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43|评论: 2

清代的邛州驿递和驿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2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的邛州驿递和驿路
                                                                                   整理:凡丁
       中国驿站制度始于先秦时期,开初以兵夫快马加鞭为各级政府传递公文、政令和军事情报,逐渐拓展业务代民间传递书信—古人在一尺见方的丝绢上书写好内容后折叠成鱼形,交给邮亭安排送达收信人,成语“鱼传尺素”由此产生。
       驿站的作用:一是为邮差提供食宿和更换、喂养马匹;二是作为宾馆为过往官员和有地位的人服务。
       驿铺的作用相当于邮亭,负责接收和分发邮件;驿铺中的“腰站”相当于二级站,有少量马匹。
      《辞源》中〈驿站〉条说:“宋代称邮递驿站为铺……明清因之。”清制:“厅州县设置铺司、邮亭,以兵夫传递公文。”称为:驿递。
       古临邛最大的驿站名:都亭驿。始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派张若修筑临邛城时期。其位置东起东街粮食局以西,西至南街口,东街以南,文君街以北的地方。《史记》载司马相如至临邛时,即住宿都亭驿中。
       都亭驿宋代更名为:白鹤驿。因驿站中遍栽松柏,栖息有白鹤,故名。驿馆中有北宋.文与可(邛州通判)所画《墨竹图》。南宋.陆游“临邛十日游”时住在白鹤馆中。
       白鹤驿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时重建,先后更名为:来凤驿、飞云铺。
       清.康熙邛州志50p:明代“白鹤驿在城内南街,前有鼓楼三间,仪门三间,正厅三间,左右廊房各三间,后寝室三间,今毁,奉裁。”
       清.嘉庆《邛州志.驿传、铺递》367p:“来凤驿,州治东,旧名:白鹤驿、正站驿(笔者:首站的意思,有些地方称为底塘。)本注:“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吏暂时住宿或换马的处所。”马十匹;高桥,腰站驿,马二匹。每匹日支草乾银六分,系地丁银内扣留给发;铺递,清制厅州县设置铺司(邮亭),以兵夫传递公文。”
       附:明代《邛州州署图》(见嘉庆志35p)
         1660263483386.jpg
       图中的马王庙,是古代驿站的标配,凡有驿传的州、府、县皆有马王庙。
       注:
       清代邛州治所迁至今瓮亭公园内,故曰:“来凤驿在州治东。”

       清代邛州驿传铺递和驿路
       来凤驿(总站 即飞云铺 下同)东线:经天官桥铺(十里)、圣化铺(三十里 即今固驿镇)、高桥铺[四十里 即今高埂镇(二级铺 马二匹)]、斜江河铺(五十里 即原泉水)、界牌铺(六十五里 羊安界内)至新津县。
       来凤驿南线:经大通铺(五里 今南河坎大通街)、十里桥铺(十五里 从大通铺算十里)、卧魁铺(二十五里 即卧龙老场)至蒲江大塘铺(四十里 腰站 马四匹)、名山甘溪铺(五十里)至名山县与雅安。
       来凤驿东南线:经大通铺(五里)、白蜡铺(十五里 今宝林乡)蒲江西来铺(三十里)至蒲江县。
       来凤驿北线:经天官桥铺(十里)、大邑三岔铺(二十里)、界牌铺(三十里 今王泗镇)至大邑县。
       以上铺递:“额设铺司兵三十六名,每名月给工食银五钱,共岁支银二百一十六两。”
       另有
       来凤驿西线:从卧魁铺(今卧龙场)经平乐铺、夹关、高何、芦山、雅安、汉源、泸沽、西昌、盐源、祥云、大理、腾冲、缅甸、印度。

       特别说明
       来凤驿西线,商周时期即已形成,古称:周道。为早期南方丝绸之路首段,汉武帝任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出使“西南夷”时经过整修。
       清.光绪年间,由建南使者—大清四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巡检司黄敕题写《重修古道碑记》:“古来夹门关之地,山青水秀。国盛民安,龙盘虎据。水陆漕运,兴旺发达。闻江南苏杭风物,唯夹门关而不及,天留地造,山川依旧,代代苍生……”
      《碑额》:“周道如砥。”
      《小碑联》:“白日千人拱首;夜晚万盏明灯。”
      《大碑联》:“香严寺里钟鸣,大小古儿争来往;鹅项岭头月上,单双䣢水共晶荣。”

       按
     “大小古儿”指大、小两道古儿山,意为古时叫的山。
     “单䣢水”指发源于大邑的濮布干水,今称䢺江;“双䣢水”指发源于天台山和蒙山的火井江 和 白木江。
       䣢,多音字,方言音出。《说文解字》:“蜀地也。鍇曰。按字書鄉名。在臨邛。”
       (以上参见“水寨茶乡夹门关”《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二篇》)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d0e8e552fc7
       来源:简书

       如今
       夹关小古儿山段的古道边,尚保存有一块《周道如砥》的石碑(见附图)。上世纪末,专家学者对平乐骑龙山段古道的考古,亦证实此条道路即:古代四川通往印度的“蜀身毒道”(身毒,古汉语发音:丫毒。为古印度的译音)。
       但是
       由于历史上临邛县行政区划变动频繁的原因,《平乐镇志》所载“平乐铺”以及夹关铺、高何铺等均消失,原因是这些地方皆为隋大业十二年(616)建置的火井县治地,开初划属益州,元世祖至元12年(1284)撤销“火井县”建置后,方才正式归属临邛县。
       又
       火井县治所曾于北宋太祖开宝三年(970)移置平乐镇;夹门关向为关隘,明清时设过巡检司衙门;高何在唐代时建置过 长松县。
       同理
       今油榨和火井地方一是设过火井县治所,一是设过巡检司衙门,故都不可能再称驿站 或 铺。
       而
       事实上“长安北望三千里”的古道之一条,即从十方堂经:葫芦湾、尖山子、青岗墩、下坝渡船滩、石虎寺、纸坊沟、桃源桥、马岩顶、油榨、大川、宝兴……至长安,再往北到甘肃接北方丝绸之路。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序》中自述,是从成都经此路至甘肃、新疆偷渡出境的!
      (另见《〈大唐西域记序〉唐玄奘自述南辕北辙至印度》文)

       附图
      《周道如砥石刻》(供图:王文才)
         1660123260575.jpg
      按:
    “周道如砥”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意为道路平坦、畅通。

      《夹门关古儿山古道》(供图:王文才)       1660131684246.jpg

                                                                                                                                     2022/8/11

166012326057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8-12 10: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只是通过此反映出邛峡的历史悠久与厚重,对卭崃历史挖掘整理作出贡献,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历史进程理清了脉络。凡老师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316079367 发表于 2022-8-12 10:43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只是通过此反映出邛峡的历史悠久与厚重,对卭崃历史挖掘整理作出贡献,而且对中华 ...

谢谢鼓励
这篇上今日头条了,开头一段为推荐人所加即:“《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文帝刘恒念兄弟之情,仅是废其王位,将其遣往蜀郡严道邛邮,准带家眷同往,由严道县署为他们供给生活物资。‘邮’源于秦时,汉时,五里一邮,邮人居其间,相去二里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