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966|评论: 2

[梨乡杂谈] 话说苍溪老城之“应声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0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天,我的老同学在内西街的魯西肥牛设宴,托我届时再催一下。我的同学,都是些老城的街娃,而魯西肥牛,正在老城的范围之内,不想在电话上说地址时,大家对内西街却不甚了了,于是,我说,就是炮台拐儿那。这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炮台拐儿,自然是有炮台的。不过那是旧时,许是在清朝时的。
       其实,我说的炮台拐儿,可能还有个大家不知道的称呼“应声台”。
       五十年代我们老完小的赵老师,有篇发表在一九八三年苍溪文史资料选辑上的文章,是这样描写应声台的:“城墙西北面的转角处,有备瞭望的方台,在台上高呼可以听到龚家山鸣谷应的回声。”       我想,西魯肥牛所处的地方,应是当年应声台的所在。严格地说,是在其对门,因为魯西肥牛的位置还在老城墙的下边。
       现在来把它的位置再说一下:东面是老城有名的什氏百户陶家巷,南面与烟丛寺隔河相望,西面是千佛寺,北面是龚家山(那时还没有瑞的金穗花园,那一带已属城外的乱葬坟)。
       陶家巷,因明初以来所居住的为陶姓人而得名。因陶姓人明代先祖十世袭六品“百户”军职,授昭信校尉以晋,所以,又名“什世百户巷”。 其实,陶姓人自明代初一个叫陶景初的以武功授百户镇守苍溪,举家从浙江金华府城迁来苍溪,到民国末,已发展到十九代计3万余人,除少部分居住苍溪县城陶家巷外,其余分住在苍溪县的百利坝、回水坝、荞子坝、杜李坝、赵公坝等五坝,亭子溪、金钗溪、柏溪等三溪,青盐沟、麻溪沟、金华沟等四沟,以及白鹤、伏公、茶店、高桥、槐树等铺。历代陶姓人以武卫国,以诗书传家。
       烟丛寺在城南少屏山腰,与县城隔江相望。民国《苍溪县志》载:“烟丛寺创建最古,历宋、元、明、清皆称胜地。”北宋诗人文同过苍溪《登少屏山烟丛寺》诗中有“层岩抱林木,有寺藏葱倩”句。明正统年间(1435—1449)官居苍溪的刘丙在《游烟丛寺》诗中有“高阁面山云霭霭,曲栏临砌草芊芊”句。明嘉靖间曾任湖南省常德府同知刘珩在《重修烟丛寺古路引》云;“江城南献,有古兰若,夙称招提,山明水秀,林木葱茂……迩来资于毕方,剥于牛牧,不惟濯濯其形,即金绳觉路,亦且圯崩,令人逾踔不可步…。”证明,明正德前,古烟丛寺已罹劫难。现存的烟丛寺,为四合院木结构建筑,计正殿三间,前殿西转角一间,天井面积为66.06平方米。正殿大梁书“大清光绪……”字样。寺中有泥塑儒、释、道三圣及千手观音、十八罗汉像,“文化大革命”中全毁。寺周古柏郁郁苍苍,林荫蔽道。静中幽趣,游人忘返。  1983年4月,苍溪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丛寺的对岸(也就是炮台这边的下边)是新街。据史料载,新街曾有过两次火灾。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农历二月初七晚上二更天,新街余家水道子附近人家起火,一直蔓延到南门城壕鸡毛店始熄灭。计烧毁瓦房草房共100余间。鸡毛店笑纳弱病残人员,只好迁往老人院居住,新街的灾民,暂住千佛寺内。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3月18日中午,新街一李姓人家起火,其时正当午时风,风向由西向东,彼时新街全系茅草房,风助火势,火舌长20丈,顷刻间燃到西门新市场(今人才市场)处才告扑灭。
       我想,两次火灾的惨烈,就是当年新街房屋多半是茅草盖顶、篾笆当墙的原因。
       火灾,给这新街蒙上一层神迷的面纱,老人们说,火灾,是因为将原来在东门底下的火神庙中的火神,搬到了千佛寺,惹怒了火神才引起的。
       关于千佛寺,史载是由乾隆十六年(1751年)邑令程嵀为迁建鹿苑寺而新建的,而鹿苑寺之旧址,则改建为文翁书院(今苍中校)。
       上世纪50年代,苍溪中学师生,肩挑背磨,将乱石嶙峋的龚家山,开垦成200多亩的园艺场,学校成为全国拥有最大学农基地的中学之一,坚持开设劳技课60余年,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勤工俭学、三个课堂全面育人、农科教三教统筹、通过农业科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劳技教育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被评为全国劳技教育先进集体,成为全国教育的一面红旗。
       现在,“应声台”的左邻右舍除烟丛寺外,其余的全是面目全非,变成了油路绿地、高楼大厦。
       我想,知道这个名字的,应该是古稀老人了。当然,喜欢研究老城历史的年轻朋友除外。

       2019-9-1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五十年代我们老完小的赵老师,有篇发表在一九八三年苍溪文史资料选辑上的文章,是这样描写应声台的:“城墙西北面的转角处,有备瞭望的方台,在台上高呼可以听到龚家山鸣谷应的回声。” 应为:五十年代我们老完小的赵义成老师,有篇发表在一九八三年“苍溪文史资料选辑”上的文章,是这样描写应声台的:“城墙西北面的转角处,有备瞭望的方台,在台上高呼可以听到龚家山、北门沟山鸣谷应的回声。”

发表于 2019-9-2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