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795|评论: 39

[转帖] 今天的三八妇女节使我想起我国的第一代女飞行员们在民国时就已成为了飞行员。[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pg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飞行员是在清朝倒台十年后的1922年当上女空军飞行员的朱慕飞(见上图);详情见下面这篇文章:
上世纪前期5名杰出的广东籍女飞行员
   转自广州市市政协的官方网站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
    摘要:在1941年10月1日至1945年5月31日期间,美国向苏联援助了18700架飞机、13303辆坦克和装甲车、2328辆炮车等等物资。另外,美国为英国提供资金在英国本土制造战争物资,通过英国援助苏联7000架飞机、27艘舰艇、5218辆坦克、5000件反坦克武器、4020辆救护车等车辆、323辆机械车、2560辆装甲车、1721辆摩托车、600套雷达声呐装备、1500万双军靴等400多万吨的战争物资,根据1942年6月27日《英苏军事供应协议》,所有这些援助物资均免费提供。……“七七事变”后,郑汉英向民国政府提出加入中国空军的申请,政府便委派她到航空委员会担任秘书长宋美龄的助手,并于1938年授予她空军中尉军衔,郑汉英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位女军官。1940年,郑汉英又被政府派往中国驻加拿大渥太华总领事馆工作,负责向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民众宣传中国的抗日情况,争取道义和物资上的支持。这期间,她还在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慈善飞行表演。

   世界上第一位女飞行员是法国人埃莉斯·德罗什,她于1882年8月22日出生在法国巴黎,并于1910年3月8日获得了“国际航空协会”颁发的飞行驾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莉斯还驾驶飞机从事军事飞行,把军官从后方向前线运送。12年后,中国姑娘开始跻身飞行员行列,其中大多是广东籍姑娘。本文介绍民国时期五位杰出的广东籍女飞行员。
W020170323384194599245.jpg
朱慕飞(左是她未婚夫,右是她父亲)

W020170323384196789122.jpg
李月英(左)

jpg
郑汉英

jpg
抗战期间,李霞卿(右)驾驶“新中国精神号”飞机环美飞行

W020170323384200993765.jpg
张瑞芬(左)

  1、朱慕飞——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朱慕飞于1897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其父朱卓文1896年旅居美国旧金山,并在那里学习飞行。
  1920年11月,“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在广州组建航空局,朱卓文出任航空局局长,这给朱慕飞学习飞行带来便利,她不但学会了开飞机,还学会了飞机修理。1922年10月,朱慕飞成为中国空军正式飞行员,并多次驾机执行侦查和轰炸任务。
  1922年春天,朱幕飞在广东省虎门附近试飞时遇到空气涡流,迫降水上时受伤,到香港治疗出院后在新界一别墅休养。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朱卓文被作为嫌犯通缉,便潜逃到香港,直到1931年才回大陆。朱慕飞为父亲的处境担忧,加之飞行事故留下的旧伤,身体每况愈下,于1932年3月在香港病逝,年仅35岁。
  朱幕飞是在中国本土学飞行的,她在1922年就成为空军飞行员,从目前能查到的资料看,她应该是中国的首位女飞行员,十年后才有华人女子在境外学飞行。
  2、张瑞芬首位考取商业飞行驾照的中国女性——训练12个半小时就能单飞
  张瑞芬1904年12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恩平市君堂镇,母亲叫聂清兰,父亲叫张舜炳。父亲是一名商人,对美国华人社会颇有了解。
  张瑞芬小时候在广州市真光中学读书。真光中学由美国传教士那夏理女士创建于1872年,现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也是该校的校友。
  从真光中学结业后,张瑞芬进入广州市陪道女子高中读书。1921年高中毕业后,17岁的张瑞芬便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学钢琴,开始在洛杉矶音乐学校,后来在加州理工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继续深造。她父亲陪同她到美国,顺便在那里采购美国商品。
  张瑞芬在南加州大学学了3年钢琴后离开了学校,与父亲的一名生意合伙人杨乔治结婚,结婚后她并没有改姓丈夫姓,但改名为张凯瑟琳。
  1931年,27岁的张瑞芬已是有两个女儿的母亲,但她开始对飞机着迷,便在洛杉矶代色机场学开飞机,教练是她表哥,叫博特·爱因斯坦,经过12个半小时的陪练,她就可以单飞了。1932年3月30日,张瑞芬考取了私人飞行驾照,当时美国的女飞行员只有约200名,占美国飞行员总数的1%。
  张瑞芬拿到飞行驾照后与空军飞行员一起练习飞行表演,并深入学习飞机构造、国际飞行和导航等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飞行水平。
  张瑞芬多次参加飞行比赛,如1935年洛杉矶女子锦标赛、1936年查特顿飞行大赛等。她并多次在航空展上做特技飞行表演。一次,她在加州海岸为华人举行飞行表演,想通过此举募集资金购买一架飞机。华裔好莱坞女影星黄柳霜等人为他捐款2000美元,购买了一架加拿大生产的125马力的福利特飞机。
  在历时7天的从洛杉矶到克利夫兰横跨美国大陆的飞行比赛中,参赛选手都是美国顶级飞行员,途中要飞越3658米高的落基山,可张瑞芬的飞机飞行高度只有3000米,她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在山峰峡谷间迂回飞行,山谷里的气流几乎要把她的飞机吹到山崖上,历尽艰险,终于成功飞越了落基山,成绩倒数第二名。
  在从哥伦戴尔到圣地亚哥的一次飞行比赛中,同样是飞行高手云集,张瑞芬驾驶性能相对落后的飞机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尽管她从未打破过任何飞行记录,但她从不气馁,为自己敢于挑战世界顶级男女飞行员而自豪。
  91岁时还驾机飞行
  1935年,张瑞芬加入“99女飞行员协会”,该协会由美国第一位女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创立并担任会长。阿梅莉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单独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由于该协会创立时有99位女飞行员在场,因此协会冠名为“99”。
  1935年,张瑞芬考取了国际飞行驾照,她是第一个考取商业飞行驾照的中国女性。
  1936年,张瑞芬加入美国国籍,并在这一年成为美国飞行员协会的会员。但她的志愿是回到中国,为中国培养更多的飞行员抗击日寇的侵略。于是,她在美国华人社区募集了7000美元,购买了一架莱安飞机公司生产的“ST-A”型飞机,计划驾驶这架飞机飞回中国,用它培训飞行员。
  在代色机场,她表哥博特·爱因斯坦想和她来个恶作剧,出其不意地跳上这架飞机飞了起来。几分钟后,这架飞机坠毁了,博特·爱因斯坦不幸遇难。
  躺在病榻上的父亲张舜炳得知这个消息后,把张瑞芬叫到床前,要她承诺放弃飞行,照顾好母亲。为了安慰父亲,张瑞芬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从1942年起,38岁的张瑞芬告别了蓝天,开了一家鲜花店维持生计。
  张瑞芬91岁时,到机场看望她正在学习飞行的曾外孙,看着眼前的飞机,老太太不禁手痒,在教练员的陪同下,她驾机飞行了近半个小时。
  2003年9月2日,张瑞芬在洛杉矶家中辞世,享年98岁。《洛杉矶时报》大篇幅报道她的事迹。
  2003年,美国“人类飞行100年”纪念委员会把张瑞芬列为“人类飞行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名录。
  2017年3月12日,美国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图书馆放映了纪念张瑞芬的纪录片《航空女杰:张瑞芬》,张瑞芬的女儿杨玉英在场回忆说:“母亲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尽管我没有追随母亲当飞行员,而是在艺术领域工作,但是,母亲启发了下一代要摆脱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首位在二战中殉职的华人女飞行员李月英——两次申请加入中国空军
  李月英祖籍广东省台山市,于1912年8月24日出生在美国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父亲是名商人,母亲操持家务,抚养8个孩子。李月英酷爱手球,十几岁就学会了开汽车。
  1929年高中毕业后,李月英在波特兰市的利布斯公寓获得一份电梯操作员的工作。
  1932年,李月英参加了波特兰华侨飞行俱乐部,向著名飞行员阿尔·格林伍德学习飞行。她妹妹弗朗西丝回忆说,姐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喜欢冒险,勇于接受新生事物。
  1932年10月,李月英考取了飞行驾照。当时的华侨女作家杨朱迪写道:“尽管数量不多,但这几位拥有飞行驾照的女华侨致力于参加冒险运动,一改中国妇女腼腆内向的传统,展示了美国女华侨在男人主导的领域参与竞争的能力。”
  李月英学飞行时还遇到了未来的丈夫雷炎均。雷炎均也是在波特兰华侨飞行俱乐部考取的飞行驾照,日本侵略中国后,他回国参战,成为抗日空战英雄。
  1933年,李月英返回中国想加入中国空军。由于当时中国空军不征募女飞行员,李月英未能如愿。无奈,李月英在广州定居下来,并在之后的几年里担任私人航空公司的飞行员。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月英留在广州,日本空军投下的炸弹就在她居所周围爆炸,李月英镇静勇敢,为家人和邻居寻找掩体,在李月英的帮助下,她身边和周围的人没有人在日寇的空袭中遇难。
  后来,李月英再次申请加入中国空军,仍被拒,她便撤退到香港,并于1938年返回美国,在纽约负责为中国政府采购战争物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军急需大量飞行员,单靠男飞行员无法满足这种需求。1942年9月14日,美国空军成立了“美国空军女子飞行大队”,1943年8月5日,美国空军女子飞行大队与早期成立的“女子志愿飞行队”合并成立“美国空军女子飞行服务队”,队长是世界上第一位驾驶超音速飞机的女飞行员杰奎琳·科克伦。
  李月英加入了女子飞行服务队后,被分配到德克萨斯州斯威特沃特的艾温哲机场,后来又被分配到密歇根州罗穆卢斯第三空中运输大队,负责把新造的战斗机开到欧洲和太平洋前线机场。
  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公司都改造飞机,制造了大量战机,这些勇敢的姑娘们就负责把这些战机日夜不停送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并负责向前线空运战争物资。
  有一次飞机发生故障,李月英驾机在堪萨斯州的麦田里迫降,一个农民拿着农用叉一边围着飞机追逐她,一边大声对邻居喊“日本飞机入侵堪萨斯州了”。李月英镇静地对这个农民解释,她是美国空军的飞行员,这个农民才放过她。
  1944年9月,李月英被分配到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驱逐机培训学校,学习驾驶大功率的“P-63”、“P-51”和“P-39”等型号的战机。
 “驾驶战斗机的女人李月英”
  1944年11月10日,李月英奉命到纽约州尼亚加拉大瀑布城的拜尔飞机制造厂接收“P-63”型战机,把它送到蒙大拿州的大瀑布城。二战期间,李月英和同伴们向大瀑布城运送了5000多架战机。在大瀑布城,男飞行员把这些战机开到阿拉斯加州,然后由苏联飞行员再把这些战机开到苏联本土。
  在这里需要交代一下,二战期间,美国依据1941年3月11日生效的《租借法案》,为英联邦和其他35个国家提供了501亿美元(约合2015年的8000亿美元)的作战物资供应,这些物资大多是无条件的无偿援助,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接受援助最多的是英联邦314亿美元,接下来是苏联113亿美元,法国排第三32亿美元,中国排第四16亿美元。在1941年10月1日至1945年5月31日期间,美国向苏联援助了18700架飞机、13303辆坦克和装甲车、2328辆炮车等等物资。
  另外,美国为英国提供资金在英国本土制造战争物资,通过英国援助苏联7000架飞机、27艘舰艇、5218辆坦克、5000件反坦克武器、4020辆救护车等车辆、323辆机械车、2560辆装甲车、1721辆摩托车、600套雷达声呐装备、1500万双军靴等400多万吨的战争物资,根据1942年6月27日《英苏军事供应协议》,所有这些援助物资均免费提供。
丘吉尔把《租借法案》誉为是“历史上最圣洁的法案”。
  1944年11月23日早晨,李月英与其他飞行员一起驾驶战机飞抵大瀑布城机场,由于大批战机同时到达,机场指挥塔一片忙乱,调度失误,导致李月英降落时与另一架战机相撞起火,她被严重烧伤。两天后,也就是1944年11月25日,她不幸去世。
  1944年12月20日,美国解散了美国空军女子飞行服务队。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空军才宣布征募女飞行员驾驶战斗机。
  由于当时美国空军女子飞行服务队是按文职人员招募的,她们都没有军人的待遇,而是按文职公务员标准支付工资,牺牲后也没有相关抚恤待遇,也不允许举行军队葬礼。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女子飞行服务队的队员及其支持者一直争取军人名分,获取相应的福利待遇。
  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给予二战期间女子飞行服务队的女飞行员军人身份。二战中,女子飞行服务队中有38名女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李月英是最后一个牺牲者。2010年,女子飞行服务队被授予美国国会金质奖章,250名健在的女飞行员到国会山接受了这一迟到的荣誉。
  李月英的事迹同样被搬上了银幕,记录片《短暂的凌空飞翔:驾驶战斗机的女人李月英》在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
  4、李霞卿——中国首位考取飞行驾照的女影星
  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父亲李应生是名富商,也是一名革命党人,参与刺杀清朝镇守广州的凤山将军。李应生还是高级翻译,也是中国最早的电影人之一。他引导女儿李霞卿14岁开始拍电影,为她取艺名“李旦旦”,李霞卿后来成为著名女星,16岁时便与胡蝶、王人美、周璇、王莹、高倩萍、阮玲玉一起被誉为“星级七姐妹”。
  李霞卿幼年随同父亲游历欧洲,精通英语、法语。1929年,17岁的李霞卿同大她11岁的郑白峰结婚。郑白峰是“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的秘书,李霞卿便随丈夫到瑞士日内瓦居住,并于1933年考入日内瓦科因特林国际机场的飞行学校。1934年8月6日,李霞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瑞士航空俱乐部飞行驾照。
  李霞卿并不满足于瑞士飞行驾照,她于1935年1月报考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航空学校——美国加州奥克兰的波音航空学校,由于这所学校从未招收过女学员,李霞卿是被破格校录取的。
  1935年5月15日,李霞卿在同教练在旧金山湾上空进行特技飞行训练时被甩出了机舱,在高空中她镇定地拉开降落伞坠入大海,被美国海军预备队救起。1935年11月5日,她以全优的成绩从波音航空学校毕业。
  李霞卿婚后与丈夫因性格不合感情逐渐疏远,常年分居。1936年春节前,李霞卿为看儿子回国在上海定居了下来,并加入了上海“中国航空协会”。她还参加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在上海建立了救护中国伤病者的医院、难民营和学校,并因此遭日军悬赏通缉。也是在这一年,李霞卿登报公示她与郑白峰离婚。
  1939年3月23日,李霞卿和另一名女飞行员颜雅清驾驶“新中国精神号”飞机环美飞行,开展广泛的国际援华抗日活动。“新中国精神号”系李霞卿用自己的首饰抵押贷款购得。在1940年和1944年,李霞卿还两次驾机飞往南美洲为中国的抗战募捐。
untitled3.png
1939年美国著名的飞行家罗斯科.特纳(左)捐赠给李霞卿一驾飞机用于在美国的抗日募捐、环美飞行活动,这是捐赠仪式上的一幕。

  抗战结束后,李霞卿移居香港,1960年又从香港迁居到美国旧金山。李霞卿1998年1月28日去世,享年86岁。
  5、郑汉英——第一位中国空军女军官
  郑汉英生于1915年出生在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西乡,郑白峰是她堂兄,李霞卿是她嫂子。郑汉英在欣赏了李霞卿的飞行特技表演后深受鼓舞,便决意到香港远东飞行训练学校学飞行,并考取国际飞行驾照。
  郑汉英也是法国巴黎大学的法学博士。“七七事变”后,郑汉英向民国政府提出加入中国空军的申请,政府便委派她到航空委员会担任秘书长宋美龄的助手,并于1938年授予她空军中尉军衔,郑汉英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位女军官。
  1940年,郑汉英又被政府派往中国驻加拿大渥太华总领事馆工作,负责向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民众宣传中国的抗日情况,争取道义和物资上的支持。这期间,她还在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慈善飞行表演。
  1943年9月,郑汉英在温哥华死于肺结核,她口述的遗嘱要求把她所有的文件烧毁,只把她的飞行驾照呈送给中国空军。当地报纸头版刊登了她去世的消息。她被葬于温哥华“海景墓园”,加拿大皇家空军按军队葬礼荣誉为她举行了葬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种说法最早是国民档的女官员颜雅清发明的。不信的话,就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名门闺秀、飞行员、囚徒、外交官:“飞天名媛”颜雅清
转自上海“澎湃新闻”网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293225/(该网站跟《文汇报》、《新民晚报》一样都是“上海报业集团”中的媒体)
    摘要:1935年8月24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颜雅清到瑞士日内瓦参加第十六次“国际联盟”行政院会议。她在“国际联盟”第一委员会上发表演讲,畅谈中国妇女的现状(楼主批注:“国际联盟”是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也有人说它是联合国的前身)。9月19日,颜雅清参加了由荷兰代表林堡担任主席的第一委员会(宪法法律问题)第五次会议,主题是讨论妇女的国民性问题,她作了主题发言。她说,“让全世界妇女享有半边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1939年年底,颜雅清取道香港回国,希望驾驶战机杀敌。正当她准备离开香港时,香港沦陷。颜雅清被日军关进集中营,度过了八个月的非人生活
名门闺秀——民国外交官——中国最早的女性飞行员——驾机环美飞行为中国抗战募款——日军囚徒——联合国信息发布官——图书馆员。即便是在民国众多美丽、杰出的女性之中,颜雅清仍然是独树一帜的。
    颜雅清1904年1月17日生于上海。颜家是孔子门徒颜回的后裔,此时正值鼎盛时期。颜雅清的祖父颜如松与兄弟颜如京都曾留学美国,如松英年早逝,他年幼的儿子颜福庆被颜永京收养。颜永京学成回国后,创办了圣约翰大学,他也是第一位将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而他的三个子侄也都留美归来,各成大器,被时人称为“颜氏三杰”:颜惠庆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曾担任国民政府总理;颜德庆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曾担任詹天佑的助手、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国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颜雅清的父亲颜福庆则是耶鲁大学医学院第一位亚裔博士,中国医学教育的开创者,他先后创办了湘雅医学院、上海国立医学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并出任首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jpg
儿时的颜雅清与父母

     1911年,颜雅清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把她送到上海中西女塾就读。学校里经常组织演讲活动,这种锻炼使颜雅清从小就形成了进取、独立的性格。
    1921年,17岁的颜雅清从中西女塾毕业,考上了清华学校留美专科生——当年在全国只录取了十个女生。恰在这时,父亲颜福庆要到美国进修,需带夫人曹秀英和长女颜雅清同行,颜雅清不得不放弃了去清华读书的机会。
   到达波士顿后,颜雅清被父亲安排到胡桃山中学学习。但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兴趣与这所学校所教授的课程格格不入,便自作主张退了学,于1922年秋天去了史密斯学院,主修历史课程。颜雅清独立不羁、我行我素的性格这时已经初步彰显。
    走出婚姻,步入社会
    1922年,颜福庆全家回国。颜福庆回到长沙继续工作,颜雅清则到雅礼大学学习。她刚转入雅礼,全校男生就为之倾倒。后来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的“中国辛德勒”何凤山,与颜雅清同为雅礼大学1926年毕业生。何凤山说,这个“打网球、骑马样样都行,人又漂亮”的女学生,“在雅礼的生活史上另创一格”,雅礼的美国教员也曾追求过她。
jpg
青年颜雅清

    大学毕业后,颜雅清于1927年随父母到了上海,在上海医学院任英语教师。家世、教育的不凡,加上清雅秀丽的仪容,使颜雅清很快成为众人瞩目的名媛,身边不乏追求者,包括顾维钧、宋子文这样的名流。颜雅清在上海妇女界崭露头角后,出任上海“妇女会”主任。
    1927年6月,颜雅清遵父命嫁给了时任宋子文秘书的陈炳章。陈炳章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先后任宋子文、孔祥熙的秘书,中央银行经济调查处处长,财政部公债司司长等职,是著名的经济学家。
    1928年7月18日,颜雅清产下一个男孩。四年后,她又迎来了女儿。当时,颜雅清身兼数职,但忙碌并不能使她感到充实,家庭似乎成了她走向社会的羁绊。颜雅清是一个活泼、热情的女性,陈炳章则沉稳、内敛,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终致二人结束了八年的婚姻。
    做外交官,称妇女是“半边天”
    1933年,颜雅清的伯父颜惠庆出任驻苏联大使。1935年,他回国述职,颜雅清在征得父母亲的同意后,决定去莫斯科陪伴伯父。
    颜雅清到达苏联后,成为中国大使馆侍应生。三个月后,她转正为中华民国外交部的官员。1935年8月24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颜雅清到瑞士日内瓦参加第十六次国际联盟行政院会议。她在国际联盟第一委员会上发表演讲,畅谈中国妇女的现状。9月19日,颜雅清参加了由荷兰代表林堡担任主席的第一委员会(宪法法律问题)第五次会议,主题是讨论妇女的国民性问题,她作了主题发言。她说,“让全世界妇女享有半边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1937年,颜雅清代表“中华慈幼协会”参加了在万隆举行的“国际联盟”远东禁贩妇孺会议,并于同年9月到10月参加了“国际联盟”大会第十八次会议。此前,她还去伦敦参加了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并去丹麦觐见了丹麦王妃。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颜雅清可以说顶了“半边天”。
jpg
    环美募捐,飞行中的“艾米莉亚·埃尔哈特”
    抗日战争爆发后,颜雅清毅然放弃了外交官职位,决定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救国之路——“航空救国”。
    这不是颜雅清一时的冲动。少女时代,她就立志学习飞机驾驶。1936年,她曾前往意大利学习飞机驾驶技术。颜雅清回国后不久,恰逢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在上海龙华机场举行第二次花式飞行表演。当天下午,颜雅清和李霞卿见了面,碰撞出很多火花。1938年1月,颜雅清考上了美国沙非尔飞行学校。11月10日,颜雅清毕业,五天后拿到了飞行执照。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事非常惨烈,国家财力严重不足。颜雅清想,自己有不少有影响力的朋友,完全有条件为国家募集资金1939年新年刚过,李霞卿飞到纽约与颜雅清会面,两人商讨了一个募捐筹款计划——环美飞行募捐。(楼主批注:通过这种方式向美国民众和当地的华侨们募集抗日资金)
jpg
颜雅清与她的“新中国精神号”飞机

    女子驾驶飞机在当时是罕见的,有关颜雅清和李霞卿的报道和照片常常登上报纸的头版。在宣传中,李霞卿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而颜雅清被誉为“中国的艾米莉亚·埃尔哈特”(美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首位独自驾机飞跃大西洋的女飞行员)。
    1939年3月23日清晨,颜雅清和李霞卿到达纽约的弗洛伊德·班尼特机场,开始环美飞行。5月1日,当飞机抵达美国亚拉巴马州境内时,由于天气情况复杂,空中迷航,颜雅清只好找了一块平地降落。当她再次起飞时,机翼撞到山梅花丛,飞机坠地,她受伤昏迷了18个小时。
jpg
1939年5月1日,颜雅清驾驶的抗战募捐飞机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坠毁后的样子。

    1939年年底,颜雅清取道香港回国,希望驾驶战机杀敌。正当她准备离开香港时,香港沦陷。颜雅清被日军关进集中营,度过了八个月的非人生活,后趁机逃到重庆。颜雅清想继续到美国飞行募捐,但由于健康原因,飞行执照没有被批准。
    再返美国,成联合国要员
    1942年,颜雅清以宋美龄访美随行人员的身份重返美国。最初,她主要是为宋美龄起草演讲稿。之后,颜雅清作为民国政府的外交人员,参与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活动,后担任联合国信息发布官,频繁参与重大国际活动。
jpg
外交活动中的颜雅清

    1948年,43岁的颜雅清与同在联合国工作的新西兰学者约翰·吉福德·梅尔相识并结婚,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10年。为了自由,她不得不再过相对孤独的生活,特别是在她第二次离婚并患上乳腺癌后,独自经受了艰难的治疗过程,并从病痛中康复。
    早在1951年,联合国就规定夫妇双方不能同时在联合国工作,颜雅清虽不情愿,但还是在1956年彻底离开了联合国。52岁的年纪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她先是申请学校读护理,但被拒绝;接着申请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管理系,毕业后在纽约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做管理员。
    1970年3月18日,颜雅清在美国纽约家中因心梗离世,享年66岁。
20211218191707273.gif
1939年,颜雅清和她驾驶的飞机

jpg
1939年美国著名的飞行家罗斯科.特纳(左)捐赠给她和李霞卿一驾飞机用于在美国的抗日募捐、环美飞行活动,这是捐赠仪式上的一幕。

jpg
这是1947年1月15日,她作为联合国新闻部下属“海外和公共联络部”信息联络官时,在纽约拍摄的照片;该照片现存于联合国新闻部,编号:118313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田仔 发表于 2022-3-8 18:04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种说法最早是国民档的女官员颜雅清发明的。不信的话,就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名门闺 ...

公元1949年以来“历史虚无拄义”就在中国大行其道,大肆歪曲和篡改“民国史”和“晚清史”,以打造“万恶的旧社会一穷二白”的想象,以达到“忆苦思甜”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广大的女性们节日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广大的女同胞节日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00: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08: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3-9 09: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田仔 发表于 2022-3-8 20:44
公元1949年以来“历史虚无拄义”就在中国大行其道,大肆歪曲和篡改“民国史”和“晚清史”,以打造“万恶 ...

是达到没有那啥就没有这啥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田仔 发表于 2022-3-8 18:04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种说法最早是国民档的女官员颜雅清发明的。不信的话,就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名门闺 ...

@嘉陵江泮 @草书 @连体钞 @正在拿你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0:1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3-10 05:1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mojing.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16: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20: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3-11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点感想,她们是中国妇女的自豪与骄傲,老美对华曾经帮助很大! 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