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运将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为期40天。出行平台方分析,今年春运集中式客流预计将被打散,错峰返乡、就地过年、旅行过节将成为主要的三类过年方式。
出行途中如何做好防护?返乡后出现症状怎么办?来看专家解读。
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症状,建议等身体痊愈后再返乡;家中有老人,尤其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一定要先弄清楚返乡地的急诊、发热门诊的联系方式和交通路线。
协助老人积极接种疫苗,签约家庭医生,帮助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咨询。
鼓励自驾,尽量错峰出行。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旅客,多备几个口罩,注意与人安全距离。
途中发现身体不适,及时联系工作人员。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不要摘下口罩,同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除了错开就餐、实名制验票需要摘下口罩之外,其余时间全程规范戴口罩。
返乡后要保证充足睡眠、健康饮食、心情放松,提高免疫力,出现症状按以下流程问药就医。
“阳康”后应以静养为主,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或辛苦工作,要注意勤洗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
如何避免返乡带来的疫情输入,据央视新闻报道,河南省卫健委副主任表示,当务之急是:①迅速开展返乡人员摸排,了解返乡人员规模、时间等;②开展农村地区疫情监测,对因为外来输入人口造成的疫情及时识别以便于针对性采取措施;③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加强防护、减少聚集规模和次数,减少病毒传播;④加强重症医疗资源及药品资源的准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城市的疫情有可能蔓延到农村,增加农村疫情防控压力。要提前布局,一方面让药能够发下去,另外一方面要让农村的重症患者,特别是老年重症患者及时转上来。两节期间,三级医院要加强指导,在特殊时期还要派人员在县医院进行重点指导。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巡回、巡诊的力度,早期发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送医就诊。在县医院这一级要做好包括床位、设备、设施以及人员的准备。同时建立城市和县之间支援和转诊机制,保证农村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上来。
疫情之下,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 是医疗救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如何保护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重症或死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 就老年人保护等问题进行解答。
为防止老年人重症或死亡
家里人应做些什么?
老年人如果是轻症,可以居家监测观察,但需要进行详细的自我监测,老人的家人和照顾者也要更细微地观察老人的身体变化。
由于新冠病毒主要影响呼吸系统,一旦有重症化的倾向,首先会影响到呼吸功能。从外观上看,老人会有胸闷气促的表现,呼吸频率加快。当症状加重时,老人会出现神志萎靡甚至淡漠的情况。
老年人有时会发生“沉默性缺氧”。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代谢率以及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发生重症化的倾向时,自己并不能表现出来。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购买一个指夹式血氧仪,可以更精准、及时地反映老人呼吸功能的下降。
同时,对于伴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关注其原有基础疾病的症状是否加重。当出现原有基础病症状加重时,也需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
需要注意什么?
大多数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是轻型,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对于这些老人,不要盲目服药。感染之后如果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严重,可以吃一些对症处理的药物,但都要在说明书的指导下,结合老年人年龄的情况合理使用。
另一方面,老人一旦有重症化倾向,不建议自行购买新冠治疗的药物。新冠治疗的药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建议单独使用。
老年人“阳转阴”后
需要注意什么?
感染新冠并转阴之后,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了。
在感染过程中的发热、咳嗽等,是一次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和病毒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免疫系统细胞大量死亡。
因此,经过这场和病毒的斗争之后,我们的免疫力相对低下,营养状况也比之前差。转阴之后的康复期,机体也进入到相对脆弱期。
在此期间,继发感染的风险大,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大。此时老人要规律作息,加强营养补充,让免疫系统得到修复。
如何加强对养老机构老人的保护?
养老机构的老人是一个特别脆弱的群体,许多老人往往失能失智,身体机能不如一般老人。此外养老院的生活密度比较高,所以养老院的老人特别需要保护。
因此,要建立两层屏障。
第一层是建立免疫屏障,在情况允许、基础疾病稳定的情况下,养老机构的老人要注射疫苗。
第二层是建立物理屏障,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要闭环管理,充分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养老机构的老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返乡高峰
如何避免农村老年人感染?
返乡人员要做好自我监测,如果在返乡途中或之前有发热、咳嗽的症状,回到家后,7天之内要和家里的老人隔离开。等到7天后基本没有传染性时,再和老人一起生活。
同时老人也要注意,面对返乡人员,要减少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