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浪漫,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一个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并不是每一颗恒星都像太阳一样稳定,它们会时不时地有一些大动静,并向外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与恒星相比,我们的地球只是极为渺小的存在,可以说它们随便打个喷嚏,也许就会给地球上带来一场难以想象的灾难。
如果人类被“分配”在银河系中恒星密集的区域,那么我们将暴露在大量的能量辐射(例如高频X射线、伽马射线、辐射激波等)之下,后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其他恒星给太阳系造成的引力干扰也是一个极大的危险。
太阳系有三个小天体聚集区域,从内到外小行星带、柯伊伯带以及奥特星云,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天体都在太阳引力的约束下有条不紊地运行,假如太阳系向银河系的中心靠近一点,那么其他恒星的引力作用就会随着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会使太阳系内的众多小天体偏离自己的运行轨道。
难以计数的小天体在太阳系中横冲直撞,就算地球有木星保护,也难逃被“密集轰炸”的命运,我们人类也很难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而如果太阳系向银河系的中心再靠近一点,地球自身的轨道都将变得很不稳定,一旦形成类似彗星的那种非常狭长的椭圆形轨道,地球就会变成“冰与火的世界”,生命也将荡然无存。
这样说起来,那些比太阳系更偏远贫瘠的恒星系,是不是更加稳定,更加适合生命存在呢?看上去确实是这样,但我们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
要形成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需要很多较重的元素(如氧、硅、磷、铝、铁、钙、钠、钾、镁等等),而生命本身也是如此。在宇宙中这些较重的元素通常都是在恒星内部通过核聚变反应生成,并在恒星消亡的时候才会散布出来,也就是说,只有在恒星密集的区域,才能有足够的物质,如果某个恒星系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太远,那么就根本不可能形成岩石行星,生命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们可以看到,生命(至少是像我们一样的碳基生命)不可能在银河系中处处存在,只有在离银河系中心不太近也不太远的区域,才可能会孕育出生命,我们将银河系中的这种区域也称之为“宜居带”,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这个“宜居带”的范围从距离银河系13000光年的位置起,一直延伸到距离银河系中心35000光年的地方(下图中的绿色区域)。
可以看到我们的太阳系正好位于这片区域,这也是地球上能够演化出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不必抱怨人类被“分配”在银河系的偏远贫瘠之地,事实上这是好事,只有在银河系的“郊区”里,我们的地球上才可以存在着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命(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
按照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我们可能只需要100万年的时间,就可以发展成强大的星际文明,100万年的时间对人类而言很长,但对于恒星动辄上亿年的生命周期来讲,却只是很短的时间。既然在银河系的“繁华地带”不可能存在生命,那就意味着这是一片“无人区”,因此可以说,我们人类只需要在银河系的“郊区”默默发展,当科技水平达到较高的层次以后,再去涉足这片资源丰富的区域也不算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