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92|评论: 2

[教育天地] 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国渠、太湖溇港、槎滩陂,这些许多人并不熟悉甚至读起来有些拗口的名字,都曾在我国水利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至今仍发挥着作用。古水利工程蕴藏了哪些智慧和经验?何以千年不衰?

探历史:古代水利工程满载不衰的故事

虽然不被人熟知,但郑国渠、太湖溇港、槎滩陂早已镌刻在史册,满载着不衰的故事。

“郑国渠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称为秦国三大水利工程,几乎是我国每本历史书都绕不开的水利工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告诉记者,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灌溉面积达280万亩,首开引泾灌溉先河,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历经岁月变迁,现称泾惠渠的郑国渠,仍灌溉着关中平原145万亩农田。

“湖州太湖溇港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占义介绍说,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槎滩陂则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建成后,周矩父子开挖灌溉渠道36条,使当时禾市镇和螺溪镇9000多亩田地变成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至今,古陂仍可灌溉泰和、吉安两县四个乡镇的4万多亩良田。

现智慧:科学价值与管理经验兼具

显然,仅有千年历史,并不能轻松敲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大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学习古人可持续灌溉的智慧。我国古水利工程蕴含了哪些智慧和经验?对现代灌溉工程有何启示?

高占义表示,古灌溉工程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河流特性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尊重和合理利用,工程管理体制则体现了受益群体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社会组织形式。从古灌溉工程中汲取经过历史检验的科学理念和智慧,有助于设计和建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灌溉工程。

“以这次我国入选的古水利工程为例,郑国渠设计合理、技术先进、管理可持续;溇港就像太湖铺展在内陆的血脉,调节着太湖来水和去水的平衡,兼具水运、灌溉等功能;槎滩陂设计合理,古陂设在河床坚硬、水流缓慢处,以免遭冲毁,并在陂上设置大小泓口,保证航运畅通。”高占义进一步介绍说。

在谭徐明看来,现在许多水利工程寿命很短,有的工程甚至运行不到十年就报废了。研究古水利工程,除了学习工程本身的科学技术价值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借鉴工程的管理经验。“水是农业的命脉,这一点在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当时会产生很多水事纠纷,但许多古水利工程却能延续至今,体现出其工程管理上实现了权责利的高度契合。此外,基本每个古水利工程都是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很多小细节都展现出大智慧。”谭徐明告诉记者。

看发展:适度开发是一种保护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太湖溇港并非浙江湖州特有,但湖州太湖溇港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代表并申遗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少地区的溇港已渐渐消失,湖州是至今唯一完整留存溇港的地区。如今,随着我国一些古灌溉工程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古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发展上。

高占义表示,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应继续深入研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灌溉工程遗产。许多古灌溉工程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改造过程中要合理地保护和利用。

事实上,申遗成功后,湖州市水利部门已表态将把太湖溇港区域打造成全国保护利用水利遗产的典范,泰和县也将斥资对槎滩陂进行修缮,以保护其山水生态格局,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历史内涵。

对此,有人担心,保护与开发是否存在矛盾。谭徐明认为,要保护好这些工程,首先要让人们知道其价值,让人们珍视祖先留下的遗产。而申遗成功的古水利工程,如果能做到适度开发,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凝结先人智慧的历史文化遗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5日08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4-2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价值与管理经验兼具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