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猛于虎。近期我国多地发生了孩子溺水事件,防溺水教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共同构建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的生命屏障,让溺水远离孩子,让溺水事件不再重演……
强化防溺水工作 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第1号预警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云南、海南等地先后有多名学生溺亡,令人痛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一是加强联防联控。提请当地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定期通报情况,落实工作举措,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关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人群,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认真组织巡查值守,及时做好应急处置。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本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强化溺水警示教育。学校要在放学、放假前等关键时间节点,做好防溺水“六不”宣传,教育学生自觉远离危险水域,了解熟悉防溺水知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通过家访、电话、微信、印制《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重点做好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等离校时段的监护陪伴,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溺水
已是孩子的头号杀手
防溺水教育已刻不容缓
这一节防溺水课,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到,但老师家长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一初中生跌入灵东水库,被找到时已身亡
5月9日下午,钦州市灵山县一初三男生不慎跌入灵东水库,后溺水失踪。事发后,当地多部门以及救援队到场救援。
爱新救援灵山分队一名救援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水下地形复杂,当天他们一直搜寻至晚上,都没发现该男生踪影。次日早上,他们再次到现场搜寻,贵港、钦州、容县蓝天救援队共30多名人员也前来增援。10日上午11时许,有3人携带潜水设备下水搜寻。两个多小时后,在离岸约10米远、水下约两米深的一凹形处,发现失踪男生。救援人员将其打捞上岸,经医务人员确认,男生已无生命体征。
据了解,溺水男生姓陈,是灵山县一名初三学生。5月7日,陈某因在校打群架,经派出所教育,由家长带回家接受家庭再教育。
5月9日下午1时许,陈某与6人相约从平南镇出发,到灵东水库沙场段玩耍。下午3时许,陈某不慎跌入水中,同去人员报警。目前,灵山县有关部门正在处理此事。
事故令人痛心
也一次一次警示我们:
一定要加强防溺水教育!
防患于未然!夏季戏水警惕再警惕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预防溺水需要做些什么?一旦溺水如何自救?家长老师一起学习,教给孩子!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
青少年防溺水请牢记!
●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 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 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 在游泳前,要做好拉伸运动;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青少年溺水如何自救
青少年一旦溺水,首先要保持镇静,然后寻求自救机会。
●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路遇溺水少年应该如何施救
情况不同,手段也不同:
1. 如果还有意识,呼吸、脉搏正常:立即让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腿上,轻拍背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
2. 如果意识不清,有呼吸,有脉搏:要先清理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打开气道,让异物和水流出,紧急拨打120。
3. 如果已昏迷,无呼吸,有脉搏:应先抬起下巴,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后,保持侧卧位,等待120救援人员。
4. 如果已昏迷,无法唤醒,无脉搏,无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异物,抬起下巴,打开气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
切记:在120来临前,千万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在开始做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或他人已经拨打120急救电话。
注意!!!
如果是溺水造成的缺氧窒息,要先开放气道,再做人工呼吸,然后做胸外按压。
气道打开要做到: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心肺复苏要做到:「用力按、快速按、足够深」,至少100次每分钟,连续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压与呼吸比例30:2循环进行。
给婴儿做人工呼吸时,要用嘴巴覆盖住口鼻,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方式。
也不要只顾控水,而错过最佳供氧和恢复心跳的抢救时间!
另外,网上流传的「倒挂控水法」并不可靠,不仅难以排出呛入肺里的水,还可能会让胃里的水和食物残渣误吸进气管,加重危险。
花几分钟学会心肺复苏术,关键时刻能救孩子一命。
施救切忌盲目!这些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防溺水三字经
防溺水,六不准,牢遵守,定安稳。
看小河,多秀美,私下水,危险随。
水泥岸,直且立,力不支,无处栖。
黑淤泥,藏水底,如陷入,难逃离。
大河流,轮船行,水流急,波涛滚,
漩涡多,暗流行,被卷入,危险多。
不会游,远离水,同学邀,立拒绝。
会游泳,莫逞能,下水前,想亲人。
学救助,提技能,遵规章,享太平。
请提醒身边的人,你的一次提醒
有可能救了一个孩子!
甚至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