血缘最接近的人之间最美的一种情感。有时也指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间超越友情、别于爱情的情义。
我们是与血缘关系最近的这代人,在岁月的洗礼下,逐渐的老去,逐渐的离世,这就断了往来。而这也是亲戚发展的自然规律,毕竟老亲戚逐渐的淡了,子女也逐渐的成婚了,也有了新的亲戚,这都是顺应自然的规律。由于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与血缘关系最近的人更少了,沒有了姑舅、姨表亲的血缘亲戚关系,少了亲戚之间的沟通,亲近或者疏远,血缘关系的远近使得亲情关系更加淡化了。
人情是从父母、子女开始的。为了生存、延续种类,一男一女结合在一起,也就出现了人与人之亲情。有了儿女后,组成了家庭,人多了,人情范围扩大,随之继续发展扩大至家族、部落、群体、社会、国家。是人情和亲情在延续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前进。
人丁兴旺,家族繁庶,才会有国家的兴旺。现在全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因独生子女带来家庭的人口减少而显得冷冷清清。又因怕感染病毒而互不来往,更加显得败落萧条。在逢年过节,更失去了欢乐的气氛,浓郁代代相传的民风民俗淡化了,千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消亡。
民族失去了人情,淡化了亲情,是多么的危险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