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40|评论: 0

四川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6.3333px] 扎实推进土壤环境治理 飞艇计划微信公众号(接待v信:qiumen999或ph2ggde )
[size=16.3333px]  (一)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size=16.3333px]  加强耕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开展重点地区涉重金属行业排查和整治。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严禁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食用农产品。2018年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20年年底前,编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推进德阳市旌阳区、崇州市、泸州市龙马潭区等城市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推进西昌市、石棉县等22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整治,对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实施特别排放限值;推进德阳市、泸州市、凉山州3个省级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示范区和崇州市、绵阳市安州区、犍为县等8个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用地规划和供地管理,严格控制用地准入,强化暂不开发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2020年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
[size=16.3333px]  (二)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size=16.3333px]  加强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到2020年,全面建成垃圾处理系统,实现所有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大中型城市实现密闭化收运;完成非正规化垃圾堆存点整治。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
[size=16.3333px]  (三)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size=16.3333px]  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开展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调查。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能力建设,实施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清废行动。以德阳市、攀枝花市、凉山州等为重点,开展大宗固体废物调查整治,加大磷石膏综合整治,控制增量、减少存量。评估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生态环境中的风险状况,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出口,并逐步淘汰、替代。到2020年,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新增40万吨/年以上,危险废物产处矛盾根本好转,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基本消除。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到2020年年底,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size=16.3333px]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
[size=16.3333px]  (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size=16.3333px]  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45%,到2020年,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和落图落地,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省“一张图”,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保护修复方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评估考核,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size=16.3333px]  (二)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
[size=16.3333px]  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川南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开展重点工程造林、长江廊道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建设森林湿地草原生态屏障重点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逐步提高天然林管护补助标准。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1万平方公里。
[size=16.3333px]  (三)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
[size=16.3333px]  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政策制度体系。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调整和优化一批自然保护区,启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归省管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配强管理人员。到2020年,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保护和建设若尔盖、长沙贡玛、泸沽湖湿地及西昌邛海、泸州长江湿地公园等一批示范基地,开展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养还滩和人工湿地建设,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17个,新建和完善湿地公园60个,湿地保护修复2621万亩,营建河流渠系绿色生态廊道2万公里。推进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控平台。2018年年底前,县级及以上政府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遗迹等行为,制定治理和修复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开展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检查和“绿盾行动”,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限期整改到位。落实《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实施横断山南段、大巴山等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规划,建设珍稀濒危物种生态保护小区。切实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加快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改善和修复水生生物生境,强化重要珍稀濒危物种的就地、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基地建设。
[size=16.3333px]  (四)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size=16.3333px]  加强环境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制和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环境风险企业和污染物排放实施清单管理,划定高风险区域。严密防控垃圾焚烧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对接近或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实施预警提醒和差异化限制。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统一的环境应急预案电子备案系统,加强省、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企业环境应急装备和储备物资应纳入储备体系。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完善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城市放射源与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贮率达100%,提升突发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地质灾害次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size=16.3333px]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size=16.3333px]  (一)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size=16.3333px]  加强监管力量建设。加快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统一监管。按照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要求,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列入政府执法部门序列,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证件、统一保障执法用车和装备。健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跨地区环保机构,加快推行沱江流域等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积极探索依托公安机关组建生态环境保护警察队伍。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制,落实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到2020年,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全部明确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适应的监管机构及专(兼)职人员。
[size=16.3333px]  严格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生态环境质量达标地区要保持环境指标稳定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的市、县级政府,于2018年年底前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向上级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加快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按行业、地区、时限核发排污许可证,全面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强化发证后监管和处罚。到2020年,将排污许可证制度建成固定源环境管理核心制度,实现“一证式”管理。建立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健全严惩重罚制度。
[size=16.3333px]  (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
[size=16.3333px]  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健全环境保护税征收使用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与财力状况、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探索组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投资集团,设立省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基金。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对政府实施的环境绩效合同服务项目,公共财政支付水平同治理绩效挂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政府投入体系,保证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设施建设、日常监管等经费。健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营投入机制。完善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研究出台“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
[size=16.3333px]  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按规定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开展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生态环境权益的市场化、资本化试点,健全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制度,出台用能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建设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
[size=16.3333px]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建立范围更广、制度更健全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逐步提高补偿水平。探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补偿试点示范,研究制定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办法。推进横向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开展项目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合作。完善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深化沱江等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
[size=16.3333px]  (三)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
[size=16.3333px]  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快建立绿色生产消费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制定出台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修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鼓励支持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市(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size=16.3333px]  加强“两法衔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
[size=16.3333px]  严格监管执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强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司法移送等手段,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严惩监测数据造假、超排漏排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size=16.3333px]  (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
[size=16.3333px]  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建设全省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生态环境质量预警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搭建大数据中心,完善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统一信息发布。到2020年,实现盆地区域空气污染物传输通道全覆盖,重点流域、重点断面自动预警全覆盖,基本建成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责任边界清晰、天地一体、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size=16.3333px]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科技支撑。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充分运用高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的科研技术力量,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生态环保省级高端智库,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制订地方环境标准,开展环境技术规范和政策、资源环境承载力核算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推进环境健康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建设,编制省污染防治适用技术目录,积极开展环保科技项目示范。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平台。
[size=16.3333px]  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机构队伍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确保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协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全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专业人才,强化后备干部人才战略储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size=16.3333px]  (五)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
[size=16.3333px]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培育普及生态文化,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实现中小学、高校、职业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全覆盖。公共机构尤其是党政机关带头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推行绿色办公,创建节约型机关。开展重大环境决策风险评估,建立政府、企业环境社会风险预防和化解机制,推进邻避问题防范化解。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及时主动公开。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曝光突出环境问题,报道整改进展情况。
[size=16.3333px]  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健全环境保护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依法公开排污信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污染治理赔偿责任。全面排查工业污染源,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2018年年底前,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到2020年,实现长江经济带省域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监测全覆盖,并将监测数据纳入长江经济带综合信息平台。
[size=16.3333px]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加大公众开放力度,2020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有奖投诉举报制度。培育、发展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保护生态环境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