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呈现“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一鸣惊人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历史\地理退休高级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夏权民 2021.4.24
【手机:18181228167 18011095753 电子邮箱:xiaquanmin@sina.cn 邮编:615000】
【接上文】
2、学者白剑与笔者殊途同归研究三星堆人运用北斗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现已由三星堆祭祀坑群呈现北斗九星轮廓所证实
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古蜀文化。而太阳与北斗星,这是掌握古蜀文化密码的两大坐标。
(1)当代著名学者、四川省广元市文化局创办主任、副研究员白剑论述三星堆与北斗有关的作品带动了笔者的深入研究
白剑论述三星堆与北斗有关的作品,主要是从三星堆文化外围环境对鱼凫王朝产生的影响而铺展其观点。
①《中国西部》杂志2010年第23期登载白剑《用“脚”与斗神交通》文章。此文章中的“斗神”,指北斗图腾神。
②
《文史杂志》2000年第6期白剑作品《三星台——三星堆故名及文化背景》,
指认“三星堆”地名与古人星辰崇拜有关。此文摘要:三星堆遗址中的“三星堆”
一名,因位于现广汉市三星乡的三星村而得名;
而三星乡,三星村又因其中心处的三个古筑的土堆而得名。
至于整座三星堆古城,则是以此“三星堆”为中心呈辐射状布局构筑的。
从三星堆的土堆位置及有人工印迹的情况来看,此“堆”为古代人工筑砌的“台”,由于年久失修,塌为土堆,遂被当地人称为“三星堆”。
可喜的是,名中保留了"星",这便把一个久远的秘密带到了今天。
实际上,三星堆古名当为“三星台”,即古人星辰崇拜和祭祀神明的场所;所以,整个遗址才以它为中心布局。因为古代的“三台”,就是祖宗社稷的象征,也是凝聚族人的宗教中心……
天神崇拜、太阳神、星辰及祖神崇拜,乃华夏民族之祖俗;而建台条把天神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先祖始居昆仑山一带之时。《山海经》中记有大禹在昆仑山北侧建台的事迹。华夏先祖迁徙中原后,在平原低洼处建台祭祀便成通俗。这种土筑高台,上建庙宇,内涵十分丰富,象征着祖宗与社稷。此“台”有时又被称作“社台”或“灵台”,且拥有极高的地位,并因此形成了一种深刻的以“台”为标志,为宗号的神明崇拜,即“台文化”。 早期的“台”,往往筑于部族的中央所在地,或者以一个群落为单位,在其居地中心筑台,而且只有一座“独台”……
随着神明文化的发展、膨胀,一座土台已难以承担如此众多的活动了,于是,诞生了“三星台”。(2)笔者对三星堆文化含有北斗崇拜之另类源头的畅想来自发现三星堆博物馆具备三种太阳历文物群需予特别保护与利用
笔者论述三星堆与北斗,主要从三星堆博物馆存在大量专题文物群可以内在结构的性质,证明着夏商的鱼凫古人原创有三种太阳历的事实、使得鱼凫王朝拥有巫术与科技相交织的文化复合体——现需要深化应用北斗天象与民俗等知识而铺展其观点。
古蜀人通过观察北斗的形态变化来确定寒暑季节更替与安排祭祀,经过掌握太阳辐射强弱的冷热变化而安排与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的东西;即三星堆人能运用所认识的太阳辐射与北斗形态的双重变化,编制出连续指导三星堆鱼凫王朝和金沙政权在生产与生活方面曾使用长达上千年的三星堆太阳历(含13月历、18月历和10月历这三种);具有促进三星堆文化第三期的鱼凫王朝和三星堆文化第四期的杜宇政权(金沙遗址无18月历的文物出土),均保持有数百年持续发达、和谐发展的社会大局。
①古代星辰崇拜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北斗信仰
北斗崇拜可能是中国人最早的星象信仰,它作为文化基因,几乎被神州大地每个有文化体系的民族所共享。北斗崇拜一般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等这样一些阶段,逐渐形成了有一定体系的原始宗教,再发展为成熟的宗教式星象崇拜。
在中国古老的三大星辰(指北斗、大火星和参星)崇拜中之所以突出,由于北斗既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最悠远与最易于辨识,又因北斗在星空中存在明显周年运动与周日运动的星象变化。因而,被古人相信:“北斗能指示季节、是天体时间的坐标之一”。
虽然神州星空在上古是人间事物的天上版本,但它与希腊神话却大相径庭、即绝少有神话;中国几乎在任意盛大古老仪式的细节背后,都有关于运用北斗崇拜信仰作为理论的支持。在古人看来,天上北斗的运行可能预示人间的生存信息。北斗作为天象中的重要星辰而在崇拜中倍受古人关注并逐渐演变为北斗信仰,成为华夏上古先民最早产生的宗教信仰之一并发展为崇拜。
崇拜北斗图腾,形成于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和生活规则中,使得先民们追求着与斗神(斗图腾)规律性运动努力保持一致;而古人表达这一观念的最重要方法,就是祭祀北斗……笔者正是在学习白剑上述文章的基础上并将其精华结合于更为系统性的解析中,才有此系统地新见解。为此,诚恳地拜谢白剑系列文章的奠基之功;是有了这样一块块的基石,才让我们能接受更好更新颖的知识面,才在考察三星堆遗址古迹中,滋生对三星堆含有北斗崇拜之源头的文化畅想……
②笔者欲以将北斗星辰不同传统的星图、实践于认识古蜀文化密码两大坐标之一而去试探索三星堆文化奥秘的核心知识区
北斗
七星名称,从最接近北极星的天枢开始起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组成斗勺;后三颗星叫“斗杓”,又名“玉衡”,组成斗柄。在α、β、γ、δ、ε、ζ、η七颗星中,除天权δ是三等星外,其余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是中国古人所识北天球中的核心星区;长长的斗柄与硕大的斗魁,自然构成著名星象。仰看赤县神州的星空,用想象力将耀眼于北天球大熊星座尾部与臀部、腰部区域的七颗星,用虚线连接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它占去了眼帘中的一大片天空,构成一把有长柄的“斗”的形象;即排列成类似夏商周三代用于舀酒的斗“勺”形(而非秦汉时才出现量米之斗的木斗形)。因而在民间流传着北斗七星或北斗星的称谓,可简称“北斗”或“斗星”,或俗称“勺子星”(以与南天球有南斗星、亦称“斗宿”相区别)。而当历史上在北斗天区出现超新星爆发,就会被掌管天文的史官或巫师将其记录为“景星或德星”,给中国文献增添有“北斗九星”的奇异星图。
我们追溯式推测:从本文图五“河南郑州‘河洛古国’由9个瓦罐组成‘北斗九星’遗迹”的天文图,距今约5000 ~ 5300年。经千年左右,中原的天文知识传播到了三星堆王国鱼凫人与金沙政权杜宇族人的手中;于是乎,这两个属古蜀先后传承的政权,在三星堆古都即三星堆遗址核心区,以近百年或数百年的时间间隔,分别周期性或连续性举行了古蜀的国家级祭祀大典:既分期分批留下三星堆祭祀坑群的一个个祭祀坑,并以期在完成该祭祀坑群最后复合成像“北斗九星”轮廓的鸟瞰图。虽然这一连续施工的理想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北斗九星”(如图四与图五轮廓)的形态、却与原“北斗九星”既有高度地相似,又突出在三星堆时期由当地人曾观察到不同超新星爆发并记录下不同“景星”在北斗星辰中所出现的不同区域;从而让人不断认识由《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文章表达“图一: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分布图”的形态、就像“北斗七星”的轮廓(在本文面世之前,来自民间有多种称该图为“竟然莫名地类似于北斗七星的造型”或“跟北斗七星的形状几乎是一样”的评价,成为一种不知还有“北斗九星”之误的舆论趋势)。
看来,在面对北斗星辰新知识的应用中,需要抛开直观的经验感受,才能深究古蜀王朝运用北斗知识的内在逻辑;这是我们以解读三星堆北斗文化去充实三星堆文化的新方式。
3、笔者解释青铜大立人人像首领地位与历法意义影响着“三星”地名由来的六个理由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人像文物身份,是我们探索为鱼凫女王·巫师并兼任着历法大师傅,是正在指挥着族人进行举国祭祀的统帅。她的首领地位与历法师傅意义,可能是影响三星堆遗址原有该地曾经以“三星”或“中星”命名其地名的又一重要因素、或具有六个理由。
其一,这位鱼凫女王·巫师·历法大师傅,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神庙、宗庙(今三星堆遗址处)或蜀王大殿中,率领参加祭祀的氏族代表,曾系统地排练着古蜀国先后按师法自然、近取诸身的基本方法,以仿照人体某部分结构的数量关系,创制出“13月太阳历 〖 按妇女月经周期为28天或人的手指指节或脚趾趾节皆各为28节的数量关系,去决定最初的一年历法中每月日期为28天、即构建出一年月份数量为13月的太阳历(第一种人体历法)〗、18月太阳历 〖 按人体有十个手指、十个脚趾之和为“20”的这种数量,去决定一年历法中每月日期为20天、即构建出一年月份数量为18月的太阳历(第二种人体历法)〗和10月太阳历 〖 按人常用十个手指的习惯而形成对“十”这种数量的崇拜,去决定一年历法中每月日期为36天、即构建出一年月份数量为10月的太阳历,即形成蜀夷夏十月历或蜀彝夏十月历,属第三种人体历法)〗”的传统历法。
这位鱼凫女王·巫师·历法大师傅在古蜀祭祀中,既指挥各类神、人演绎如何掌握这类历法知识的基本历程,又表述着与观察北斗授时有关的天象与天文……
这位神秘、高大的王者兼大巫师之青铜人像,既以奇特手势在祭拜北斗星神和太阳、十二星次(十二星次是28宿的前身,其区域是等分的——而28宿的广狭不等分;后人要将二十八宿与原有十二星次对应,有的星次可对应两个星宿,有的对应三个)这三星,又演绎着鱼凫王朝的古蜀人已知“立杆测影”等部分天文历法功能。因该女王站立的身姿奇特,从而引起臣民的“手崇拜”,让三星堆青铜人物群像大量地模仿(尤其以青铜神殿的群像文物、表演着“双手抱握、置于胸前”姿势而大量模仿)。
青铜大立人还特别以赤脚的特色(大立人身边众多参加祭祀的青铜人物即随从、或见于玉石器上的祭祀人物分别穿着鞋或袜,但作为王者的大立人却赤脚;以巨大差异、醒目表现此青铜大立人正以古蜀方式,与底座即崇拜的北斗神灵进行交通、神往):虔诚向脚下“变相的斗图腾”,进行类似宗教仪式的感应与致敬。由此,又产生有关大立人奇特“脚神秘”的文化问号。
其二,分析在三星堆遗址核心区,留传至今的“三星乡(三星村)、中兴(星)乡、南兴(星)镇”天文地名——这一系列与蜀地古都古天文有关的事物发生在三星堆遗址核心区,乃至现今才显露三星堆祭祀坑群像“北斗九星”轮廓的鸟瞰图。此天意使然,既是“反映三星堆王国在北斗知识应用方面,走在了神州前列”,又是三星堆天文古国历史文化的专用贮存器。
其三,上古社会在历法建设初期的观象授时中,先有原始的地象授时和后有较先进的天象授时。在天象授时中,又分传统的斗柄授时和先进的中星授时【注:前文由白剑论述“随着神明文化的发展、膨胀,一座土台已难以承担如此众多的活动了,于是,诞生了‘三星台’”。既演化为这类意思,又说明此地原有的一台祭祀或观星的台地,顺应发展而成为三星台或三星堆】。
这里的“斗柄授时”,既有周日的授时,又有周年的授时。据天文知识:在
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北纬30度以北的人们,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上古太阳历(天干十月历)中,发现不同天干月份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夏商与西周时的古蜀十月太阳历,始把斗柄指向作为定十月历中五个季节的标准。后有东周賨人鹖冠子著《鹖冠子·环流篇》,顺应中原在春秋时期发展出四时与四季的新概念;总结出“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北指,天下皆冬”的新经验;即让斗柄指向作为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标准【注:在夏商至东周的前期,一年历法中只有春秋或冷热两季、而无四季——古蜀的杜宇政权时期、即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文物可以指示的季节,只有两季、不是长期错误解读为“四季”】。 这里的“中星授时”,有三种中星:分别是观察日中星(指当地一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或一年中每个节气的太阳高度——以辨别冷热变化),昏中星(专指北斗星——以判断季节差异)和夜半中星(先指十二星次,后是28宿的空间——以了解太阳在宇宙中运行的星空背景、即认识与太阳位置相差180度的宇宙环境)。
其四,
北斗作为天象中的重要星辰而倍受人们关注,并逐渐演变为北斗信仰,成为上古社会信仰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如今社会正传播着“北斗信仰在汉晋时期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道教化进程,实现了社会信仰形态跨越”的内容;这类传播相对于天文学意义上的北斗崇拜,却远远滞后。因为早在史前,就已有对北斗观察并记录下的确凿物证: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的“龙虎加北斗”古墓中,就发现有人用蚌壳摆塑出了一幅距今约6500年的天文
星图;此物证,已将中国天文学史上最早的文物古迹、提前了史前阶段中的上千年。
其五,三星堆原住民的
天文活动及原始天文信仰,不仅是古蜀国科学的渊源,同时是古蜀人文明的渊源;三星堆地名以“三星”而命名其堆,其由来就疑有北斗七星中“开阳、玉衡、天权”这三颗星的因素。这“三星”,是连接北斗“‘杓’与‘魁’两个部分”而直线分布的星体区域,能隐喻其指向北斗核心的“魁”或斗身的四颗“略像‘四方形’的星区”。古蜀国的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皆保存着与神秘地13月太阳历(第一个人体历法或妇女月经历法)、10月太阳历(蜀夷夏十月太阳历或蜀彝夏十月太阳历)相关的文物,经被我们探赜索隐、钩沉致远,就发现与北斗崇拜有关。虽然,由前面的段落记载“北斗信仰在汉晋时期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道教化进程……”的言论仍在狭隘地传播,这只能说明古蜀国之后的秦汉有关对北斗的信仰已淡出传统记忆成为文化碎片、并被部分历史尘埃所掩盖;但是这样的状况,并不等于无踪迹。
其六,这里要强调:三星堆或三星台的名称,重点是“三星”。这里的三星,可能有五种来意。
第一种,指古蜀国有三代古圣先贤,在精神层面上具有“三星”价值:含古蜀第一代蜀王蚕丛、第二代蜀王柏灌(皆已故)、和鱼凫王朝跨千年王者中原有部分已故的鱼凫蜀王。此三类蜀王祖先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建有星级功勋,受到族人长久的思念;可誉“祖先之三星”。
第二种,指古蜀国有三大祖先族群,在民族学层面上具有“三星”价值:由古蜀国先民之古蜀人(核心区在成都平原) + 古蜀人由来于氐羌人或古羌戎(羌文化遗址代表地为四川西北部营盘山-汶川一带)+ 与古蜀人系兄弟姐妹关系的古夷人(分布在四川西部,长期与古羌戎、古蜀人混居;商周时期因“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使古夷人数次大量南迁、演绎为西南夷);即古蜀人 + 古羌人 + 古夷人。这三种古蜀的族群构成,可誉“氏族之三星”。
第三种,指古蜀国有三种祖先历法,在天文学层面上具有“三星”价值:天文历法知识,是统领上古社会中国科技第一位的科学,这在天文古国三星堆的文化史中,尤其重要——天文学是三星堆文化的第一学,历法是三星堆文化的第一法。自1986年三星堆两大祭祀坑大发现以来已近35年,却仍还有大量三星堆之秘未能辨识的主因,就是未切入到三星堆文化的第一学与第一法中去解读、去考古;从而已长期迷糊着自己的视野。今人,若继续开不重视以天文历法观点去解释三星堆文化成因,就有避实就虚之嫌。
由我们2020年6月发表的《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专著,提出在三星堆博物馆现有文物中,发现有青铜大立人、青铜神坛和玉边璋三大文物,殊途同归反映古蜀存在“由13月历、18月历和10月历三种太阳历组成的专题文物群”;可誉“历法之三星”。
此类新发现的文化遗产,交织在物质文化遗产与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现既已向三星堆博物馆汇报,又申请上报;既积极争取能早日经考古验证,还盼能引起学界“打开天文历法之窗,三星考古辰宿列张;时不我待创新联动,大写古蜀耀祖荣光”。
①2009年10月,羌年(属十月太阳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中国的第27项。②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保护条例》。③2021年3月2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研究会“彝族历法”学术研讨会,赞同恢复“彝族太阳历”以每年冬至日为新年、为历元。
坐拥古蜀“历法之三星”的三星堆博物馆,需知自己是天文考古的文物守宝人而应尽文博职能,将该天文历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供人民大众和学术界、艺术界汲取知识、开展研究、欣赏艺术,并最终达到启迪智慧、促进文化创新的目的。这样的职能如果自己意识不到、或意识模糊,都将对传播古蜀传统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第四种,指三星堆博物馆保存的三件文物上有“三星”标记,现今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①三星堆青铜小神树枝头立鸟文物,在“头、尾”,均有“三星”的羽饰。②在2021年3月在三星堆大发掘的新发现中,从5号祭祀坑出土一件“鸟形金箔片”、像金凤凰的文物,尾部也有“三星”羽饰。③放大我在三星堆博物馆拍的一号青铜神树图片:可见在奇异的龙身中,伸出一只人手;该手中的“三星”纹饰、犹在空中绕转的天文标记;或未曾被专注。此细节让人遐想:可誉“文物之三星”。
三星堆天文古国的巫术,长期与古羌古蜀古夷“历法之三星”相交织;能证明“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既有好效果,又以巴蜀图语的神簌之笔、天造地设出上述图八表达“三星”文物标记格外神圣,警醒世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社会确有的古蜀文化,即鱼凫王朝建筑的祭祀台或观星台,应当是同时建有三个,不是只有一个。
利用这样的“钥匙”去探密三星堆,而不是去探秘三星堆;是因为“探秘”与“探密”用词意义不同:探秘,探的是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探密,探的是别人已知但封闭起来不让人知道的东西。本文要达到的目的,是探密由人为创造的三星堆文化中那些“别人已知,但封闭起来不让人知道的东西。”不是探秘与三星堆有关的、却不可知的神秘东西。
4、将概略了解的北斗简史扩展于印证三星堆天文古国祭祀坑群呈现“北斗九星”鸟瞰图是古蜀天造地设的典型天文作品
有网名“北斗七星”发表《北斗信仰与先民生活》,概括了古代星辰崇拜的北斗信仰始于上古,盛于汉代,衰于魏晋南北朝;唐宋北斗信仰再度提升,恢复了北斗在魏晋南北朝之后逐渐失去的职权。之后,它的权势更大,既从原来的“职权”抬高到九星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又向“巫、神二类合一”发展。由唐代至清代,北斗信仰的内容经历了流传、演变、补充……
这些文化碎片正默默等待21世纪的我们,通过对古蜀国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去串联着发掘、探索,就能大步再前进——如今,在三星堆第二次大规模发掘中,所显露出“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像差一处就完工的‘北斗九星’”之真实视觉效果,经重要参考《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文章的引导,方推论出本文“补释‘三星堆祭祀坑群像北斗九星’轮廓”之本文的面世,就是一种发展……
四、此文的发展,至少有九种意义1、为中国有关“北斗九星”的异形天文图案,增加了第三种【由图四作为北斗九星传统的第一种文献图,由图五“河洛古国由9个瓦罐组成‘北斗九星’”的第二种遗迹图(第一种遗迹图是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号龙虎墓‘以人骨拟北斗’的墓葬图),由图一或图二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共构“瑕不掩瑜‘北斗九星’”)轮廓图,是神州第三种“北斗九星”的遗迹图】。2、所梳理出三星堆祭祀坑群展示由古蜀天造地设的“北斗九星”鸟瞰图天文作品,能以震撼的效果,标志着三星堆都城是典型天文古国的核心;此古老天文遗迹作品虽未完工,却瑕瑜互见、瑜不掩瑕;因为此古蜀的“北斗九星”鸟瞰图天文作品若是人为的有意而为,已近乎天籁之笔而出神入化。三星堆该“北斗九星”的鸟瞰图作品虽不完满,却丢失的正是有“祸星的北斗第六星”、增添的是有“景星或德星之‘左辅右弼’两颗超新星”的实景。此残缺之美的大格局,其相似于北斗九星的点、多于不相似的点:既略像北斗七星,也类似于“北斗九星”。此轮廓,现既需得到社会首肯,更期待有天文考古予以专题确认。3、不论此地三处黄土建筑原可能称“三星台”或“三星堆”,其核心均在“三星”;此“祖先之三星、氏族之三星、历法之三星与文物之三星”的四类文化属性,其根底或要义最鲜明特色、是“天文之三星”。它们体现着将“祖先业绩、氏族构成、历法条例、文物式样(图六与图七是由三星堆博物馆在馆内文物策展中的次生图案,只有图八的图案,才属原生的‘文物三星’)”,融合在“天数一体”中的天文属性中。由本文归结,创新研究三星堆文化之根本在于:以天文学为三星堆文化第一科学,以历法为三星堆文化第一法条——建议遵循此学与此法去解读三星堆文化,是我们摸索的新方法;力图恳请在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馆内,针对青铜文物,从整体中分专题运用此天文历法,将能产生更多名正言顺的效果,引导出对三星堆考古全新考虑的分演。4、这样的全新考虑,是一个重大的动因,它可能联动着一类更为深刻的思维模式,去开辟对三星堆文物涵义进行系统并通透的天文考察而深究其内在逻辑;在感悟到三星堆文物已系统性明亮出天文信号灯之际的当今环境,谁在先行在这条以触类旁通、神思妙想的天文考古道路上持续下去,再总结出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实践,就可能变过去众多三星堆考古的不可能、为可能。5、值三星堆大发掘成为社会热点所显露出三星堆文化崭新核心而蕴含天文历法重大新价值【1)三星堆遗址核心区拥有三个天文地名(三星村、中兴乡、南兴镇),必与三星堆文化包含有由古蜀古夷人共创的三种太阳历有关;2)三星堆祭祀坑群呈现“北斗九星”鸟瞰图天文作品,必与三星堆是天文古国的文化史有关;3)三星堆遗址核心区原有的三堆黄土不应是“三星堆城墙”,而是三个在夏商时期建筑的三个祭祀台或观星堆,这才是“三星堆”文化的本质所在——该“三星堆城墙”的旧称,将三星堆天文古国的实质相掩盖的尘埃需要被清理、被颠倒的历史需要被颠覆】之际,我们从民间角度,遥望在这条几乎无人系统对三星堆文物进行专业的天文考古道路上,大致成型于“北斗九星”轮廓的三星堆祭祀坑群天文遗迹,正召唤着国家专业的文物考古中心或研究院等,以团队力量尽早抓住这一闪光切入点去深究;若能由此通过点滴积累,将成就其成功——三星堆博物馆,是由国家文物局授权进行三星堆文物保护与利用之国家级的示范区;负有固本守土之责任,不该再迷糊于以类似“对三星堆文物进行天文考古、会超出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领域”之官僚主义言说,禁锢来自民间呼唤对三星堆文物开辟天文考古的民间智力建议;该官僚式作风之作茧自缚的荒谬观点,约等于既拒绝了三星堆文物考古需要引进天文自然科学与历法社会予以有针对性的考古,又放弃三星堆博物馆本拥有能主动与关注三星堆考古的众多科学机构相联系与求教的机遇——这一浪费三星堆与四川文旅资源(含有:天文地名、天文古国、天文历法、天文文物、天文遗迹之北斗九星天象图和三堆天文观测的黄土)之行为,很可惜,现更需要抢救性发掘……6、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的俯视图即鸟瞰图,基本上是北斗九星的大致轮廓(有一处介于有意或无意之间的缘故而缺失),这印证了我从民间对三星堆文物进行的专题考古,即在一年前发行《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40万字)和《成都太阳历大发现》(36万字)长篇科普读物之“天文考古”丛书,有着其近乎于可对应地逻辑性与文化相似性。7、2020年11月初,应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全球征集“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和游客中心)建筑概念设计方案网络征集投稿 ”,笔者已建议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之名称:“天数在蜀馆”,完成了16万字的《“三星堆数字·太阳历”新馆解说词梗概》的专著(已印制成彩色书册而等待上报)。
2020年3月初,应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全球网络“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建筑概念设计方案‘个人海选网络征集’投稿 ”——应征作品设计方案呈报(“三星堆数字·太阳历新馆”绪言、文案、任务书与附件、论文,约5万字)。
[size=7.5000pt]8、学习先秦老子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名言,谁若能对三星堆“北斗九星”轮廓的祭祀坑群天文遗迹考古新收获既绝不视而不见,又更有醍醐灌顶之感;由此,你便会更深刻地领悟到新知,以滋生新的定力、得到在能力上再提升为灵力而点石成金: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9、努力为三星堆文化的鼎新去增加天文考古项目,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