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794|评论: 30

痛悼当代神农氏袁隆平院士 邛崃古代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jpg 0-4.jpg
痛悼当代神农氏袁隆平院士
                                                   邛崃古代美
噩耗传来九域惊,
神州上下共哀鸣。
年轻饱尝饥馑苦,
誓叫黎民仓廪盈。
夏日田间挑稻穗,
秋天垄亩问收成。
普天百姓食无忧,
当代神农宏愿平。
                                                                          2021/5/23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00-2.jpeg
游泳健将--袁老
2、袁隆平家世
袁隆平家世背景曝光!祖父中过科举,父亲当过校长,都不简单
  1、此生不悔入农门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袁隆平出身于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祖父袁盛鉴饱读诗书,还中过科举,当过议员,后来闯荡商海,置下偌大家业,并苦心栽培儿孙成材。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担任县小学的校长,并迎娶了袁隆平的母亲,知书达理的英文教师华静。
  袁隆平是家中次子,他自幼聪慧,父母对他寄予重望,在他填报大学时,袁父已立足仕途,他想要儿子和自己一样从政,但袁隆平决意报考西南农学院,做一名农业科学家。
  他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个念头,在少年时期就已生根发芽。
  少年的达尔文,能在院子里猫着腰看蚂蚁看一整天,喜欢各种花草树木,以及各种昆虫与飞鸟。
  少年的袁隆平,则和达尔文一样热爱大自然,但他更喜欢的,是稻田里泥土的芬芳,金黄饱满的稻穗、晶莹如玉的米粒,在袁隆平眼中,美得像一幅画。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袁隆平辗转北平、湖北、湖南、江苏各地,换了三所小学,三所初中。在这个动荡飘摇的年代,他深深理解了“民以食以天”的含义。
  袁隆平是一个学习刻苦的人,到一所新学校,他都先去寻找图书馆,他喜欢把书拿到校外的小树林读,而且是放声朗读。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读着读着,就感到腹中有些饥饿。
  要是所有人都能吃得饱饭就好了!袁隆平当时想。正是这个念头,让他坚决地投身于农业,并成为他日后奋斗不息的目标。
  袁隆平说服了父母,考进西南农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命运似乎注定了他将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空军选拔、国家游泳队选拔,袁隆平都曾经入选,但都失之交臂。
  1953年,大学毕业的袁隆平选择了地处偏僻的安江农校,怀揣着科研的理想,他踏上了一生的征途。
  2、稻花香里说丰年
  1590年,26岁的伽利略手里拿着两枚铁球,登上了比萨斜塔,他要做一个自由落体实验,证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个无名小子敢质疑权威,不是个白痴,就是个疯子。”比萨斜塔下,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而在1961年,31岁的袁隆平也饱受了同样的非议。这一年,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杂交水稻,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人工培育杂交稻,就可以让产量迅速提高。
  嘲笑声铺天盖地而来,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乡村教师,有什么能力颠覆权威的理论呢?还想研究成功杂交水稻,简直是痴人说梦。
00-2-3.webp.jpg
袁老和夫人李哲琴瑟相和

  但袁隆平并未放弃,他每天扎根在稻田里,一个稻穗一个稻穗的细细观察。两年后,袁隆平的身边又多了一个清秀的姑娘,新婚妻子邓哲。
  邓哲曾是袁隆平的学生,倾心于他的才华与志向。一声袁老师,就是一辈子。风里雨里,烈日寒霜,她都陪在袁隆平的身边。
  1965年夏,袁隆平夫妇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小心翼翼把它们栽种在试验田里,像呵护初生婴儿一样去呵护。
  杂交水稻的研究是艰难的,特殊的年代,恶劣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无不是前进的绊脚石。
  有人故意毁坏袁隆平的秧苗,趁他不注意时窜进去,东踩西踏,把那里弄得一片狼藉,害得袁隆平搜遍整片试验田,才在废井边找到几棵幸存的秧苗,试验也被迫推迟了。
  袁隆平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被称为“杂交稻的母本”的“野稗”跳入他的眼帘,1974年,“南优2号”横空出世,单株亩产增加20%,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了!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人曾傲慢地放出“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的言论,但袁隆平用自己的科学成果证明,我们不仅能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能让世界无数人远离了饥饿。
  袁隆平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在这个梦里,长势良好的水稻直入云霄,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圆润的籽粒大似珍珠,人们在稻田里悠然地散着步,稻穗下凉风习习,一片欢声笑语。
  3、国人饱了,他老了
  在袁隆平的科研指挥棒下,杂交水稻的亩产量逐年增加,一路攀升到1000多公斤。稻香飘进了世界上50%的水稻田,几亿人因袁隆平的贡献,告别了食不果腹的悲惨命运。
  袁隆平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会弹吉他,会拉小提琴,是游泳健将。
  他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仅能直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还能随时纠正翻译的错误。
  2017年的人才座谈会上,袁隆平用全英文做演讲,让所有人钦佩不已。
  袁隆平和妻子邓哲一生恩爱。90生日蛋糕的第一口,他先喂给妻子吃。两人育有三个儿: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阳,都和父亲一样献身于农业领域。
  其中,幼子袁定阳更是子承父业,一直跟随袁隆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
  因为水稻,袁隆平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孙女们说袁隆平:“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三个孙女的名字都是袁隆平取的,都和天气有关,小名则叫大米、小米。
  有时间的时候,袁隆平就牵着大米小米的手,去超市看看米价,知道老百姓有粮吃也买得起,他就心满意足。
  做出如此巨大贡献,但袁隆平生活极为俭朴,衣服是超市买的,几十元一件。但疫情一发生,他就慷慨捐了十万元。
  国家奖励给他的私人别墅,袁隆平生改成了科研室。他心心念念的,是海水稻和盐碱稻领域的研究,如果将内陆近15亿亩盐碱地充分利用起来,将会增产粮食几百亿公斤。
  时光如梭,稻年里忙碌不休的袁隆平,早已经白了头。
  《时代我》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的腰佝偻着,翻书时的手在颤抖,走一段路就会喘气,做报告后累得瘫在椅子上吸氧。
  九十岁高龄,他还每天亲自去稻田观察、记录数据,他看秧苗的时候,就如同看自己的孩子们,眼神里充满了疼爱与期望。
  20199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临行之前,他去稻田打招呼,叮嘱它们乖乖的生长,等自己回来。收学生第一个要求也是问对方能不能下田?不下田,水平再高他也不会收。
  第三代杂交水稻成果斐然,亩产已突破1000公斤。而袁隆平的脚步,却仍未停歇。
  作为一名90岁的老人,袁隆平还在为国家做贡献,还在致力科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文字来源--新浪首页  作者:玲珑心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3、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专家,可是他的家世也很显赫,这事一般人不知道   
志娱乐播报关注
2021-05-07 15:58
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并以90岁的高龄自称为“90后”,被广大网友当成学习的榜样。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袁隆平的家世背景很显赫。究竟袁隆平的家世如何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袁隆平。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长大后跟随父母辗转多地,并在此期间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到1949年,19岁的袁隆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学习农作物专业。四年后,袁隆平大学毕业,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被分配到了湖南怀化的一所农校当老师,同时也继续研究他热爱的杂交水稻。
后来的事情想必很多读者也都知道,最终袁隆平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钻研,培育出了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人工杂交水稻,解决了困扰世界百年的粮食危机。然而,袁隆平的成功却并非偶然,除了他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之外,还得益于父母的教育,以及祖辈们留下来的良好家风。
袁隆平的父亲叫袁兴烈,出生于1905年,当时正值清末,虽然社会局势动荡,但袁父却并未放弃学业,反而越发的刻苦学习,后来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担任县里一所小学的校长,成为了当时颇受尊敬的高级知识分子。到二三十年代,袁父放弃了稳定的教育工作,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最终到1974年,又在南京政府担任事务科科长等职务。
袁隆平的母亲叫华静,生在江苏扬州的大户人家。华家的家境十分殷实,因此华静从小就被父亲送到英国教会学校读书。华静毕业之后,被安排到了芜湖的一所小学当英语老师,也就是在此期间她认识了袁父。经过长久的相处,袁父对华静暗生情愫,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袁隆平的一生中,受到母亲的影响最多,比如他从小就和母亲学习英语,因此英语水平很不错。
说完了袁隆平的父母,再来看看他的祖父和祖母。据袁隆平回忆,他的祖父叫做袁盛鉴,是清代科举制度下的一位举人,因此也算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袁盛鉴因饱读诗书,就被同乡举荐到县政府做秘书长,后来又当了小学的校长,农会的会长等职务。由此可见,袁家也算书香世家了。对于袁隆平的祖母,由于当时还处在封建社会,未能留下太多的资料,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祖母也是当地权贵家的一位千金小姐。
如果再继续追溯,就到了袁隆平的曾祖父一辈。据袁隆平的家谱记载,曾祖父叫袁繁义,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袁繁义兄弟四人,在太平军攻打清军的时候,意外获得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银子。于是,袁家兄弟四人,就依靠这笔军银弃农从商,最后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到后来,随着家族的不断壮大,袁家四兄弟也就分了家各自生活。
说完了袁隆平祖上三代,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他的曾祖父从农户成为商人,积累了厚实的家族财富;祖父辈从商人成为举人,研读儒家文化,学习诗书礼仪,为袁氏家族添加了一抹浓郁书香。再到父辈的时候,就更不得了,既诵读传统经典,又学习西方文化,为袁隆平的成长带来了莫大的影响。现在的袁隆平,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受到世人的敬仰。由此可见,袁隆平的成功,就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虽然袁隆平的家庭背景很显赫,但他的成功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正如他总结的成功方程式一样: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因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既然家庭背景无法做选择,那我们就要努力地提升自己,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3.jpeg
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2.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0.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0-5.gif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00-3.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