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982|评论: 0

评川剧人物卓文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川剧人物卓文君
                                                                                       凡丁
       笔者于2013年4月26晚,在锦江剧场观摩了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担纲主演的新编川剧《卓文君》(高腔)的首轮第一场演出。
       新编川剧(高腔)《卓文君》没有程式化地处理这个题材,而是突破过去若干剧种对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爱情佳话颂扬的传统模式,融合“一段两千多年前的真实故事;一段街头巷尾的古老传说;一段文人墨客的笔下佳话”和一些现代人对古人的猜测理解,演义出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鲜明地提出“司马相如的问题”和“卓文君的困惑”。
      《卓》剧通过这段并不算完美的爱情,塑造了卓文君大胆追求幸福并始终如一的完美形象,责备了司马相如见异思迁“而以新声代故”的行为,对现代人中存在的世俗爱情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记载。
       该剧没有固定的结局,只告诉观众两个不同版本的记载:《史记》和《西京杂记》把结局的导演权交给观众,让观众自行思考和选择。
      《卓》剧以“继承与发展、古典与时尚、文学与戏剧、高雅与通俗、审美与思辨、轻歌与曼舞”为创新指南,从台词到唱腔、服饰到化妆。灯光到布景都大胆地革故鼎新,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曲词典雅凄婉如清照《声声慢》词
       如第一场中卓文君所唱满庭芳曲牌《喜怒哀乐为了谁》戏词,使用大量的重叠词修饰,间有宋词和元曲的韵味,不愧为国家一级编剧手笔:
     “……难排遣这闷闷恹恹,凄凄惶惶,惆惆怅怅,孤孤单单,隳隳颓颓。寂寂长廊悠悠,高高画栋巍巍。垒垒秦砖沉沉,列列汉瓦灰灰。空荡荡富贵明堂了无滋味,清悠悠园林深处去把梦追。前日花香浓浓,花香浓浓陶醉,今日落红片片,落红片片堪悲。前日黄莺双双,黄莺双双成对,今日孤雁嘎嘎,孤雁嘎嘎单飞。忽刺刺惊觉春光去不回……”
       此外,司马相如的几段唱词和念白也颇有汉赋风格。
       二、编曲如流水行云,唱腔高亢入云,低沉入海,既融进时尚歌曲元素,又具有传统曲牌声腔,声情并茂处常赢得观众满堂喝彩;
       三、道白通俗,插科打诨,掺进许多时尚词汇和雷人雷语,令人为之捧腹,如“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只想坐在宝马车上哭。”
       四、“过场剧”不“走过场”,而是通过角色道白或对话,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简要道明,巧妙地将剧情连接起来。
       如长公主为女儿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千金购买相如《长门赋》欲打动汉武帝的故事,只从使者之口道出,简化了演出程序和庞大的演员阵容,使剧情发展直转接下,喜中含悲,让全场演出时间缩短至90分钟以内;
       五、《卓》剧完整采用后人所托的、相传为卓文君所作数字诗,将其得体地作为《文君自叹》唱词,并恰当地加入:戚戚然、惶惶然、凄凄然、惨惨然等形容词作为齐唱式的帮腔,让人苍然动容:
       一别之后啊,两地苦相思。(戚戚然)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惶惶然)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凄凄然)九连环从中断,十里亭眼望穿。(惨惨然)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忆从前、忆当年,柔肠寸断泪阑珊。(悻悻然、惘惘然、苍苍然,啊呀,心儿颤颤,颤颤然。)
       万语千言道不尽,(戚戚然)百无聊奈十凭栏。(惶惶然)重九登高望孤雁,(凄凄然)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惨惨然)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里,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桃李无心摘,四月牡丹无心观。三月风筝断了线,郎呀郎,为何变作二心男?你本一心人,为何变作负心男?!
       六、配器、舞美与布景
      《卓》剧出场的主、配角演员只有六个,没有传统川剧高腔的司鼓和帮腔、代之以轻音乐器伴奏和领唱、齐唱形式,还有十人之多的伴舞;舞台布景亦采用大写意的背景画面,让人耳目一新。
       七,演员与观众互动
      《卓》剧借鉴流行歌手、相声、小品演员与观众互动的做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观众的热情和兴趣,也是《卓》剧推陈出新最成功之处。
       如:文君夜奔一场,文君与丫环奔逃的地方是台下的观众席位;卓王孙成都认亲,出场的地方竟然在观众后排,让看惯了传统川剧的观众先是一惊,接着是兴奋,继之以掌声和观众与演员间互动呼应、喝彩的阵阵声浪,让人意外并振奋。

       存在有异议的几点:
       一、关于平落私奔说
       文君夜奔一场,当家丁追赶文君过后,丫环问卓文君往那个方向奔时,文君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朝平乐走!”而文君的解释似乎合理:与追赶的家丁反其道而行之才不致被追到。迎合某些人曾欲将平落打造成卓文君夜奔码头的动议,还给出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殊不知此无根无据的假说早为广泛的邛崃人所不齿并难以接受,以历史题材为据的《卓》剧不应为纯粹娱乐性,在赚取掌声的同时,可能对观众和游客产生误导。
       二、关于司马相如骗财骗色说
       此说采自某家的“独到见解”,他曾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一语惊人地“道破”了司马相如《凤求凰》的目的是骗财与骗色,与这段流传千古的风流爱情佳话大相径庭,让人大跌眼镜,曾在卓文君文化研讨中掀起过一阵不小的波澜,《卓》剧不该不合时宜地将以上观点引用至戏词中,因为伤害的不只是司马相如的形象,更伤害的是卓文君及司马相如家乡人民的感情。
       对于《史记》所载:临邛县令王吉向卓王孙计荐司马相如情节,也不宜修改为司马相如向卓家求亲被拒,之后以游卓府园林为借口被卓王孙设宴款留,这样处理既不合情理,又对司马相如的名士形象大打折扣。
       三、关于当垆卖酒
      《当垆卖酒》一场剧商业性太浓,借题发挥今古名酒与酒名的“酒论”太泛,适当引用拉拉广告赞助并非不可,但多了就“泛滥成灾”了,而且当垆卖酒的地方也应尊重记载,不能随心所欲地把它从当时的邛崃城郊搬到平乐去,毕竟《卓》剧是历史题材剧,应与纯属虚构的娱乐剧有所区别。
       四、关于卓王孙
       依我看,在汉代就拥有数千员工(僮仆)的卓王孙是一个大企业家。卓氏在流徙的艰难条件下成功创业,卓王孙也必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独到的远见和卓识。再看卓王孙的人际交往中,除了县令外还有许多地方名流,说明他也是一个有品味的人。卓王孙可能是一个传统礼教的卫道士,但他后来分与文君的家财(仅僮仆即200个)却与子相同,说明他又是一个开明和有肚量的人。
       再说
       假如卓王孙当初没有将铜官山麓买为陶铸之所,哪会有南北朝时期兴旺起来的邛窑?也哪会有今天的邛窑遗址公园?
       又假如没有西汉时期“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处”,则不可能形成现代临邛城市的格局,也必然缺少瓮亭公园和文君井两张城市名片!

       故编剧将卓王孙处理成目光短浅和势利的反面角色不妥,应重塑和还原卓王孙的形象。
       此外,在舞台布景上我理解的“古典与时尚相结合”是“宜古则古,宜今则今。”比如有的场景就适合古典的亭台楼榭,不应都是画像砖式的图案或者大写意的画面背景。
       以上浅见和观点只为抛砖引玉。
       说明
       本文曾在2013年的《新邛崃》刊发,此次重校对〈关于卓王孙〉节略有补充。
                                                                                                                                           2013-4-27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