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四项任务”、突出“六个导向”,坚持顺向调整、科学实施,立足实际、体现特色,高规格组建领导机构、高标准编制实施方案、高起点抓实工作任务,努力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目前,全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初见成效。
一、突出资源“整合效应”,同步推进“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着力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创新制定“一表三单”(《乡镇机构职责与市县机构对应关系表》和乡镇(街道)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属地责任事项清单),切实厘清县镇权责边界。着力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清理排查村级集体资产总额64亿元,采取镇“五个一批”+村“四个一批”方式,盘活闲置资产20余万平方米,用于保障基层办公阵地,提升便民服务,以及支持产业发展等。着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东兴区成功争取成为省上两项改革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县,今年全市将整合资金2178万元开展19个乡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中县7个涉改乡镇涉干部周转房保障省级试点任务全面推进。
二、突出改革“聚合效应”,同步推进“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在巩固提升“前半篇”成效基础上,注重前后衔接和一体推进,使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六网会战”,聚力发展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6%、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7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建成全国最大的“内江黑猪”种群基地、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血橙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新增返乡创业人数1605人,返乡创办企业264户,引进投资总额31.4亿元。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中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4.8%。新改建农村公路264.2公里,农村客运“金通工程”完成率100%。人居环境加快改善,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89.2%,行政村(社区)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达99%。全市2个镇被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11个镇入围全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公示名单。
三、突出治理“融合效应”,同步推进“事权下放”与“力量下沉”,着力增强服务能力。把基层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分别达99.9%、100%,全市乡村“两优一先”先进典型获国家级表彰2个、省级表彰11个。率先建立起镇级权责清单制度、公布镇级权责清单,梳理下放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15类28项、行政审批事项26项、进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33项。积极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全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开展“市级部门一对一联系帮扶场镇建设、关爱‘一老一小’”两项特色工作,筹集资金1300万元,解决具体问题300余个,直接服务群众达5万余人。同时,充分发挥“311”干部、青年志愿者力量,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环境大清扫等工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