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5438|评论: 424

[原创] 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做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改革教育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5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品行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改进中考体测,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656.jpeg

■ 严禁公布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不同主体设计22项改革任务,坚持破立结合,“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根据方案,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对于幼儿园,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对于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对于高校,要推进分类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等,改进学科评估,并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


■ 有严重师德问题禁入行业


围绕教师,方案也设计了系列改革任务: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针对高校科研“唯论文”等不良倾向,方案要求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围绕“唯帽子”倾向,方案力促人才称号将回归学术性、荣誉性,要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


■ 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


对于学生,方案着眼于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评价上,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体育评价上,要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美育评价上,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同时,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方案还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


在用人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


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教育交流群
教育话题.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80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10-1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考分流看分数吗?要看分数,那么你这样的标签也是一只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38
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人走捷径,可能会失掉一批可以在科技方面有天赋的人才!不过中国人多,不怕,这么多年改革,哪怕我们普通人都感觉是在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众在我们国家注定成不了主角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40
光有政策制度,你得落实到位啊,有举报部门吗?有监督部门吗?没有就是一纸空文,衡水中学出来的有几个名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43
官爷们,求求你们不要再给孩子们加负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46
又要学习又要文体,压力很大呀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0
关键是升学考试机制和用人导向要改革要改进…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0
说得好听,实际是什么样,家长,老师,校长,都清楚。

发表于 2020-10-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支持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6
艺术促进芯片制造 促进新冠疫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6
改革中高考,改变唯分数论才有救,现在说这些有用吗,说是素质教育,一来学十几科,再说了小孩子不是都需要艺术,难道不能用人所长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7
呸,中国式教育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8
头痛治脚不知道有没得效果?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8
官字两口,以前天天宣传状元,其实和古代状元差10万8千里。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0:59
中考分流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1:01
我们老百姓只希望什么时候把教育系统改变一些,上课时间把课本上的教给学生,不要再收补课费,国家在劳动人民身上收税来给教师发工资,教师又要收补课费,一个小学生一学期要交几千补课费,老百姓难啊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1:01
关键是实行高中和大学义务教育,什么都解决了,何乐而不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1:03
高考看不看分数?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1:04
站到说话不腰痛,一群制定制度的要么你家没孩子,要么你家生不出孩子。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0-10-15 11:05
不看分数看什么,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