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439|评论: 0

[四川发展] 成都再现“十二月市” (作者:牛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726232008.jpg

成都再现“十二月市”
作者/牛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也是许多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1993年,国务院确定成都市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随着历史的远去,成都已经发展成为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但更多的成都人并不知道成都有过盛极一时的起源于唐兴盛于宋的每月定期进行的商业贸易集会——“成都十二月市”。
    北宋赵汴在《成都古今集记》中明确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一年中每月定期销售四川土特产品的集会,不仅丰富了成都本地人的商业贸易和民间娱乐生活,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贾前来赶市贸易。这是千余年前农耕传统商业贸易老成都安逸的市井生活。
成都市锦江区经过严格论证、精心规划,在成都中心城区锦江河畔的东门码头兴建了“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并于今年127日正式开馆。
博物馆旨在以“成都十二月市”为切入口,解读成都商业文明密码,从商业视角展现成都千年发展脉络,展望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未来。
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包含序厅、场景空间、环幕影院、尾厅四个部分,古今交融呈现成都一年四季中的十二个月的热闹市集的代表场景。通过“商品·商摊·商铺(市从业生)——商人·商币·商路(商因市盛)——商街·商场·商圈(城商共荣)”三个内容单元,直观、生动、形象地娓娓讲述成都商业历史文化故事。
    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认知的博物馆馆藏和陈列理念,它的重心落脚在参观者与博物馆互动的参与性,让市民和外地游客不仅仅是参观者,而且是回到天府之国成都历史中的十二月市里去,成为一个赶集的人。参观者于时空转换中,体验身临其境的历史真实感和交错时空亲临现场的现实感。参观者可以通过“交子券”(“交子券”以北宋初年在成都诞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为文化基底,作为博物馆中参观者互动货币)互动游戏,了解水井坊古法酿酒技艺、与铺户的掌柜互动对话、对照川菜或成都名小吃菜谱现场点餐,现场还有AR蜀锦汉服换装体验等多媒体互动,还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博物馆场景内的“交子券”包二维码,来申领抽取线上10元、5元、2元不等的“交子券”等……
    成都“十二月市”是个专用名词,特指唐宋集市。唐代,成都已经逐渐形成每月专项集市,即商品交易会。宋代形成“十二月市”的固定叫法。譬如: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唐代就非常闻名了。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在《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一诗中这样写道:“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元人费著的《岁华纪丽谱》记载,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
    三月蚕市,历史悠久。它兴起于唐贞元年间,每年三月三日在成都城北举行。城乡官民此时至观“祈乞田蚕”,或游宴聚会。最初,专卖蚕茧、蚕丝、桑叶及有关器物,后来慢慢扩大到一般农具及花木果药材杂物等农副土特产品。唐朝末年,开市的时间逐渐延长,有时长达两三个月,地点也从城北扩展到今天成都平原的彭州、都江堰、广汉、金堂、德阳、什邡、绵竹……明清后,四川各地还出现“春三月”市集,也是以蚕市为主。
    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就更为著名。所谓桂市,自然是与桂花有关。每年夏历八月,成都满城金桂飘香,桂市如期而至。人们聚在一起喝桂花茶、吃桂花糕、饮桂花酒。桂花清香扑鼻,可作为原料制作食物。紧随其后的九月药市,则展示了成都药材的资源丰富。唐末五代开始,成都就是整个西南乃至全国的一个药物集散中心,药市也并非仅仅限于九月,一年有三次,分别是二月初八、三月初九和九月九日,其中,九月九日的药市是最盛大的。药市之后,就是酒市。成都人好游乐,“酒”这个游宴饮品至今都是四川人的心头好。成都十月酒市销售的名酒,主要有成都文君酒、锦江春和汉州(今广汉)鹅黄酒、荣州(今荣县)琥珀酒、眉州(今眉山)玻璃春等。这些美酒,都被当时的文人墨客化为笔底诗篇。如陆游就有诗为证:“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游汉州西湖》)“鹅黄名酝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城上》)。
      成都十二月市虽然在南宋之后就断市了,但市集和风俗却依然传承至今。
    成都夜市。古代的成都人也同今天的成都人一样很会过夜生活,兴起于唐代后期,盛行于宋代,至今不衰。《岁华纪丽谱》记载:“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及至清末,成都夜市盛行,自青年路、盐市口至城守东大街一段,黄昏后各大商店关门收市,而檐下街边摆摊设点连绵不断,以马灯、油壶照明,消费者络绎不绝。民国后,各种百货进入夜市,时间延至后半夜,市面扩展至提督街、总府街。商品品类丰富,夜市繁荣。
    乡下赶场。四川民间俗称的“赶场”,也叫“逢场”。旧时,四川乡镇约定俗成,或每月夏历一、四、七日,或二、五、八日,或三、六、九日为赶场时间。民间视县城为“百日场”,即天天可赶,不定场期。民间百姓赶场,主要买卖交换货物,互通有无,也趁此探亲会友、休闲娱乐等。南宋诗人范成大到成都后,有诗《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石笋新街好行乐,与民同处且逢场。”
    此外,民间的叫卖声也一直延续到今天。旧时,叫卖的人还有专门的名称“叫当”。如今,什么“相因卖,跳楼价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吐血大甩卖啦!”还有在门店上贴着“血本无归大降价!”等等的广告标语,都是沿袭十二月市下来的老一套了。
    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源自民间文化,而四川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抢救、保护、继承和合理开发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与义务。近日,四川文联历时十多年编著而成的《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正式出版,这本《大典》系统详尽地记录了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第一编“民间习俗”中,记录的物质民俗、交通民俗、礼仪民俗等多种民间习俗传承至今,其中商贸民俗占据着很重的篇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与经济紧密相连。成都十二月市月月有市,物资丰富、商品繁多,车水马龙的成都,从汉晋之际“天下谓之天府”,到唐代称“扬一益二”,再到宋代的“蜀地膏腴,亩千金”其富庶并非浪得虚名。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十二月市”在成都历史上久负盛名。“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的建成开放,还原了成都千年繁华盛景,同时也注入了潮流时尚活力。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并非只是孤立地还原成都集市商贸历史,而是与它周边的春台市锦、纯阳市集等现代市集,望福街、玉成集巷、梨花街等传统街区,天府广场、宽窄巷子、太古里、春熙路等文化闹市,东门码头、夜游锦江、合江亭滨江公园等地标名胜区等形成互动系列游览目的地,全方位感受成都文化。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十二月市重现成都,沿袭千年商业基因,融合新消费新场景特色,重新“绣织”新月市场景,实现历史文脉复兴,讲好中国故事,可谓又出奇招。成都十二月市是唐宋时期商业都市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标志象征,更是体现出唐宋“扬一益二”地方商贸经济在国家经济历史中的突出地位。
    今年,为呼应十二月市博物馆建成开馆,锦江区隆重推出了“嗨购春熙十二月”新年消费季活动。“嗨购春熙十二月”新年消费季活动由锦江区主办,从202113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022215日,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元旦、春节、元宵等几个关键节日,锦江区的所有主力商场、特色商家鼎力参加,联动推出老字号焕新、时尚品牌消费、大型主题展览展销、文化旅游打卡等各类活动,并整合商、旅、文、游、娱新消费资源,隆重呈现关联成都十二月市的时尚与传统深度结合,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集市商贸盛况。锦江区联合支付宝、银联向广大市民、游客发放“交子券”福利。交子卷具有惠民消费折扣、商家诚信管理、消费者信用积累的属性。市民通过支付宝搜索成都历史货币“交子券”或扫描活动二维码领取交子卷,在有效期内,可以在锦江区重点商场、超市、餐饮、酒店、影院、书店、油品、药店、养老和医疗服务企业消费使用,并且可与商家其他优惠叠加使用。锦江区全域数百家商场、品牌、特色商铺热情发力,推出多重促消活动。红星路广场,国际潮流品牌与锦江老字号品牌焕新亮相,让老字号品牌适应新形势下的消费结构,重新焕发活力,充分展示国际时尚潮流和本土文化底蕴,古今融合,围绕“成都十二月市”,再现古蜀繁荣经济,以商兴文,以文促商。以此满足广大市民、游客的感官体验和多维需求,还原成都独有的城市集市贸易与独属成都的十二月市时尚活力。
    今年,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开馆,以交子卷参与“嗨购春熙十二月”新年消费季活动和夜游锦江等诸多文化项目、商圈活动互动给力,融入“十二月市”千年商业基因,融古今于一体,向人们展开了一幅全景式的大气磅礴的成都一年四季十二月市场交易繁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现代立体风情长卷。

作者简介
    牛放,本名贾志刚,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平武县,国家一级作家,四川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巴蜀印社顾问。历任《草地》,《四川文学》文学杂志主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星星诗词》在主编等。文学作品多次入编《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散文年选》《中国诗歌排行榜》《四川百年新诗选》等多种选本,出版《诗藏》《落叶成土》等多部文学专著,获冰心散文奖、巴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首届西部散文奖等。书法作品被巴金文学院、杜甫草堂博物馆、白鹿书院、青城山天师洞、峨眉山报国寺、光严禅院等数十家寺院、道观、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收藏、刻匾,或被福建、河南、四川等地风景名胜区勒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