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913|评论: 3

[自度随吟] 我心中的天府雄州人文博物藏馆聚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谨以此文为迎庆建国七十周年暨东灌伟业五十周年
                我心中的天府雄州人文博物藏馆聚落
              ---让亿万川蜀先民的历史丰碑与千古夙愿永远有声有形                                 
                                               冷林熙         
        素有“天府雄州”称谓的简阳地域,已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展现著称于世。古迹名胜,多而珍稀。区位优特,交通便捷。人口稠密,物产丰晟。历史人文,广博深厚。万千风情,特色显有,遐迩闻名,誉满神州。   
       在天府中川广袤丘陵沃野之间,简阳是个拥有人多地广,而极具农耕传统特色风貌,和厚重历史人文的代表性地域。尤其正值当今,经济社会形态新旧转换,交替幻变之际,选此胜地,兴建一个载记百代先贤,献身家国的丰功伟绩,再现古今典籍物象的博物馆藏。这不单于简阳本身,而且对四川,乃至更大范围之人文史籍抢救传承,育人励志,其意义都是十分深远巨大,而不可估量的;是尊天道与地理,趋史势而顺民意的;也是应当及时而为,不可动摇与推诿的。
                
一、其构想的由来和多方借鉴比较之信心获益   

       早于2006年,由于受到一些地方,创建人文博物藏馆,变废为宝,化腐朽而为神奇的启示,笔者在撰写《龙泉山“一山三湖”旅游开发创思》系列文章之一《世界水利之最,中华文明之花》中,就曾向省市各级建言:“在龙泉山东麓创建一个高规格、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水博物馆或科研所院以集“都江堰龙泉山”的农水人文之大成,变单一的水利为复合多利,长远广利。乃至博大精深,无与伦比之伟利、奇利等等。”      
       一年之后,眼看都江堰管理处,抢先建起了少有涉及东山灌区的纪念馆。我又写出“千秋伟业载雄州”专文,重申了在简阳建馆的具体建议。特别是,在付梓建川博物馆征集我的《赋韵天府》和《安仁古镇赋》等“三书一文”时,我便结合都江堰、大邑县,红旗渠等地,建馆情形的借鉴与比较,渐而更加深入地认为,在简阳建兴综合性的人文博物馆,其基础条件,并不比大邑安仁和红旗渠乃至都江堰等地都差。而且,就其建馆地域的主要相关因素,特别是综合辐射效应与潜在的生发后劲等方面,简阳都大有过人之处,甚至或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诸如,人称“洞渠湖库遍简阳,西部江南出山乡”的"三湖一山”胜地。其水天广域,竟比西湖都大三四倍。所言简阳名湖景观,在四川排名第二位,那只是仅以三岔湖单独而论。如以整个龙泉山工程之若干湖群库域论比,无疑堪称天府之无双无二。这样冠盖天下的“碧波无垠,烟海浩淼,水天奇幻,美不胜收”的景观,以及它背后,博大精深的人文华章。则是号称“千年第一镇”的大邑安仁这样的名胜之地都无法相比的。      
       尤其是,“简阳人民历十年之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开洞掘湖,功贯千秋”的精神气慨和旷世壮举。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不朽意义和人文价值。则更是那些,没有亲历亲为之地的人们,无论怎么也难以想象和体验的。所以,其丰富多彩,贵不可估的人文财富,堪称非简阳博物莫属的镇馆之宝。      
       就近现代军政史誉而言,大邑安仁同简阳三岔,虽然都有“三军九旅十八团”的史称。而从古乾封到三岔古镇,这人称“小成都”的地方,所积淀的历史人文,远比前述之各地,都更加深厚广博。虽然,因建天府国际机场之需,三岔湖区12乡镇,于2016年划离了简阳。但是,作为历史,尤其是,作为简阳千秋伟业的东灌史籍之重要组成部分。他永远是简阳和成都乃至全四川的无价之宝。前不久,我所写的《古镇新湖贵无价》的古风诗赋,就清楚地阐述了这不可辩驳的事实与道理。                                
                                       新湖古镇赋并序      
      ---冷林熙 文集(下卷)《赋韵神州》“西南篇”撷选    
       国史悠程,时至西魏,简州下辖婆闰县,所治之乾封镇,时为商贸及物资集散盛地。唯因区位特优,经济发达,人文兴荣,北宋时期,竟有许奕为代表之状元官吏羡世。后乾封镇虽渐衰落,而与其临近之三岔镇,则便代之而起。其繁华盛况,比昔日乾封,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古镇三岔周遭,出过六个军长,人称三军九旅十八团。以致简州声名,亦不胫而走。叹抗百年大旱,淹镇造湖,感慨万千。故而,于其惊世骇俗之前世今生,聊以古风诗体为赋:

雄州风光如锦霞,千古秘籍颂三岔。世人只道湖山美,岂知圣宝藏水下。
乾封三岔通四海,六大会馆连万家。自古号称小成都,文武商雄三岔坝。
从来斯地多豪杰,军三旅九团十八。时空穿越千余年,沧海桑田放牛马。
宋州明县空留名,古镇嬗变湖底厦。旧集闹市多壮美,谁料而今养鱼虾。
废镇造湖痛割爱,万世功业继生发。简州胜地豪歌劲,群英雄风震天涯。
百万人民心血汗,浇开中川水利花。渠库串珠梦早圆,西部江南人人夸。
四倍西湖百余岛,开发前景冠华夏。放眼今日新镇貌,湖光山色美如画。
緑波碧浪影日月,清溪灵泉绕谷峡。游艇舻舫赛风流,青山亭楼比挺拔。
避暑倩莊隐丛林,水上公园多潇洒。骚人墨客吟诗赋,红男緑女度蜜假。
鸥鹭旋飞起歌舞,鸳鸯戏水羡野鸭。湖滨柳岸垂钓乐,寻常人家品幽雅。
万象岛景四时秀,千宗风情众口夸。更有丹景名山配,古弦今韵箫笛琶。
醉赏胜地增神气,故土山乡开奇葩。仙境诱携八方贤,若鹜趋临出幻化。
跻身天府大新区,千古雄州更嫣姹。全球长空近咫尺,国际机场座芦葭。
大道至简阳光普,人文精神播芳华。川蜀明珠添神韵, 古镇新湖贵无价。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三湖一山”中的另外两湖,尤其是“翠屏湖”所连接的十三里隧洞,人称“地下长河”,“南方红旗渠"“简阳幸福工程源头”。它背后的故事多而神奇,震惊中外,还远比三岔湖都要壮美得多,感人得多。(祥情还可请参见,简阳五指山下古稀诗赋名家,苏文杰老师所写20万字叙事长诗《龙泉颂歌》)             如果从简阳人文名家,新老里手的各类作品来说,我们对博物藏馆的兴建与前途,也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的。且不说简阳两千年长史,千千万万雄州人民的人文厚献。也不必讲四状元,九进士,德山宣鉴,付元天,罗淑、周克勤、李鳴生、刘中桥、胡其云、蒋向东、张存智、陈学明、黄红武、徐正唯、贺林飞、陈水章、杨晓愿等等,众多才俊名家和广大简阳无数志士文贤,浩如烟海的文宝典藉。就拿近年来出现的各类新人新作来说,也令人欢欣鼓舞,群情振奋的。               

                                       天府雄州隽彦赋         
                    ---冷林熙文集第三卷遴选

天府雄州多隽彦,恰似繁星满云天。汉唐宋元明清事,翰墨素笺化锦卷。
诗词歌赋如江海,代见后生承前贤。三溪进士九连榜,比肩三苏成美谈。
四大状元震朝野,千古耕读树典范。先期革命闯南北,蒋家女将文武全。
画界骄子华微刺,悲苦命运令叹惋。九名作家珺琼丰,罗淑克芹鸣生显。
付恒中桥共其云,红武水章杨小愿。毛峰远明两教授,教学著述皆非凡。
博导业绩遍神州,桃李芬芳果满园。简阳史家徐正唯,山水人文纪雄篇。
抗日老兵李雯章,人生如歌震教坛。清忠应贤弟子多,德艺岂止画界瞻。
雄州丰碑捍卫者,首數教界陈永乾。引领名校赖德艺,传承青史志弥坚。
一代天骄难尽数,几度风云催新瑗。三位赋家专著广,古雅美文开生面。
辞乡赋市秀中华,赵冷苏君同领衔。乐坛高人彭潮溢,戏歌曲器皆精湛。
更有研探美文多,佳作不无中外煊。美术名家付正江,一身绝技澍艺馆。
志龙炳林两画家,匠心独运开生面。惊世名作如春笋,美学艺苑花果繁。
聪仕銀木两校帅,书艺诗赋活色鲜。邓仲自幼多才艺,坎坷人生苦变甜。
歌曲旋律抒情怀,邓佳云逸徐基坎。周兰著述堪等身,才女何曾只做官。
良浩建新肖宗材,血泪史章忆东灌。祥奇书艺声誉高,参会领奖上国殿。
承烈钦元陈应焕,高雅志趣融诗联。鸿煜宣培领书画,书协惠民乐承担。
子元人生漫漫路,文章书法慰祖先。成林亮星企业家,文经并驾过五关。
向东存智与学明,文史名人两编篡。诗文戏歌笔下花,各领风骚省市县。
昌宥晓旭王炳荣,诗文小说香芬远。玉成惊出新才子,佳作美誉万民侃。
大难不死叹李康,才艺淑女通管弦。作协隽秀林兰英,诗文清丽而柔婉。
巫英诗赋典雅味,雏凤清声丹景山。黄承磨难立奇志,农民书家美名传。
常见拍客陈云均,发奋写照家乡赞。他乡怀故鄢丹萍,锦绣文章情意酣。
更有奇人高亚夫,诗情画意抒夙愿。昆虫称霸大世界,惊天命题创奇观。
平凡领域写华章,含英咀华味无限。巨匠名家出简阳,圣地高贤挂桂冠。
州县市史千古悠,挂一漏万总难免。恳请乡亲多谅甚,共庆星辉照阳安。

       人称简阳拍客的陈云均,花了好几年时间,徒步走遍简阳所有乡镇。获取了六七万张照片,这不正是,在为未来博物聚落舔砖加瓦吗?      
      玉成才子巫昌友,以他清新独特的诗文华章,把半个简阳的古今风情写得活灵活现,有滋有味。俨然早早践行着给简阳人文博物,创开一条“诗文泛土香,农人闯雅堂”的新风新路。   
      简阳武庙乡青山村,青年女诗人巫英,常以诗词歌颂号称西部江南的家乡美景人文风情。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若能尽早汇集于馆内展示,该有多么好的大众启迪效应。      
       青年作家王炳荣,早就用他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随时记录着家乡特大国际机场,从酝酿、起步,到规模渐开的一幕幕让人魂牵梦绕的情景;一点一滴地为展示雄州简阳,这一历史性大跨越,作出了喜人的预演,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简阳乡村青年书法家黄承,以其多才多艺,豪放情怀,广交世友。不少国级、省市级大家学者都慕名而拜访。他的大量作品,书友文朋,无疑都会成为未来博物馆藏的上佳之品和人脉纽带。     
       而以赵克伦、苏文杰、冷林熙、巫银木等著名辞赋家,所领衔的“辞乡赋市”。开创的让古雅美文,革故鼎新不拘一格,走进乡村,走进寻常百姓之家的时代新风。其长达十余年的探索进取,数以千计的辞赋诗文作品,惊世骇俗的创新理论,七彩纷呈的风格特色,乃至还有大量外国题材的运用,辞赋回文的尝试,等等。都可于全省内外堪称不见其双的一流人文景象。这些早逾古稀的老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惊世骇俗的作品,早已成为我心中博物藏馆的亮点。      
      作为长期从事党史,地方志研究和东灌工程直接参与者的施建新同志。几十年的书文积累心血硕果,不少都可以成为未来收藏传承的不朽史料和滋益心灵园圃的雨露林泉。更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些杰出人文传播者之间,居然还有在校的初高中学生。
      大家不妨看看,在四川简阳论坛“麻辣社区”以及“资阳大众网”,有个叫“kuik”的十四五岁的小青年。常常发出图文并茂的帖子。其中,不乏高质量反映古今简阳人文风情的佳作。一叶知秋,由此可以想见,我们的博物藏馆,永远也不会缺少踵事增华的后续之源。它一定会像一座长青叠緑,充满生机的秀山碧嶺一样,万世灵光,长盛不衰!      
       若进一步道古说远, 则还有东起简乐边界的涌泉镇,西到龙泉山脉一带,南至养马三星,北接镇金董家埂,遍布简阳四方的丰富古蜀遗迹。则更是其他许多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           
        再看革命战争代,则有革命教育家赵君陶简阳建党、抗日等革命活动。有三岔军政要员投身川军,出川抗日的史料事迹。特别是,还有解放建政之时,解放军由南向北途径简阳龙泉,直抵成都,一路英勇激战不断;包括简阳“征粮剿匪”,平敉“三三暴动”,军民团结,壮烈鏖战等等。(于后面将有祥诉)也都是简阳博物收藏之独有,而又不乏代表性和广泛传播性的历史人文典藉。     
       至于,简阳之地广人稠,“居川中而摄八方,担成渝而望三江”。多维交通,如网如织。文化名家,多而善宣。使整个包罗万象的简阳古今人文,辐射层面之多维,影响范围之广大,也是一般地区难以企及而相提并论的!     
      总之,简阳优势多多,难以尽述,只待越来越多的有志有识之众,自感自悟而认同之!当然,简阳也有自己不足和劣势。要不,这博物馆也许早就有人抢着兴建了!
            
二、博物藏馆的结构设置与其内容展示形式      

       随着对简阳历史人文的深入了解与全面认识;尤其结合思考。我则渐感,原有的仅以龙泉山水利工程纪念为内容的收藏博览设想太过单一,应当予以改善扩充。就其既从实,又从全;既顾当前历史人文的抢救性,更瞻文化文明长远建设的渐进性特点来看。这个堪称“天府雄州人文博物聚落”的藏馆,至少应当包括这样六七个分馆。即:“一山三湖”水利工程,传统农耕农家,民风民俗非遗,革命战争历史,古蜀阳安简州文明,古镇古街古村落,名人名家名作”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对于“天府之国”千秋农耕伟业,和成都“东进新创"的大县胜地,传承发展之典型性,代表性。
      而其人文博物展现宣传的形式,则既要有文字篇章的故事性表达形式;又要有,照片摄影,雕塑绘画,实物音像传播形式;还要尽可能早地运用电视、电影等有声有色,生动鲜活的形式;甚至用最新光电科技演绎的野外情景戏剧表现形式等等。以致使我们的博物藏馆,成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受教启发,娱乐释怀,念想感恩,提振升华的精神家园,人文胜地;成为知识智慧的海洋,志向追求的长河,情怀境界的天穹,成为艳羡八方的聚宝盆,琢玉场!           当然,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博物聚落兴建,是有主次先后,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长期过程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对其中重要而紧迫的项目,是再也经不起拖延推诿的了。比如这"一山三湖"纪念馆。从“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议题、口号的提出,到都江银流穿山来,已是50多年了。当年的水利战士,不少已经过世。那些用生命换来人民幸福的英烈陵墓,早已成了人迹罕至的荒郊荆丛。所以,人文抢救的呼声日夜高涨。
       回想当年水利勇士们牺牲的壮烈情景。许多人都伤感不已,甚至潸然泪下。深感愧对他们,愧对子孙后代。发誓必须尽心尽力,将英烈们的业绩精神,永远传承念记学习。对119位英烈的精神品格。不妨仅举三例故事。让大家见而深思,其间之大道天理如何?!
       1、当年,由铁二局派来支援工程的李文德同志,是在隧洞放炮后,为了避免跟进的民工遭受危险。他奋力张开双臂,把大家拦住,自己一人迎前撬顶除去危石,结果被一巨石砸在头上而牺牲。
       2、最先上山开打隧洞的贾家营,三连炮工班长杨代兴,也是在检查哑炮时,不让所有战友近前,而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以致成为东灌工程第一个以生殉职的农民英烈。
      3、简阳朱氏名人,东灌功臣朱亮兴,挥泪记写的石盘水库英烈故事,更让人情怀激荡,久久难平。当年的猫鼻梁水库一炮震天,血肉横飞,田地里,树枝上,到处肢体、皮肠,惨不忍睹,悲壮之情令人动容。我在颂赞以朱亮兴、毛文正为代表的一代农民英雄时,在早已发表的600多字古风长诗中,专门加了这样一段:“带队鏖战猫鼻梁,目睹放炮出惨案;血肉横飞肠挂树,哭伤悼友志更坚。任尔生死考验多,为民造福义无反。强忍悲痛告战友,工程不完家不还”。其间,不论有多少教训应当记取,还是本该肯赞当年勇士。在极端落后困苦的条件下,那全国军民都奉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哪怕再过千百年,也是可歌可泣的,更是不应该规避和忘记的!     
       同理,对那些,顶着动乱年代的腥风血雨,重重高压,而百折不挠,大胆决策,始终支持和参与东灌建设的各级领导。也等着在纪念馆中,把他们尊为造福民众的功臣贤良,树碑立传,甚至塑型雕像的存念表彰。


        按:都江千古流,穿山溉简州。血汗幻百宝,精神永不朽。包括天府空港城,所属原简阳十二乡镇先民在内的,龙泉山东灌几十万水利战士 ,五十年前,几乎全靠最原始的土办法老工具,兴修了以“三湖一山”为象征,而震惊中外的“东灌工程"。不仅改变了川中人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悲苦历史命运,也为当今天府蜀都“东进”发展的雄图大略 ,提供了先机,开拓了新面。文中所列“可敬可爱之人物”,就是无数东灌杰人的部分代表。  


                                                                写不尽可圈可点的东灌人                                                                          
                                                        (永前  晨曦 )  

                                           雄州自古出英贤,农工军民绘锦卷。
                                           千秋伟业东灌歌,胜似天籁撼仙凡。        

       福贯天府半壁河山,誉满神州东西南北的简阳东灌水利伟业,从它的酝酿勘测,论证规划,到开工建设,艰苦奋战,再到管理整治和配套完善,形色塑美,直至人文发掘,精神传承,英灵祭奠等等,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非凡历程中,涌现了不少在台前幕后,无私无畏,可歌可泣,舍生忘死,呕心沥血,献计献策,矢志不渝,敢想敢干,开创为先的英雄义士与优秀人物。有道是:“可歌可泣东灌人,千秋伟业见精神。壮举不过三两件,情怀感动千万民"。
     在难以计数的"可敬可爱的东灌人"中,先行列出的有:
      一、1966年9月贾家区(当时叫前卫区)五指公社水利员黎成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简阳井田乡保送四川省水利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后被县水电局派驻五指公社。在县局召开的业务会议上,他根据自己受贾家区委派遣,组织四人小组,勘察龙泉山东风渠的情况,第一次发言提出;“我工作的地方,就在龙泉山上,睁眼就能看到,从都江堰引到的东风渠的水,早已自流灌溉到了面前的山脚下。为什么不可以用打洞穿山的办法引到川中,首先解决简阳十年九旱的大灾大难问题?”一句看似平平常常的话,却致石破天惊,终于炸开了简阳百万人民”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旷古思路。
      二、在当时的特殊年代里,如何酝酿决策?是否批转贾家区、三岔区和县水电局相继送来的请示或报告中,先后在简阳担任主要职务的陈涛,姜寿生,以及军队支左,时任县革委领导的曲仁才同志等,都是顶着种种怀疑反对,阴风暗流的严重阻碍与压力,冒着受批判,被打倒的政治风险,以解老百姓遭受连年干旱的苦难为重,而贸然大义大勇,作出决定,向地区呈报兴修龙泉山引水工程的。他们虽不是亲自上山打洞修渠的水利战士,但他们也无愧大家公认的“不是东灌人,胜似东灌人!”
      三、1969年7月3日,内江军分区司令员,地区革委主任陈崇礼,签字批准:简阳县革委关于在七个勘测方案中,选定于双流县小堰口开凿隧洞的报告。此为当时简阳直接领导之第一人,首先支持龙泉山水利工程。
      四,同年8月10日,以文革前的县委常委,农林政治部主任(东灌主体工程完成后任县委组织部长)的杨昌尧为首的第一批东灌指挥部干部,共八人领先。向贾家区革委借了20元开办费,再借用贾家中学的空教室作办公地点,便开启了东灌千头万绪紧张繁重的前期建设工作。
       五,9月29日四川省革委主任,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路经简阳,在听取东灌工程回报会上,当场表态对龙泉山水利工程坚决支持。并即刻答应,请铁二局派人支援。他是对东灌工程最先表示大力支持的最高领导之第一人。
       六,1970年2月穿山隧洞工程破土动工。在开凿第一口斜井中,贾家三岔区民工共同组建的老二营,太平连炮工班长杨代兴,因顾及战友安全,只身排除哑炮,不幸当场牺牲。以致成为东灌工程119名献身者中第一个”为民造福,义舍自我“的农民英雄。
       七,1972年初,东灌主体工程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国家水利部钱正英部长来东灌视察,并现场办公,帮助诊断工程隐患,解决工程难题。她是中央机关专家型最高领导亲临东灌现场之第一人。在她的影响带动和感召下,各省市参观学习团队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连不断来到东灌。大大鞭策促进了工程进展。
      八,从首期隧洞主体工程开工,到湖渠配套工程结束的十余年时间里,一直担任工程党委主要负责人,并长年战斗在工程现场,乃至为了坚守岗位,多次把全家人都带上工地过春节,当数第一的是,工程建成后,升任县委书记的陈元忠同志。
       九,自受命危难,上山担任工程指挥长的第一天,就率先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农民的羊圈里办公睡觉,指挥千军万马,万难不辞,无往不胜,成就不朽伟业。让简阳人民有口皆碑,被大家誉为首屈一指的当代李冰式人物。他就是,后来担任简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的陈启林同志。
       十、东灌工程副指挥长庞征同志。文革前先后任地县水电局长。是简阳最早的专家型领导干部。随军南下前,他就学过水利专业。因转战南北,一度断失了党组织关系,任职收到严重影响。但他不顾沉重的政治压力,仍然积极带头,参加东灌工程。在工程测绘,施工等各项技术指导方面,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责任。工程结束后他担任副县长,直到退休。
       十一、曾任工程副指挥长的郑子良同志。是中铁二局支援东灌工程的61人小分队的带队干部。专门负责引水隧洞开凿的技术指导。在两年半时间的艰苦鏖战中,该队工程师王善春,利用休假时间,义务组织民工骨干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术人员,以解工程燃眉之急。在井下进洞施工时,郑指挥长言传身教,带领二局技师,手把手地教授隧洞民工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因现场保护民工和处理意外事故,在先后有李文德姚仲伯两名二局技师,不幸牺牲的情况下。整个小分队,与同内江红卫煤矿,省水文地质队,铁道部431厂等单位技师,仍然没日夜地坚持战斗,直至隧洞全线灌通。
       十二、原简阳县武装部长,时任内江军分区驻东灌宣传队队长夏光作同志。他是军分区驻东灌军宣队里,近十个县团职干部里中最年长的老部长。但他所担负的任务又最重最繁杂。不论是前期的后勤保障,资金材料组织;还是后期的死亡伤残抚恤补偿,都使他不得不出差最多,受苦最多,留守工程的时间最长。都说"夏部长在东灌,硬是跑了遍千山万水,求遍了千门万户,说尽了千言万语,吃够了千辛万苦”。
      十三、严绍全同志。时任内江水利勘测队长。也是龙泉山隧洞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从设计到施工,从安全到质量检测,从流程改进到技术创新。他仅靠一台手摇计算机,达到了万分之几误差。神奇般地彻底破解了,普遍流行的“打不通,斗不陇”的疑惑思潮。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十三里隧洞,零误差顺利贯通的神话。其所达技术水准之方法,当时还被编入成都工学院有关专业讲义。
        十四、金鉴同志。时任四川省水利局副局长。他是分工负责龙泉山工程的专家型领导。对隧洞主体工程的和后续库区建设有其独到深远的前瞻思考指导。隧洞刚一通水,他就首先提出“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思路。把原设计的20个中小水库创改成只建一个三岔大型水库。并经他认真比对核算。反而找到这个水位较高,造价少,蓄水多,灌面大的最优建库方案。很快引起上级重视。迅速將三岔水库定为国家一级工程和省管工程。这一科学决策,为成就三岔湖的“天府明珠”之天下美誉,打下最好的基础。
         十五、原水电厅副厅长谢成荣。在龙泉山隧洞主体工程建设期间,他是省水利局派驻简阳,支援龙泉山工程的技术组副组长,具体负责最艰巨的龙泉山主隧洞,张家岩导流洞和郭家沟,灯杆堡等斜井工程,以及东风渠南干渠六个渡槽的技术指导。为隧洞工程拓开新面,加快进度,提前贯通,有过突出贡献。他担任副厅长后,对东灌工程的关心支持也很大,很到位。特别是,对东灌“三湖”防范白蚁的整治,就是在他的直接关怀下,采取副坝三面光措施,使之再也不长思茅草了。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蚁生长的祸根,保证了水库堤坝的长久安全。
      十六、原简阳县委副书记陶文忠,从家乡公社调县委不久,就到三岔水库工程,负责担当了启动开局的艰巨任务,从纷繁复杂,争端常起,剑拔弩张的千家万户人居搬迁,到矛盾重重,乱象横生的东灌水利管理开创。他披肝沥胆反遭挨骂受辱。甚至大粪泼身,他也忍辱负重。人称“天府明珠”的三岔湖,他付出了第一分代价。调离简阳东灌之处长岗位,去到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后,也是仍在为简阳乃至整个四川水利勤恳服务,直至告老退休。
      十七、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郑嘉龄同志。他是东灌老领导中,既重实干,又最爱学习的好干部。在那样繁复多变艰苦困难的环境下,他坚持天天写作日记。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程原始资料。以致于把隧洞几次通水,流经途径节点的时间记载精确到了几分几秒。为了让大家感受隧洞工程的浩大艰巨,他带领各单位代表从进口走到出口,还一路给大家讲述那震撼人心的施工过程。他亲自主持二局技师的追悼大会。亲自去到北京中央水电部汇报过程情况,亲自组织第一座大渡槽的架设装配,等等。正是因为他的勤奋积累和亲力亲为。他不仅在指挥过程中得心应手。而且,在工程结束后,担任东灌志执笔人时,他也建立了别人无可替代的功勋。
      十八、原东灌机电组负责人郑时源。他与原成都市政协主席黄忠莹等同志一样,都是为到东灌锻炼的63名大学生之杰出代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机电工业非常落后,资金材料奇缺的情况下,他和全组同志硬是出色完成了工程最急需的测试堤坝炕剪强度仪器,勘测地层深处结构的“丰收---50型钻孔机”和振动碾的创制任务。主体工程结束,他先后升任县市工业局长,内江市副市长,省机械局长等职,直至退休。他人虽退了,心智从没退。一直牵挂着当年的东灌战友,念纪着不朽的东灌精神。
       十九、早在简阳第一座沱桥修建中,就被称为“桥坚强”的宋杰冰同志。在东灌工程中,又被大家誉称为“土工程师” 。他所负责的隧洞钻探取样和三岔水库大坝的水土实验室建设工作,都具有技术含量高,相对风险大的特点。他全靠自己的胆略和智慧,一边钻研,一边请教大学专家,因陋就简白手起家。以显著的实绩成果。为龙泉山水利工程荣获内江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出席全国学术研讨会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水库提坝牢固经的起洪水和地震考验方面的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的资金节约,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十、原东灌主体工程隧洞组长姚辅华。早从解放初期就先后担任简阳工交科长,交通局长。几十年前,人们就戏称他“姚老板”。首批上东灌后。他相继任工程设计施工组组长和隧洞指挥组组长。从修路进山,到隧洞工程全面展开,直至全线贯通。他都一直担负着最艰巨激烈,最具风险的主体工程任务。但在长达三四年紧张战斗中,他充分发扬老革命军人的传统作风。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实干。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长年坚持战斗在第一线。隧洞工程抢进度,节庆日,组织生产高潮,向上级领导和家乡人民报喜。新开断面上队伍备材料,关键时刻破难题,处置意外事故,等等,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给以解决。曾先后在指挥部宣传队,工程六营和隧洞指挥组,担任过政宣工作的肖宗材同志,在他的东灌回忆录中,就生动的见证了,十三里隧洞惊心动魄,胜利打通的情况。他说:“在这个最艰巨的主体工程中,姚老板首当是功不可没之人”。
       二十一、东灌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钟守伦同志。他除负责对外接待,对内各部门的协调,和草拟收发批转文件外,就是记载工程建设中的大事。有时忘了带笔记本,就用纸烟盒火彩盒,先记下要点,待后整理充实。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千千万万的大事要然纸上,贵如珍宝。每位上级首长来工地的指示,省地市医院的医护人员姓名,工地63名大学生的来路去向,等等。都有详细记载。大事记本子一大堆。后来,市政协出版《功在千秋》时,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写了26册供选用。为东灌精神的发扬光大,积滴成渊,功德无量,有书为证。
       二十二、原简阳县农工部干部钟自强,财贸部干部唐书炘,第一批率先去到东灌。在担任指挥部政工领导期间。负责组建管理指导整个东灌工程的政治思想,舆论宣传工作。身处相对于工程建设的另一条不可或缺战线。他们常常身先士卒,带头示范,指导《工地战报》,“工地广播站”和‘指挥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及遍布百千营连单位的政工组宣传员,特约通讯员等,这三四支队伍,运用有线广播,专刊,土话筒,战报,铺天盖地的大小标语,把遍布百里,山山岭岭的工地思想舆论宣传工作,做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使几十万水利战士,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和舍生忘死奉献精神。同时,也让简阳雄州百万大众,和全川军民的伟业创举,时时刻刻鼓舞着浩浩荡荡水利大军的同时,不断得到了闻之震撼的全国上下,各级各地的大力支持与无私援助。全县内外,百万大众,男女老少人人都熟知,并常常与他们一样呼喊:“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两年见成效,三年洞库连。五年鱼米乡,十年赛江南。”这样的口号。所以,人们至今感叹,东灌工程的辉煌胜利,是党的宣传舆论工作优良传统的成功典范。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的成功典范。
       二十三、万孝周同志。他是东灌水利,万千英雄人物中,独一无二的,由中共简阳县委发文表彰,有《四川日报》专门报到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一次工棚深夜意外失火之中。他被突然惊醒。便一面呼救,一面只身冲进火海,先救出一位战友,又再一次冲进火海时,被无情的烈火烧伤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皮肤。在昏迷中,还喃喃自语:“----救火--救火---”。临终前对看望他的领导说:“对不起党,我没有吧隧洞打穿----”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听毛主席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十四、东灌工程四营教导员樊高凯。打通龙泉山的大胆设想除贾家区,还有三岔区。时任三岔区革委领导的樊高凯,得知两位公社干部有过打通龙泉山的想法后,立即带领相关人员实地勘察,并派人到县水电局汇报。但后经技术勘测,确定在较高位置的贾家张家岩,与双流小堰口打隧洞时。他不以本区难以优先得水而失望,又坚决服从上级决定。在工程最关键时刻,去到工程四营任教导员,担负起龙泉山隧洞进口中段的艰巨任务。经过两年多的拼死战斗,出色地实现了无误差灌通。隧洞完工通水,他回三岔任区委书记。一个更加繁杂,矛盾重重的任务,很快又摆在他的面前。那就是,75年省里决定兴修三岔水库。占地搬迁,干群普遍反感。艰巨的思想工作和实际问题,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苦口婆心熬更守夜,发动党员骨干带头,终于使大家明白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按期完成了搬迁任务,保证了建库蓄水的顺利实施。同时,他又千方百计寻找补种增收措施。在全区淹没八万亩多田地的情况下,当年就大幅度超过了往年收成。樊书记还在全省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十五,东灌工程六营教导员彭良浩,带领全营干战,争分夺秒,舍生忘死,以准确无误的优良战果,提前打通引水隧洞进口首段,第一个第一时间,向四川省委领导和简阳全县人民报喜报捷。为开辟十三里地下长河首当其冲,攻坚示范,向世人宣告,不用再度怀疑,通水隧洞,完全打得通,斗得拢。他于2014年又随老东灌领导,就地重游,壮怀诗文,讴歌千古水利伟业。是唯一一个,亲笔撰写出《重上龙泉山》的回忆专卷的工程领导干部。堪称名副其实,文武双全的东灌工程首屈一指的功勋儒将。
       二十六、工地白衣天使。在几十万大军纵横数百里的疆场上,时刻都有伤病发生。时刻都需要和死神争夺勇士们的宝贵生命。但是,在物质条件匮乏,医疗设施简陋,医药资源奇缺的年代,对工地医护卫士的考验压力都是不堪想象的。但他们总是凭着对水利战士无限深厚的善爱,用同生死共患难,造福子孙命运相连的责任与担当,焕发出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因而,不惜废寝忘食,衣带渐宽,舍己忘我的拼命学习工作,日夜救死扶伤。他们中有中国医科院简阳分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内江第一人民医院,简阳人民医院,工地锻炼的医学专业大学生,简阳城乡卫生所院医师,回乡青年赤脚医生等等。
       二十七、工地隧洞水库干渠指挥部(组)宣传队,营连宣传员。就是常年奔走活跃于龙泉山东西两麓,山沟坡岭的文艺文化,思想舆论战斗队伍。为解决工程工地,那特殊年代,文化娱乐生活,极端贫乏,日夜鏖战的万千水利战士,仅能在广播里,八个样板戏天天听,反复听的孤寂与困倦。要不断地鼓舞民工们的战斗意志,振奋精神士气,使其始终保持勇往直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豪情与壮怀。则就靠他们自力更生,创建的工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伍了。他们不仅要根据工地发生的战斗故事,自编自演节目。还要自搭自建舞台,自借自作甚至自己购买乐器道具。并深入工地工棚体验生活,参加劳动。经常承担工地发生的特殊应急任务。工地上,尤其是隧洞里,有人遇险牺牲了。一般人都认为,有塌方和毒气危险,或是怀疑洞里生了鬼魂,不敢进去。宣传队员就在指挥长,或现场带班领导带领下,永敢地冲进去,抬出烈士的遗体,安慰家属亲人,守护灵堂,筹备追悼会等等。在把追悼大会变为“承遗愿,增士气,迎再战,化悲痛为力量”的艰巨任务中,很快让凄苦变为振奋。使追悼会,奇迹般地变成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如此工地宣传队,也就成了各级指挥部(组)的特别战斗队,突击队。         他们都是来自‘’成渝内简‘’的知青或回乡青年。工地宣传队,是他们大展心智的好阵地,也是他们锻炼养成,蓄势待发的好场所。他们中的好些人,后来有出国留学的,有当教授,专家。学者的,有成文艺家,企业家的。不少的还成为德才兼备的,党政军各级官员。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高亚夫、邓仲,两位仅有初中学历的知青代表,由于东灌战斗宣传的锻炼,打下了牢固的文化艺术与意志品质的基础。后来成为享誉川蜀的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
       二十八、巾帼英雄。在东灌工程的十年鏖战中,不是“战争让女人走开”,而是“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处处有女在激战”。女子炮工班,石工班,高架班,绑扎班,红鹰战斗队,铁姑娘掘进队,女子突击队,伤病员护理班,育婴哺乳助理岗,等等。都使工地女英雄们大显身手,光彩照人,声名远播。至今令人感佩不已。”
         二十九、三对两代勇士。一对是范福珍母子。她在大儿子因公牺牲的追悼会上发言表示:“立即把小儿子送到工地,继承他哥哥打通龙泉山的事业”。另一对两代勇士是,大家都尊称的王大爷。他的独生儿子牺牲了。就主动申请上山,顶替儿子修东灌。还有一对是,儿子在施工中手杆被打断了。父亲来工地看望儿子说:“---对,不能打退堂鼓,就是残废了,你也要把龙泉山打通才能回家!”
       三十、前赴后继的无名的英雄。空前绝后的东灌伟业中,尤其是在开凿翠屏湖库,和地下人工长河的主体工程实践里,日夜险象横生,危情不断。战泥石,斗塌方,顶水帘洞,抗缺氧,堵瓦斯。水利英雄们常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攻坚克难,坚持再坚持。轻伤,小病决不下火线。打一段隧洞,因缺氧而晕倒的,最多时候达到了6000多人次。一位隧洞工青年晕倒了。用驾车送到医务室抢救途中,突然从车上坐起来,喊叫一声:“我还有两个炮眼没打完!”话音未落,又晕了过去。”只可惜,现在已无法弄清这个战士的姓名。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所以,大家只好给他们取了个广为流传,响亮而又骄傲的名字;那就是---“东灌人”。以致而今,我们又把,虽未直接参战东灌,却一心关爱过,支持过东灌,而不论早晚者,都情不自禁的,通称东灌人了。也难怪,人们都说:“简阳人,都可叫东灌人,东灌精神,就是简阳精神嘛!”
       三十一、简阳著名作家胡其云。是几十年来,直至现在已过八十高龄,都还不忘写赞东灌人,东灌史的老先生。简阳老一辈文化人曾渊如,专门拜托他写一本东灌人的报告文学,以免除他们同一代简阳文人的终生遗憾。经胡启其云先生苦心孤诣而成,由四川省委老领导作序的《龙泉八部》,生动曼妙,细腻翔实地反映了一代简阳先民,尤其是万千“东灌杰人”,艰苦奋斗。舍生忘死,造福子孙的大美大善情怀。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十二、原简阳川剧团编剧,简阳政协秘书长张存智。常以陪同领导视察工作和文艺创作者体验生活的名义,最早最多地去到东灌现场采风,收集整理图文摄影资料。他在三岔湖工地主办的《龙泉文艺》期刊,就产生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还培养了一批能写会干的青年东灌传人。工程结束后,他所主编的《功在千秋》简阳文史东灌专辑,和他参与创作表演的川剧《气贯长虹》,以及由宣传教育文化部门的周中夫、胡少章等人,奉命组织创作的《龙泉战歌》组歌编演和影视纪录片,等等,都是东灌之人文瑰宝。都以丰富多采的史料与文艺形式,为再现东灌精神风貌获取了首功。
       三十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期担任东灌管理处主要领导的李建忠同志,不仅对东灌水利工程的管理运作有新的作为。而尤其对东灌工程精神文化的复兴、传承、提振,都有空前过人的历史贡献。在他的任期内,所做的三件大事,都是前所未有,而深得民心的。一是亲自主持领导了,纷繁浩大而影响深远的《龙泉山东灌志》的编撰工作;二是于2019年,专门组织了纪念东灌工程的文艺演出活动;三是在本届市委政府人大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谋划兴建东灌纪念馆工作,为实现广大民众,发扬东灌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迫切愿望,而身体力行,尽职尽责。
        三十四、东灌管理处干部周光明,作为来东灌工程接受“再教育”的63名大学生特殊群体成员。他是唯一一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东灌工程建设管理的代表性人才。在工程建设期间,他一专多能,吃苦耐劳,哪里需要哪里去,架电线,购器材,修放广播,攀爬电杆---随要随到,从不懈怠。乃至工地同事战友的衣裤用品,他都能帮助补修。人称“无所不能的大学生”。工程结束后,他在担任管理处副处长期间,常为繁重的外勤采购和工程维护的资金来源,奔忙操劳,成就不凡;以致车祸遇难,险些丧命,也在所不辞。在一次向省厅领导汇报东灌湖库白蚁危害情况时,厅长不相信。说是"优质工程怎么能长白蚁?‘’。他不顾身体伤病,带上录像机,再一次赶去湖库堤坝现场,苦苦等候白蚁现身,当终于等到白蚁出洞,他赶快打开录相机。殊不知,还不到录像机可以呈相之间,白蚁便转身往洞中回爬了。虽然,仅仅只拍到了最后快要进洞的三只白蚁,但当他第二次带着录像去见厅长时,终于使这位厅长听信了他关于“只要能生思茅草的地方,优质工程也会长白蚁”的真知灼见。毫不犹豫地为东灌几大湖库,批下了维修款项。由此,在东灌管理处和简阳上下,还留传下了  ”三只白蚁换巨款,湖库从此免灾患。"的传奇佳话。
       三十五,为使东灌工程这一千秋伟业之丰富人文宝藏和不朽时代精神得以永远传承,发扬光大。东灌管理处干部刘维章同志,不愧史志编撰第一人。由他主编,并由国家水利部领导敬正书提写书名,四川水利厅厅长冷刚作序的《龙泉山灌区志》全面、系统、完整、翔实,很有存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而勤奋好学的山岔水库管理处干部邓启宽,则以业余专攻书法,并以此特长,独辟蹊径,第一个坚持用翰墨技艺,抒发东灌情怀,撰写东灌美文华章,为东灌工程增光添彩,著史留香之杰出人才。
       三十六,如何判定东灌工程在全国水利事业中的历史地位。怎样才能催使因为“金钱至上”观念,而让几近销声匿迹的东灌精神得以回归。简阳青年知名诗词散文家,“东灌二代”传人巫昌友,第一个以“南方红旗渠”比喻东灌工程。由此,启发后来的东灌之友会员,写出《不该忘却的南方红旗渠》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警世建言文章。
       三十七,东灌二代传人,简阳作协小说组负责人王炳荣。第一个发掘,并生动写照了东灌翠屏湖山的睡佛形象,即传说中的东灌万千知青代表,美女宣传员肖俊华,为工程而结劳成疾,死而幻化,添彩仙湖的美文美图。给紧连十三里地下人工长河的翠屏湖山增加了一大亮点。让神话般的东灌工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了传承东灌精神,感恩英烈壮士。他和另一个东灌二代传人,农民书法家黄承同志。还多次自驾,自费,带着其他东灌人,在清明节或旅游采风之便,前去东灌隧洞口,和英烈墓地与三岔湖纪念碑,深情祭拜纪念东灌先辈壮士。
       三十八、简阳作协会员,东灌管理处建筑技师朱亮兴,在先后长期参加东灌湖库建设,回乡担任生产队长期间,在当地“斗龙毛渠”工程中,首创時新办法,带头凿山开洞,造福家家户户。四十年后,“东灌精神”冷落淡化之時。他又率先参与撰写东灌回忆文章,组织东灌联谊会,并主动承担了大量活动经费,为东灌精神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显著贡献。
       三十九,简阳原档案局长,曾为东灌工程第七营的政宣员施建新,在参与朱亮兴、赵克伦、黄承、毛文正等东灌传人组织的乡友聚会后,突发奇想。首先提议建立“东灌之友联谊会”。在“麻辣社区简阳论坛”设立“东灌之友”专栏。很快将抢救发掘东灌人文的活动推向高潮。在短短一两年时间。便涌现了数以百万字计的反映东灌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诗词歌赋,小说文章,纪实故事,等等。         
       四十、东灌之友会员,出生东灌主体工程主战场旁边的苏文杰老师。从工程开工,耳闻目睹,深受感动开始,就动笔开写如火如荼的东灌工程。直到他退休赋闲,卸任了繁重的领导职务后,又重新提笔续写。终于写出一部20十多万字的旷世长诗。《龙泉颂歌》。被誉为奉写东灌文献最早最多,最是歌颂普通劳动人民,让千秋伟业和百余个平民英雄耀然纸上,永垂青史的叙事长诗第一人。
        四十一、原贾家民中校长,著名辞赋家,赵克伦老师,在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走资派”,下放农村,学当裁缝。东灌开工后,他去到工地,专为民工缝补衣服。落实政策,恢复教业退休后,他撰写了几百篇赞颂东灌的辞赋文章。近年来,他随子孙旅居“京加美”回乡途中,又专门绕道去到红旗渠纪念馆采访。带回了该馆建设展览的翔实资料,为东灌之友首倡修建天府雄州纪念馆,提供了极好依据和借鉴。
         四十二,自2006年初开始,原东灌工程指挥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首任队长冷林熙,先后在省内外各大网站发表系列文章,建议在龙泉山东麓兴建东灌水利纪念馆。2015年春,又写长篇论文,呼吁在最有条件的简阳地区,建立包括水利纪念馆在内的“天府雄州人文博物聚落”。同时,他又首先提出并发表多篇诗词歌赋论文,反复提出,必须以“三湖一山”的提法,相对完整地表述东灌工程的新命题。彻底扭转了过去“两湖一山”口号,混淆主体与配套,母项与子项,先与后,主与次,精神人文传承发掘与金钱游乐至上取向的界限;改变了因长期不提主体工程,引发为此而献身和伤残者的亲人强烈不满,咒骂继任领导“忘恩负义”的现象。
        四十三、简阳中学原副校长,党支部书记陈永乾,为早日兴建东灌纪念馆而呕心沥血,矢志不移之第一人。自东灌开建以来,他一直为自己,因教学业务需要,未能亲身参加东灌工程而深感遗憾。当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南方省的村支书,为当地兴修水利,被评为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时。便产生了倡导兴修东灌纪念馆的想法。于是,他不顾已过八十高龄的现实困苦,几乎跑遍了川中西所有大型水利工程,查阅了有关东灌的无数文史资料,文学作品,人物故事,撰写了大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饱含正能量和远见性的文章,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向各级,各界有关领导建言献策。旗帜鲜明地支持“三湖一山”,拨乱反正的正确提法。为实现广大群众兴建东灌纪念馆的迫切愿望,为简阳人民不朽的东灌精神之永世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称在“简阳百万人民之中,常常自愧"不是东灌人",而又最具东灌情怀,最爱东灌人和东灌精神的老先生,好老师,好党员,好贤才"。

      而另一个不容拖延的纪念馆,则是革命历史人文馆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简阳的“征粮剿匪”和“平敉三三暴动”。不少人讲:“这是千古简阳,先于东灌工程的第一件大事。”如果说,东灌工程是使简阳由落后走向繁荣之大跨跃的话;那么,前一件事,就是使简阳同全国人民一道,由穷困无路,走向解放翻身的大转折。要念记千古"三农"的前世今生,那就必须首先记住这些重大事件。尤其要永远记住,那些为人民翻身解放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军民烈士。于此,我们不妨看看简阳老革命,老干部李文章同志,在他的《人生如歌》中是怎样记叙这一历史故事的。李老亲身参加了几次剿匪、平暴的战斗。他在书中写道:“简阳在全县战斗中英勇牺牲和惨遭杀害的的革命烈士共有185人。(解放军干部18人,政工学校工作队员60人,农民代表积极分子44人,教师34人,学生23人,旧乡镇职员6人)。      

       县农民代表赤水乡的肖二娘,热心服务翻身农民,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暴匪将她吊打枪杀后,还用栓羊木桩打进她的下身。      
       青龙乡妇女代表彭唐氏,竟被反动分子抓去活埋。她宁死不屈,怒斥敌人说;“今天你们把我活埋了,革命的农民是你们埋不完的,解放军很快要来给我们报仇的”。
       原简阳县龙泉区柏合乡的县农民代表陈绍武,忍饥挨饿,革命工作积极。暴匪四处抓他。把他捆在麻袋中,甩到河里被活活淹死。      
       平武乡刚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鄢家淮,年仅17岁,不幸落入敌手,凶匪先后在他头上、颈上砍了三刀,血流不止,昏倒在地。凶匪竟拉着他的一条腿,拖了一里多。当他反抗时,就遭棍棒乱打。待奄奄一息时,遭敌两枪丧命。      
       禾丰乡一青年学生被暴匪打昏后,还被凶匪从肛门把肠子搅出来挂在树上,暴尸示众。东安乡张跃如被匪徒活活砍死。西平乡雷光明老师被暴匪砍得半死不活后活埋了。大兴小学校长夫妇,被暴匪先将怀孕的妻子枪杀,随即又把校长杀害。一家人顷刻全部无辜丧命。   
       原简阳县 龙泉区大兴乡工作队长,17岁的解放军战士顾树森,带领征粮工作队11人,遭暴匪包围。激战到弹尽,全部被匪徒刀砍后活埋了。      
       二野军政大学,19岁的解放军战士张翔同志,率领8位同志在万兴乡征粮,被暴匪包围。匪徒将他拖到场口活活砍死。其他7位同志也惨遭杀害。      
       二野军大战士,三星区税务所傅乃俊。遇暴动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带把税票、税款收藏好,准备突围时,遭敌枪杀。同他一同牺牲的吴硕同志,参军南下前就是岭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都过早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实在是难以一一例举了。不知亲爱的读者们看过之后,是否认为,这些至宝文史,是多么值得有个真正的博物藏馆。把它集中、显形、公开、广泛地展示出来。让它世世代代,好好传承下去啊!      
       通观李老这部终身大全之巨著。完全是对简阳人文历史的重大贡献,是未来天府雄州博物藏馆的可贵之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史料,特别是李老亲身参加过的,解放军和人民武装,反击暴匪的“贾家保卫战”,简阳“石桥剿匪战役”等等。若能改编成影视剧,比起那些播过的剿匪战斗片也并不逊色。但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如此难得的好书佳作。居然只能由自费还迟迟不能出版。几经周折,出版几年了,却至今未获有关权威部门的专门推广宣传。      
        难怪,越来越多的人,都更加赞成认同这样的口号与说法,那就是:“离我们很远的70多年的抗日老兵,我们都要纪念,用生命为我们造福的烈士,近在眼前,为什么不应当永远得到怀念呀!不论简阳划归何处,都必须尽快把这两大纪念分馆建起来。否则,天理难容,民怨难平;304位英烈之魂也难以安宁啊”!     
      近年来,到处都在兴建历史人文,尤其是“红色教育基地”等等。可是,一个既有悠久人文历史,又有早期建党、抗日、解放战争等光荣革命传统,且有150万人口,有几十万青少年,2300平方公里的大县。居然没有一个可以进行传统文化,尤其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专门阵地。原有的一个小小烈士墓,也因房地产开发,而不知了去向。何从奢谈什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所以,只有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才能在世代广大民众之中,真正建立起永远不忘,所有为民施善之英贤功臣的信念;才能不断激励人们大爱感恩的满腔热情和自觉行动。才能完整臻善地体现和传承具有广泛典型意义的时代精神!                             
三、人文博物收藏纪念创业置业之比较优势与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然进入一个新的特定发展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民创新全民创业的新形势下,追梦求索风潮迭起,万千海选扑塑离迷。多少人仍以当年浮躁之气而应对,总是盲然无计地老盯着那些所谓“吹糠见米”一夜暴富,或轻松讨巧的领域与项目。殊不知,如此之下,却忽视了一个最浅显却又微妙的择选道理。那就是“跟风常被风刮倒,欲速不达反徒劳。蜂涌热门成灾难,曲径通幽多奇妙”。
       君不见,长期以来,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多把创业的着力点,集聚在了经济领域各种项目;而作为现代社会尤须空前发展的文化置业,却较少有人涉足。尤其像历史人文博物收藏这类业界之选,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分析起来,无非就是不少人都没能清楚的看到,这其中的玄机奥秘和长足的生发潜力与比较优势。      
      首先,应当看到,此一文化事业是最顺时势和民心的。随着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与需要日益强烈。而博物收藏、传播、宣传又是最能施善大众,激励警示人们,建功修行积德,既感恩报效于先贤宗祖,又启迪遗教于后世子孙的大爱之事,泛爱之举。所以,它是一个最具广普意义而又最具公平正义,公均于众,万民共享的公益事业。也是置业者积德积善,造福社会,造福子孙的极佳之选。                                          

                               天府雄州历史丰碑赋                           
                      ---古风长排颂故园
天开灵地善美贤,襟怀德行贵为先。心志如山情如水。文武刚柔克万难。
人生百年似不短,怎奈史河长无限。情倾故土天地人,洒尽一生心血汗。
都说雄州典藉多,千古悠史概大全。灿然丰碑光永照,六大人文耀坤乾。
三国古蜀遗迹广,唐代薛涛喻江南。宋元名匾挂殿堂,雄州美称始扬煊。
刘氏七代九及第,三溪圣寺暗香绵。传家济世媲三苏,更有简州四状元。
风云际会近现代,六大军长踞雄关。河西乡镇半县州,三军九旅十八团。
早期建党并抗日,女子中学成据点。革命先遣建奇功,蒋家红妆赛儿男。
痛忆建国求解放,军民生死捍政权。百八十五人献身,三三暴动撼全川。
尤是当年开山军,誓死打通龙泉山。英烈捐躯百十九,骨肉残身两千三。
忠魂化作甘霖露,双手引来幸福泉,人工地河十三里,湖库水天浩无边。
十年苦换鱼米乡,西部江南现眼前。人称南方红旗渠,千秋功业流芳远。
农村改革起先导,全国首批试点县。百强美名耀神州,殊荣盛誉成美谈。
生态名特秀天下,珍稀花果盖四川。羊汤美食震欧亚,匠心绝技中外传。
文经品牌出不穷,绿野春风奏捷弦。辞乡赋市秀中华,新老才贤多俊彦。
影视争拍葫芦坝,许茂女儿写新篇。诗画歌舞赛风流,家家户户福满满。
城乡建设造大美,沱江滨畔越千年。十大丽景羡五洲,圣地风光特色鲜。
最是江溪不夜城,绝妙景致迷心眼。人道几分像港澳,神仙过往也惊叹。
青山绿水泛金银,故乡处处溢流丹。特大机场建家门,雄州腾飞遥途宽。
百折不挠挽惊涛,回归蜀府成涅槃。古名州县今胜昔,汗青万世永铭嵌。
为继壮志启后人,党政拟建纪念馆。先辈功业铺大道,万众奋勇齐争先。
羽化鹏程新时代,民生万事一肩担。深厚人文正光大,待看新城遍璀璨。
成都东进号角急,简阳春潮逐浪翻,三新图腾追大梦,千帆竞发看阳安。

注:
        1、 堪称天府乃至中华一绝的六大历史文化是:三国古蜀文化;唐宋雄州文化;大清钦赐孝道文化,早期建党抗日捍权平暴等红色文化;龙泉山的佛道文化;大县农耕,尤其是简阳东灌水利文化,等等。      
       2、唐代女诗人薛涛,曾于郭封颖在简阳任刺史时,以"。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的诗句比喻当时的简阳山水之美。但真正使简阳可以媲美江南鱼米水乡的,还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简阳人民舍生忘死,”打通龙泉山,引水造福源“的千秋功业铸成之后。      
      3、因上世纪50年代建红塔小学撤除的简阳三溪寺,是纪念传承刘氏七代九及第之圣地,曾与眉山”三苏“寺齐名。

       其次,它还是一个起而既兴,相对较小风险,几无亏本、倒闭、风雨飘摇,不断转型等后顾之忧。只要随着新的历史人文品类的出现,不断更新扩展其收藏、展示更有新意品味的人文实物而已。它的优势与效应完全是一种发散、多唯、复合、链接式地。因而,由它派生和带动的相关行业,也大多属于高品位,高人文含量,高人脉集聚的类型。所以,它的经济社会价值,往往是始料不及和难以估量的。请大家不妨看看,我在《安仁古镇赋》中,仅以一段文字,对建川博物馆,蒸蒸日上,多效、多利,无与伦比的社会反响,愿能做一佐证:----“首届国际安仁,公馆文化节庆,《世界眼光,百年安仁》:无数历史瞬间,再现最大公馆,人文博览大厅。德国总领事馆,首任驻华领事,费里茨.魏司;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先生,奉献出5000余张风景旧照,数十年履华之历史藏珍。重展百年天府,名山秀水,古朴风情。有道是:“五湖四海佳宾来,一日送迎数万人;文博古镇遍地宝,安仁无处不沸腾。”赏古玩,住公馆,照丽景,品乡戏,赶闹市,观花灯,新老街巷竞异彩,古风今貌皆是春。黄包车、鸡公车,坐轿、骑马,你上我下忙不停;山山水水皆放歌,万户千家喜盈门;男女老幼齐声赞,今日安仁格外亲也!当下之安仁魅力倍增,阳光盛世之下,愈加人心向往,葵藿相倾。万千中外佳宾,以安仁为之乐园;无数有识之士,慕安仁而倾心。樊建川先生慧眼识圣地,辞去地厅高位,尽献资财重鋆。数十亿价值,几百余万件藏品。万象瑰宝,呈现安仁。中国最大之民间博物聚落,欣建于千年古镇。   
      弹指挥间,秦汉魏唐,宋元明清,历史穿越,令人瞩目,催人感奋。前主席连战,国学著名大师启功,专门为之题词嘱赠。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请求设计侵华日军博物分馆,以表对中华民族歉疚之情。日本一侵华老兵,先后23次来馆谢罪。其悔愧之心,可谓致真致诚。“千秋青史一馆装,百年国耻众口申。”如此鸿志樊馆长,岁岁出新书,年年改“遗训”:自述未来之生后,将无价之博物资财,全数献给国家社会,回报人民养育之恩。请君拭目看,遴选人文博物,高雅致远,阳光嘉业。置身大邑安仁,坐拥古名胜地,既可创新时代江山,文化文明;又能造就雄才大略,精彩人生。安仁之何以与众不同,风骚独领?其灿然之春秋史话无不告之世人:“善待历史遗产,巧增资源活性,多筑引凤之巢,广开造福之门。化腐朽而为神奇,推陈旧而出鲜新。”此乃启机生发之根源,致远而腾翔也!”     
       换作简明通俗的话语来讲,这样的事业,其价值体现,不仅对于社会,对于置业者本身,甚至对于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影响、启导、恩惠都是不同凡响,无与伦比的。古今中外的不少事例都清楚的告诉我们,人文收藏传播事业,及其相关项目,都不仅可以极大而深远地提升从业者及其家人的文化、艺术、技能,而且对其知识、智慧,乃至气质、情操、人格、精神、道德、境界陶冶等等,都是其它行业所难以比拟的!因而,有感同身受者说:“这种事业,放在哪里哪里就发达;谁来兴办,谁家就报享天赐恩酬,世代昌旺,功德无量!
       特别是,随着全新浩大,高科高档的天府国际机场的开通,建设如此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博物聚落,对于加速扩展四川乃至中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可估量的!            
四,关于项目投资取向和可靠性诠释      
    由因此项涉及一些私密和隐形不定因素而略去不予发布!(注:此文写于2015年,此次发表有改动。)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中华人文名家蜀都联谊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1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8-1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申请做版主,写得又好,又积极。
我们都是你的粉丝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真诚鼓励。遥遥捉你快乐安康!!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天有眼,善从人愿。作为天府雄州,成都翘楚的简阳圣地。终有一天会有包括东灌水利,建政捍权,千古农耕,三溪文冠,罗淑、克芹,抗日救国,等等历史文物藏馆呈现于世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