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798|评论: 8

[教育天地] 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不该让孩子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不该让孩子背观察者网 2019-10-28 10:0

“有的书本绝大部分是糟粕,有的整体是糟粕,还是抛弃为好。比如《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全书充满了封建奴化思想。”

据澎湃新闻10月27日报道,近日,中学语文教育名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有人一味提倡阅读量,却不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是一种走偏了的形式主义。他直言“伪教育”会把学生的才气、兴趣、创造力磨掉。

作为中学教育名师,李家声已经退休多年,但却时常出现在北京四中,不久前他还给高一人文班上了古文专题课,本月底还将同他们一起游学四川并讲苏轼;作为北京西城区教委聘请的“导师团专家”,他过去在北京56中、北京15中等中学做教学顾问,今年是北京七中。

对于语文课改,李家声表示,自己有“一千种焦虑”。他希望,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今天,语文教育能真正走上正道——即通过“高贵的语文教育”,让学生真正明事理,明白如何做人,这才是目的。而不是通过各种“学习技巧”与“应试技巧”让学生拿高分、上名校。

“心眼好,学养足,比什么都重要!” 李家声说道。

在他看来,高考古诗文背诵量大幅增加会伤害语文的“魂”,李家声认为:“简单粗暴地强调背诵,还是一种灌输教育,是很落后的。”

1.png

谈及背诵,李家声还提到他朋友孩子的故事,一个九岁半的小女孩,能流畅地背诵《孟子》《大学》《中庸》,“太可惜了,她把这么好的心智都用在这上面了,而且她形成一种僵化的东西。僵化的东西妨碍了她的思考、思维和接受新的东西。”

“我们现在应该侧重创造力、创新力,所以,机械化的灌输、机械化的记忆,其实很坑人。”李家声补充道。

对待传统中华文化,李家声表示,要用“扬弃”的态度:该发扬的发扬,该抛弃的抛弃。“有的书本绝大部分是糟粕,有的整体是糟粕,还是抛弃为好。比如《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全书充满了封建奴化思想,跟我们目前提倡的价值观与创新精神相违背。

2.png

李家声坦言,语文学习要培养实际能力,背诵只是学习的一种入门方式,背诵本身并不是目的。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到现在很多人都理解错了,错在那个‘而’上,把这个‘而’看成是并列,温故和知新是一样的,其实不是,这个‘而’表示递进,温故,而且要知新。”

他指出,语文教育的实质不是记住事实,而是训练思考、激发高尚的情感。思考、情感与创新表达才是语文的魂。语文教改在明确目的上首先要实现转变。但现在很多东西仍不合时宜,还在走形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10-2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说的有道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10-30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是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值得承传下去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9-10-30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19-10-3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历史文化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10-30 18: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塞不流,不弃不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发表于 2021-10-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发表于 2021-10-2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而知新”有四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合并这四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汇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发表于 2021-10-2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正确认知(知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验证,提取,焠炼中得到,千淘万滤始得金,吸取古人写的书本的营养,也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发表于 2021-10-23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家’人,公有理、婆有据,听谁的?
古文,不管经典还是糟粕,那年代老者特喜欢。村小读书的时候,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端坐讲台,经常“之乎者也”一个人吟唱,像读祭文一样,拖声压气的。抽到你背诵不出来书本上该背诵的,荆竹条子打得你双脚乱跳。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