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让我们“且思且行” ——雷波县小学数学王佩霞专家工作室开展线上学习活动 为加快工作室建设,提升教师的理论的水平,推动工作室教师专业化成长,雷波县小学数学王佩霞专家工作室于1月17-18日下午相聚腾讯会议开展研修活动。 此次活动由城关小学教师尹国秀和马湖小学教师段青主持,以专题讲座、学员研讨、专家答疑的形式集中研修。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特聘专家王佩霞开展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质量——做教育让我们“且思且行”》的讲座。正如陶行知所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且思且行”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次培训王佩霞老师紧扣“叩问”“思维”“新时代”“大数据”等关键词进行了长达6个多小时的培训学习。 对教育的六个叩问 专家王佩霞以“让我们叩问自己”为主线,叩问1.新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2.谁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3.我们的教育为谁培养人才?4.我们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5.我们怎样培养新时代的人才?6.什么才是新时期的教育质量?结合“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支付宝”“云计算”、“大数据”等案例逐一论证。王老师说我们要培养有世界眼光和中国心的人才,要培养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现在我们又该如何教学呢?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使学生因发生而发展,让数学的思想成为学生持续发力的源泉!我们要通过设计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曲折的思维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于利用资源去简单的重复着上学、考试、毕业、升学、考试…这样简单的循环。要真正作用于孩子内心的改变。逐步使“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口强国”。专家王佩霞指出,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灵魂,思维是万力之源,思维要从小培养。教育需要有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有平衡的人格和适应性。有多元价值观和宽容的精神,有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爱国、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中国人。 在“双减”政策下,减什么?增什么? “双减”政策已经半年了,这半年“双减”是个热词,引发了大家很多的讨论与思考,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又该减什么?增什么呢?王老师认为“双减”要减脂肪,增肌肉,减少死记硬背,增加思维含量......王佩霞老师还提出“双减”促“双升”,我们抓住哪“双升”?第一个“升”是教育综合质量提升,第二个“升”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怎样才能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怎样才能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如何让“双减”回归教育本质?教育又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要提高待遇,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要聚起来是一团火,散开是满天星。我们怎样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又从仰望蓝天、脚踏实地、远眼光、近课堂、拉回课堂看教学实践行为进行实质性阐述,最后就我们的教育为谁培养新时代人才,从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和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两个问题再度进行叩问,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教育往学生肌体里注入激情与活力,往学生骨子里注入文化与血脉,往学生脑海里注入方法与智慧,往学生意识里注入责任与担当,往学生心灵里注入精神与品格。 教师队伍质量怎样提升? 王老师深度剖析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从“双基”过渡到“四基”到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思考与孕育。知识、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因互动活动而精彩,让学生因自主探究而发展。新时代在召唤,教育在改革,教师在蜕变,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工作室近期工作思考 最后,导师为大家分享了工作室近期工作思考。第一、每一位学员利用假期认真读一本书,并撰写读书感悟;第二、按照三个版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设计;第三、确定2022年微研究的主题内容,做好展示PPT。第四、选一个教学内容作为2022年重点打磨呈现的优质课。 本次讲座具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提高了我们对新时代教育的认识,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室成员干劲十足,信心满满,并表示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与同事们分享,并在未来的教学中积极实践,认真探索,努力前行。 (雷波县城关小学 魏燕 尹国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