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 针对扶贫脱贫工作的督查检查考核,本应是“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的利器,却在不少扶贫干部眼中成了有利有弊的“双刃剑”。某基层一线扶贫工作者在网络上发声“距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间越来越近,我们还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大部分精力用于走访、填表、整改!”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困难新挑战,给本就任务繁重的脱贫工作压上了更重的担子。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给基层脱贫干部减负松绑,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干实事谋主业上。 规模要精简。扶贫一线有这么一句话“脱贫工作一比八,一个做事,八个查”。能够多部门联合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的,就不要单独进行,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更不能借督查检查考核之机进行旅游观光,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 方法要科学。不能过分强调会议记录、工作日志、信息照片等工作“痕迹”,不能让扶贫干部把精力消耗在写材料、编信息上。监督检查要多去乡间田头走,多向群众问,多听群众说,这样既能真实掌握扶贫工作开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又能了解扶贫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 问责要适度。适度容错,让出现过错的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不要因为一些小节就上纲上线,被约谈,被诫勉,被处分。更不能简单以问责代替整改,也不能简单搞终身问责。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下阶段工作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这意味着脱贫攻坚步伐不容慢,步调不容乱。都0202年了,“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让监督检查成为脱贫攻坚的“加速器”,而不是“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