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491|评论: 2

[生活资讯] 达城摄影史(上)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8-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10804184943.png

QQ图片20210804185002.png

QQ图片20210804185024.png
       摄影起源:1839年,摄影在法国正式诞生。1840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英签订不平等《南京条约》,中国向外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随后,大批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摄影是十九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香港、广州、上海等地。1846年外国摄影师在香港建立摄影室。十九世纪50年代外国摄影师相继在广州、上海等地开设照相馆,为中国人拍照。
      摄影传入之前,人们要把自己的形象保存下来需求助于画师和他们开设的“画楼”或者“影像铺”,利用传统的绘画技法把人的容貌留在纸上。当时画人叫“小照”,画亡灵叫“影像”。摄影传入中国后,人们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称为“照像”,后定义为“照相”。摄影不仅价钱便宜,而且形象逼真,给画像行业造成很大威胁。画师学习照相技术,成为中国最早学会照相的人。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香港合伙经营油画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资请一个外国人传授摄影技术,学成之后,置办器材,改营照相馆,但还兼营画像。几年后,三人分开,周森峰留香港继续经营,谢芬和张老秋分别去福州和广州开设照相馆。人物肖像是当时摄影主要对象。因此很多当时的照相馆直接起名为“像馆”。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摄影业兴起,画像业逐步萎缩。照相馆蓬勃发展,大部分起名为“照相楼”。早期照相使用玻璃底片(湿片),感光速度很慢,很多时候要2—6秒,有时需要数到20个字。当时没有灯光和其他人造光,必须利用日光,摄影室一般都在楼上开设,还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拍摄,以充分采光。二十世纪20年代,有的城市照相用上了人造光。
      达城照相业初起:十九世纪后期,达城商铺林立,兴旺发达,吸引四周乡民到达城谋生。那时,“山那边人”特别多。“山那边人”指达城西翻过铁山那边的人,尤以渠县涌兴、贵福、清河人居多。
      任选清:(1879—1935年)渠县涌兴人,年轻时随着“山那边人”浪潮到达县城做小生意。又先后到重庆、杭州、上海等地拜师学习摄影技术,发奋创业。1907年,任选清返回达城,买下东门城墙上冉家大院,相邻今天的中心医院门诊部,开办达县第一家照相馆,取名汇川通照相馆,拥有两台蒙着红布木质三角架座式照相机,拍照时师傅要钻到红布里面,照相使用玻璃底片。摄影技术问世后,曾经历银版、锡版、玻璃底片、胶片、数码进化过程。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前,达城照相馆大都使用玻璃底片。进口胶片成本较高。1965年,国产胶片诞生后,照相馆开始使用胶片。
       由于时间的变迁,加之玻璃底版容易破碎,不易保存,故存世量较少,弥显珍贵。白在轩1962年参工照相馆,曾见过清光绪时期任乾初拍摄的玻璃底片,多是穿着晚清服装的达官贵人。现在达州收藏市场很难见到一块玻璃底片,重庆、成都偶尔有,价格都在数百元以上,品相好的要价千元甚至万元以上。
       汇川通照相馆设置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雅致悦目的雕花摆设。那时,达城没有电,照相在室外。城区居民用桐油、菜油灯照明。主要交通街口夜间照明,用灯杆撑着铁皮三角灯,每晚由更夫点灯。很多商铺门前挂着灯笼,灯笼上写着商号名字。1943年,李海渠、彭剑秋等人在凤凰头兴办弧光电灯公司,开启达城用电照明新时代,在正街、后街、衙门口安装了10余盏15瓦路灯。电力不足,灯光暗红,忽闪忽闪,达城人叫“鬼扯火”。照相在室外拍摄状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60年代。
       汇川通照相馆开办时,生意火爆。吸引不少青年人拜师学艺,达城后来开了不少照相馆,其老板或摄影者多出自汇川通门下。那时,驻城军官、江湖大爷、地痞流氓,照相赖账不给钱,将枪砸放柜台,时有发生。
       任乾初:(1907—1987年)任选清长子,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中学毕业随父学习照相,1930年,任选清因年事已高,把汇川通相馆交付任乾初打理。后来,时代相馆、青年相馆等相继开业竞争,任乾初安排三弟任中和、五弟任吉正分别在人民公园、大北街开办汇川通相馆分馆。三弟、五弟为人谦和,头脑聪明,人像艺术、多重曝光摄影是他们得意之作。三家相馆,连锁经营,品牌效应,相得益彰,质量取胜。解放前一直是达城照相业的创新者和领跑者。
       任乾初既为共产党员陈毅、进步学生张爱萍等拍过照,也为逃亡达县河市坝的军阀吴佩孚留过影。1948年,他将照相、钟表、镶牙店组成联合工会,任理事长,设工人特约诊疗所,有困难的工会会员,可以享受减费或免费治疗。他还在梅葛庙(京剧团)开办业余文化班,请老师教习工人文化知识和唱歌。任乾初思想进步,与张爱萍、魏传统、张元昌等进步青年学生成为朋友。张爱萍等人常以赏文、观画、摄影为名,在汇川通相馆召开秘密会议。一次,反动当局得到密报,派出军警,荷枪实弹,突临汇川通相馆。任乾初临危不惧,将他们掩护至后门安全撤离。任乾初还掩护过革命者王维舟到万县。张爱萍与任乾初交往,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1941年,张爱萍在苏北抗日战场上缴获一部德国制造的相机,陪伴一生,拍摄了大量战地摄影,留下珍贵的历史影像。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任乾初的二弟任吉亨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红四方面军书记员。四弟任元良参加中国解放军,在解放舟山群岛战斗中荣立三等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两次去绍兴拜访“四爸”任元良,他已是名贯浙江的西画家,带我游览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沈园等名胜,在孔乙己咸亨酒店喝绍兴老酒,吃茴香豆。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多次狂轰滥炸达城。任乾初和三弟任中和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扛起座式相机,四处抓拍,拍下帝主宫、省达中、中山公园(人民公园)、老车坝等被炸的镜头。1949年12月,达县各界商人自发成立达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任乾初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不怕国民党特务暗杀,到亭子与解放军接洽商谈和平解放事宜。12月15日,任乾初带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通川桥进入达县城。
       相馆发展简况:达城解放前照相馆除汇川通外,另有文华街行署对面覃光清开办的“青年”,大东街柏鸣清的“新艺”,公园袁生平的“时代”,大北街赵尚云的“吾庐”等。
       1956年,汇川通、红星、时代、绍成4个私营相馆,组成合作照相组。后汇川通、新艺、青年、吾庐、青青、通川、美丽、石桥、亭子等9个私营相馆加入,组成了两个门市,即通川相馆一、二门市。1958年改为公私合营,分通川相馆和汇川通相馆两个核算单位。后增设公园相馆(不久即撤销)和滨江相馆,1966年转为国营,此时有“通川”“汇川通”“青年”“滨江”4个门市。1969年组成工农兵相馆一个核算单位,下设4个门市。改革开放后,达城不少私营相馆开办,为适应市场竞争,1981年,组成三个门市分别核算,取名:工农兵相馆,真容相馆,通川相馆。
       1982年9月,增设通川照相器材门市,地址文华街。经营照相机、各类胶卷、影印相纸、摄影药水等。工农兵相馆、真容相馆也都增加器材兼营业务。
       汇川通相馆:1956年达县专区人民医院用翠屏路21号房屋与之调换,一楼一底共342平方米,设暗房冲洗、照片加工室,楼顶花园摄影等。公私合营时,更名为“公私合营汇川通相馆”。1966年转为国营,1981年改名为“真容相馆”。1984年增设“彩扩”业务,填补达县地区彩照影印空白。
      青年相馆:1943年覃光清开办,文华街行署对面,1956年参加合作照相组。1958年公私合营,仍叫青年相馆,1966年转为国营。1969年是工农兵相馆三门市。1975年在原址新建565平方米的三楼一底楼房。1981年更名通川相馆。
       红星相馆:余自觉1953年开办,一楼一底共177平方米,地址:翠屏路原一食堂隔壁。1958年参加“合作照相组”,扩组后为通川相馆一门市。1958年公私合营,1966年转为国营。1969年为工农兵相馆一门市。1981年更名工农兵相馆。
       滨江相馆:1958年公私合营时新增的门市,珠市街与南门口衔接处,前身是一家绸缎商铺。1966年转为国营,为达县第一相馆附属门市。1975年6月该相馆撤销,人员、设备并入工农兵相馆。
       任吉正:(1927—1997年),照相世家,任远清子,善人像拍摄,中等个,瘦弱,留八字胡,面目慈祥,衣着整洁,从少年到古稀之年一直剪学生头。他说,这个发型是上小学时,父亲带他剪的。他逝世前遗言:入土前,一定要剪学生头,梳理整齐。
       任吉正是我姨父,家中排行第五,同事叫老五,我们亲戚叫五爸,他养育5个子女,生活颇为艰辛。二十世纪60年代,任吉正常扛着木质三角架照相机去大巴山为乡民照相,翻山越岭,毫无怨言。我读小学时,父母去了外地,外婆含泪请姨父姨妈照看我,五爸爽快说“添人添筷,我们照看。”
        任吉正善良真诚,与世无争。那个年代,不少人结婚或生日团聚其他庆祝等,要去滨江相馆拍照留念。至今,不少曾经在滨江相馆照相的人碰见我说:“你五爸任吉正是一个好人,每当翻阅过去的照片,就会想起他常吟诵的楹联:携手而来瞬间摄下百年情谊,欢颜而去凝眸常忆昔日欢景。”
    (本文达州晚报发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8-4 21:1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巴闲士所写巜达城摄影史》,客观真实,民族的科技发展,兴衰与百姓生活蜜切相关。折射出老达城摄影人与革命志士,各行各业,各届人士,共同在这一方热土上的精彩画面,用镜头写下了老达城历史的印记。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鼓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