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巴中市巴州区民政局出台关于《巴中市巴州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其中,曾口镇的调整方案中,将显岩村、椿树村、硐坪村三个村进行合并,合并后,新村村名为椿树村。
作为硐坪村的一员,我坚决反对此合并,坚决希望保留原有硐坪村不变,理由如下:
一、地理位置原因
硐坪村处于龙城山脚,兴文新区边缘,大柏树村下方位置;显岩村与椿树村位于李家湾与祠堂湾处,太阳庙侧。硐坪村与显岩村及椿树村之间,从硐坪村一队水库向下走,需要走很长时间才到另外两个村,其中有一个巨大的山坡横在其中,海拔落差非常大,这样强行通过行政手段将硐坪村与其他两个村进行合并,显然没有考虑到地理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山川各异,希望在进行合村并镇的同时,切实考虑下山脉走向、地缘地形及区位环境的问题,不搞一刀切。
二、生活与风俗习惯问题
因上述地理位置原因,硐坪村与另外两个村在生活及风俗上也有差异,就拿最常见的赶集来说,硐坪村基本上90%以上村民都是到兴文赶集,而显岩村与椿树村,90%以上村民都是走曾口赶集。甚至在诸多风俗习惯问题上,也大有不同。
三、产业各异
由于地理位置影响,硐坪村与另外两个村在产业上也风格各异。因硐坪村赶集基本上是兴文为主,所以在产业上,基本上是以能够在兴文进行销售与交易的产业为主。如果笼而统之、一刀切之、大而化之,不考虑产业因素,将三个产业各异的村进行合并,再进行简单“产业重复模仿”,这反而会导致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走弯路、致富道路走慢步。
四、群众办事难
由于地理原因,将三个村合并之后,随着服务半径的扩大,最底层的基层政权、基层组织离农民越来越远,农民到村委会办事的成本不断攀升,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比如硐坪三社的村名到合并后的村委办事,至少需要2个多小时路程,得贴上半天的工夫,有时一趟两趟还找不到人,村里纵横广、海拔落差大,干部又分散,办个事情要分头找支书签字,秘书盖章,若是人生地不熟,更是难上加难。
乡村由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而发展与演化,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历史元素和自然形态。这是一个内在自然的历史进程,而非外在强行的主观模式。村庄合并必须尊重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我国地域辽阔,各个村的历史文化、区位环境、经济水平、产业特色、山脉走向、地缘地形千差万别,人口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匹配度也不尽相同。如需村庄合并,必须准确把握每个乡村的特色与优势,切不可推行“撤并数量越多越好,合并人口与面积规模越大越好”的工作标准,盲目贪多求快,用行政手段强行撤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