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36|评论: 3

现在的四川人和三百年前的四川人有什么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2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百年前的四川人以唐宋后裔,和鄂东还有赣北移民两大民系为主(所谓的湖北麻城孝感,也是四川明代的相对土著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四川人普遍说明代的官话(各地居民聚在一起为了交流方便说当朝通语,跟台湾人说民国官话是一个道理)各地的比例不匀,有些地方唐宋后裔幸存多一点(比如嘉陵江流域,比如青衣江流域),有些地方则以鄂东移民为主。
现在的四川人,等于再把三百年前的四川人按照大概三七开的比例,又加入了七分湘南,粤北,闽西等为主的南方移民(也伴随有少量江西湖北陕西甘肃移民,不过数量占比很少)。

各地比例同样不匀,比如岷江流域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明代居民幸存比例很高;而嘉陵江流域河西的西充射洪盐亭南部剑阁等几个县则保留了更多明代乃至更早唐宋时代的居民。

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地区保留了明代口音,一部分地区则转变为清代新的南方通用官话(即西南官话,实际上西南官话作为清朝的南系官话通音,并不仅遍布整个西南,还通行于近代的不少福建江西很多州府县城)。


QQ图片20220222180420.jpg
QQ图片20220222180425.jpg


两大土著高频区:成都平原的岷江河西地区以明代民系为主;嘉陵江-涪江分水岭地区则保留不少唐宋民系从居民基因上,四川人也越来越接近南方人了。

原本唐宋时期四川人很可能跟江淮类似的南北混合民系;再到明代的类江淮-吴语区的南方北部民系;再到现代的类湘北鄂南的典型南方民系。不过四川民俗民风给人感觉隐约和古代的西北地区有少量斩不断的联系,比如面食,脏话俚语等。

各地四川人并不是一个“籍贯上的统一体”。甚至四川各地的方言,饮食文化也有极大的差异(拿吃辣来说,有一个冷知识,盆地也并非人人爱吃辣的。川北少数地区甚至不比西安人能吃辣。)以极端案例来说,四川既有依然说客家话的几乎100%纯正的客家后裔,也有近乎没有和外省人通婚的山村唐宋后裔(唐宋四川有一堆稀奇古怪的税,苟,母,鲜等特有姓氏家族,在少数贫瘠偏僻的区县依然大量流传于今)。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内在联系四川人的纽带是清代民国依赖的共同历史记忆,以及逐渐趋同的文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姓氏、基因和战争史来看,明代四川主要由元前唐宋民系和元明移民民系组成,两者比例大概4:6。而现代四川大概元前民系:元明民系:清后民系≈1.5:3:5.5。所以明末清初后的四川人口组成,仍然有四成以上的清前土著。通过对比清代嘉庆《四川通志》中明代各州县举人录与宋代进士录的姓氏差异,结合宋蒙战争中拉锯的过程,可以推定明代四川的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仍然以唐宋土著(元前民系)为主,川江沿岸和沱江流域以元明移民(元明民系)为主(不过泸州州城及合江县、重庆府城巴县等仍然有大量唐宋土著)。
通过查阅天启《成都府志》中的贡生录,大概估计岷江流域元明移民多于唐宋土著。明代四川整体下来土著:移民≈4:6。所谓的元前民系姓氏类型,包括高频的赵,以及任、蒲、牟、勾/苟、谢(这里仅仅指明代的谢,而不包括清代及现代的谢姓,因为清初客家移民中谢姓高频)等姓氏的出现频率;所谓元明民系的姓氏类型,包括高频的刘,以及徐、胡、余、熊、汪等下江高频姓的出现频率。而明末清初时,涪江流域、沱江流域受损都异常严重,嘉陵江东岸也受损严重,这导致唐宋民系的下降幅度比元明民系的下降幅度更大。
而后清初的四川移民运动,主要来自于湘南粤北这一块(据《合川县志》统计,湖南籍尤其是永州、宝庆二府占据了移民四川的大头,其次是广东嘉定州、福建汀州府等客家地区)。因此清后民系的姓氏类型,主要是唐、蒋、肖、钟、赖、林、邱等。再对比现代四川姓氏表与宋进士录、明举人录中的姓氏分布,结合微基因/魔方等已有的一些平均常染及父系频率资料,现代四川大概元前民系:元明民系:清后民系≈1.5:3:5.5。
三大民系的省内地域集中分布和方言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如元前民系主要聚居于川北岷江小片区域,元明民系主要聚居于川西南岷江小片区域和仁富小片西部等,而成渝片这个大头则以清后民系为主)。受清初移民来源地的影响,现代四川人,尤其是沱江、涪江(不包括射洪、盐亭等)、嘉陵江流域(不包括阆中、南部、西充等),呈现出常染明显南化的倾向。

而相对应的,三百年前的四川人总体常染更偏北。因为唐宋土著以元前历代陕甘移民和巴蜀土著为主,而元明移民以鄂东皖南赣北来源为主(以麻城为集散地),相对于清初的湘南粤北移民来说都明显偏北。父系上面,O1a等偏南方的类型也自然增多,而F144、D系、C南等偏华中华东(元明移民带入)和偏陕甘巴蜀(唐宋土著基础)的父系类型减少。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2-2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四川人都是“人”,现在的四川人有些不是“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