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年前民国时期的的《新邛崃》杂志 邛崃现在有一个杂志,叫《新邛崃》,为季刊,每年四期,是一个全面介绍邛崃的刊物。偶然搜索到,在1929年的民国18年,在成都的邛崃同乡会,也出了一个同名的杂志,也叫《新邛崃》。我没有看过杂志的内容,但从杂志的文章题目,就可以推测93年的《新邛崃》的风格了。下面原文照抄网上对它的评语。
《新邛崃》该刊创刊于四川成都,属于同乡会会刊,创刊日期不详,现存两期,分别是第四期,出版日期是1929年5月;和第五期出版日期为1930年10月,刊期不详。停刊时间及原因不详。中文名新邛崃语种中文类别同乡会会刊出版周期刊期不详 报刊内容该刊内容刊载涉及四川省邛崃县社会现象的各类分析、评论、随感杂议和文学小品。文章性质多为针砭时弊,评论政治及社会问题。作者多用笔名,如下里巴人、平民、注意、逸林、有见等等。 从本刊中可以看出,同乡会对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和新式教育尤为关注和认可,如载文《读党务指导委员会两种宣言以后》《参观东三学区学期试验和观摩会议》。[1]报刊栏目该刊的期刊设置比较简单,第四期只有言论、文艺两个栏目,在第五期添加“短评”一栏。“言论”一栏所刊登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当时关于军阀混战的看法和对家乡政治腐败的批判;对新式教育的发展模式的陈述;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思想的解说及认同,如《教育思想——自科学思想转录》、《孙洪园道是该死》、《我为孙先生不值》等。 “文艺”一栏主要是发表诗歌和小说,如小说《还魂记》用讽刺的手法,讲述了邛峡自从辛亥革命后政治民主得到改进、贪官污吏无处藏身的故事;诗歌《黄昏独立人》表达诗人对家乡的关怀及思念;《徐渭璜君来信》则是老乡之间的情感互动。该刊的侧重点在“短评”一栏,其文章主要反映传统的文化与新的文化碰撞所产生的一些奇怪的社会现象,如《校长的威风》、《修校门也要请风水》、《女生和捧儿会》等文都是在揭示这种现象并加以评论。这些对研究当时小地方的民俗民风和社会生活提供参考。 希望有一天能目睹这个《新邛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