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重要吗?
---------------------------
Q:学区房真的很重要吗?
回答者1(北京教师):
我是个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先说答案:好的家庭成就了好的学校。
我们学校里一般有三到四个班,一般一班都来自附近最差的一个小区,基本是回迁房,2班有一部分来自回迁房,一部分来自比较好的小区,3、4班基本都是比较好的小区,属于商品房,而且会穿插老师的孩子。
不用说,成绩最好的是3、4班。1、2班倒不是说成绩有多差,但不管孩子们,老师们再努力,还是不能和那两个班比。
当孩子们都是低年级的时候,1班孩子是最好带的,成绩也比较好,为什么?因为听话,家长事少。3、4班孩子想法太活跃,所以纪律比较差,家长也事多难伺候。
但是,等他们上了高年级,该体现综合素质的时候就都不行了。成绩不用说,学校年级开展的大活动,比赛,基本见不到1、2班同学的影子。我是教语文的,真的感觉成绩可以靠死学提上来,但并不代表你的语文素养就有。
我们学校很多主任级老师高风亮节,去教1班,虽然他们的能力能让这班的成绩上来,但是还是不能和3、4班成绩比,尽管这两个班往往是新老师带。真的是年轻老师带的好吗?
归根到底的原因来自家庭,家长的认知。这个不用我多说了。所以,能买的起好学校学区房的大部分素质认知方面是有保证的,但也不排除东西城这种周围住的原住民,他们的素质真的无法保证。
但是我相信,在这样的学校里,来自良好家庭的孩子一定会更优秀也更耀眼,他们一定能获得最好的资源,最多的机会,上名中学也顺理成章。但是那些原生家庭一般甚至不好的家庭,我真的不能保证,尽管他们中也有聪明的孩子,但是以他们家长,家庭的本事能走多远,一定不能和那些孩子比的。
现在的小学,我还是在北京,他们的老师自身素质不一定多好,甚至一多半综合素养并不高,主要依赖的是优质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的智商他们的素质,还有他们家长的本事,让名校更加优秀。也就更吸引有钱有能力的人。
回答者2(上海家长)
上海每个房子都可以就近入学,人人平等。而每个就近入学的学校的最终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三个因素造成。
1、生源质量。
2、家长鸡血情况。
3、学校师资力量。
鸡血家长聚集的小区,他们就近入学后,该小学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是优于普通生源、不鸡血家长聚集的小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已。
难道你指望每个房子对应的每个小学的教学效果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怎么可能呢?生源不一样,家长不一样,就这两个因素,就已经可以让不同小学的氛围完全不一样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举一个美国例子好了。住黑人社区,那么这个社区对口的小学大部分是黑人小孩。住白人社区,小学里大部分是白人小孩。
有的家长认定,黑人小孩学习好,黑人小孩多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也有的家长认定,白人小孩学习好,白人小孩多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所以,对于热门学区的认识有分歧是很正常的。没必要争吵也没必要说服对方(为了保卫房价除外),大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自有选择想住的地方呗,喜欢住哪就住哪,很公平啊。
说实话,上海的公办教育的公平度是全国领先的,只要是上海的公办学校,校内教学质量其实都差不多的,不允许超纲教授,所以主要还是要靠家长校外鸡血。上海1997年就取消小升初考试了(所有大城市中最早的),一直以来都实行就近免试入学的小升初方针。
回答者3(广州家长)
傻问题。
买学区房都是舍得教育投资的家长。既然舍得在学区房上投资,大概率也舍得在教育的其他方面投资。
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处于中等线以上水平,这样的家长都愿意讨好老师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老师也更愿意到这样的学校去任教,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来保住自己在这个学校的职位。
世上本无学区房,学生素质高了,自然成了学区房,广州有个小学叫龙口东小学,2000年我搬去住的时候,他才刚刚开始筹建,因为周围住的都是政府机关和公司白领,现在这个小学已经是全区最好的小学,所以你说学区房重要不重要?
回答者4(业内资深)
因城市而异。
权力主导型的城市,学区房非常重要,因为私立学校生存空间较小,好的教师资源只在学区房存在。
相反资本主导的城市,私立学校林立,并且有不断改善的动力,好老师会向私立集中,学区房变得不那么重要。
回答者5(吃瓜群众)
以我的观察:
如果孩子有天赋,决定因素依次是孩子、家长、学校;
如果孩子没天赋,那么决定因素依次是家长、孩子、学校。
重点小学或初中,还没见过轻松的家长。
上了高中和大学,家长能做的就很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