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区”作战,不搞一刀切!四川将实行新冠肺炎疫情分区防控
2月14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13日新出台的《四川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类防控工作指南》,围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切实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四川省将根据疫情发展趋势演变情况,实施分区分类防控策略,即以市(州)为单位分为无现症病例区、散发病例区、社区暴发区、局部流行区四类地区,并不同防疫指导原则,采取不同的医疗救治、交通卫生检疫、人员排查和人群聚集限制、应急物资保障、市场供应和监管措施。
划分四类疫区
不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按照指南,四川将按照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发展态势,以市(州)为单元,分为无现症病例区、散发病例区、社区暴发区、局部流行区四类地区。其中属于散发病例区、社区暴发区的市(州) ,再以县(市、区)为单元,分为四类地区(分类方式同上),具体分区由各市(州)界定和动态更新。
按照指南中的划分标准,无现症病例区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无新冠肺炎病例,或最后1例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出院且14天后无新发病例。散发病例区是指新冠肺炎仅有个别或散发病例。社区暴发区是指新冠肺炎病例明显增多,发生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或出现持续传播,且1周内发病率在3/10 万至15 /10 万之间。局部流行区是指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迅速传播蔓延,波及该行政区内五分之四以上的县(市、区) ,1 周内发病率>15/10 万。
指南称,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依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高效处置”的原则,坚持分区分类防控、属地防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不搞“一刀切”, 不搞层层加码,提高疫情防控的针对性、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时控制疫情,严防疫情扩大和蔓延,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不同防控区域“战疫”措施各有侧重
科技日报记者在《指南》中看到,针对不同防控区域,其防控基本原则各有侧重。如无现症病例区将实施“严防输入、严阵以待”防控策略,开展重要交通枢纽卫生检疫,加强监测发现、预检分诊,规范发热门诊等工作,保证正常经济社会运行。
而社区暴发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防控策略,加强病例监测报告与传染源管理,暂停人群聚集活动,严格落实医疗救治“四集中” (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要求,确保重大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运行。
最后,在局部流行区将实施最严格防控策略,坚决切断病例输入输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措施,必要时依法采取停工、停业、停课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至市外、省外、境外等,确保群众基本民生和涉及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运行。
100条防控措施实行“累计叠加”
记者看到,针对不同区域《指南》中均给出了涉及组织动员、医疗救治、交通卫生检疫、人员排查和人群聚集限制、疫点封锁、应急物资保障、社会秩序、市场供应和监管等分类指导措施,共计100条。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上述措施实行“累计叠加”政策,即在施行前述防控区全部措施的基础上,再增加施行新防控区的具体措施。
如在防疫形势最严峻的“局部流行区”,将在继续实施此前各区全部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13条防疫措施。
具体包括在交通领域:所有进出路口无特殊原因不准车辆人员出入;全面停止区域内公交、地铁、轮渡、中短途客运等公共交通运营;关闭火车站、 机场、汽车客运站、港口码头等所有运输场站进出通道,除防疫人员、防疫及民生保障物资外,一律不得运输;实施严格交通管制,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区域内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
在疫点和疫区封锁方面,对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居民小区、院落、单位、企业、场所等,予以封锁,限制人员流入流出;对确认为局部流行区的县(市、区) 划定为疫区并实施封锁,对该区域全部居住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观察,封锁期间一律不得外出;除工作必须和生活补给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疫区。
相比之下,在未来的无现症病例区,《指南》提出,在经济活动方面,可在采取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尽快组织企业自行复工复产,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酒店、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药店、餐饮、理发等保持正常营业,合理安排营业时间,严格实施场所消毒、人员体温检测等措施。同时,通过错峰上班、弹性工作制等多种方式,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密度。
在社会秩序方面,建立日常清洁、消毒、通风、体温监测制度,坚决防止带病上岗。按有关要求,有序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开学开训。开学前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场地、人员、物资等防控准备工作。高等院校复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学校、托幼机构对全体师生进行健康晨检、午检、因病缺勤学生的追踪随访和登记报告,对外地返校师生进行排查,对来自省内外疫情较重地区师生实行14天居家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