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通江,品银耳、看茶山,更要享受当地村落的全域旅游。跟随我的图文来一场文化与自然融合的旅行。
https://img.mala.cn/album/201907/29/164303zfhzhbvnbubvgdfb.jpg
【文化的集合】三李故居
三李文化,对于通江。等同于三苏文化对于眉山。这座清代的古宅子在三李中的父辈李蕃晚年时期就有了,距今已经有330多年的历史了。 李蕃曾为“翠云居”作诗一首:“竹青青、柏森森,我家有居号翠云。闲来时在云中坐,闷来时在云中卧。野老吞声成独笑,谁知天外都看破。”
清康、雍年间,兴隆乡有李蕃、李钟壁、李钟峨父子三人,誉称通江“三李”。《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晓岚和“三李”所著《雪鸿堂文集》序中点评称:“其人,悃愊无华,盖有古良吏之风”,其文“堪与‘三苏’媲美”。将川东“三李”与蜀中“三苏”相提并论。认为蕃文与老苏氏近之,钟壁诗文有东坡遗风。而钟峨之赋律,为清初该体之肇端,影响深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舒大刚,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晚清四川经学研究”会上发言称:“康熙时期通江的李蕃、李钟壁、李钟峨父子三人做官清明廉洁,诗文名扬于世,影响了整个四川文坛。”
父辈李蕃的官场之路可谓曲折艰辛, 为减轻百姓负担,他革陋习、安流民;均赋役、赈灾荒。为维护社会公正,他清沉案、解冤屈;慎刑狱。为端正社会风气,他施教化、移风俗;正人心、彰节义。为后世长远计,他修史志、存文献。通过种种努力,很快扭转了当地经济残破的景象。由于他为政以德、明德慎刑、处事公正,因此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因他拯灾益民,且一心为民,不阿谀奉承,不贪沾钱财,所以造成上官对他十分嫉妒。于是想方设套,编织受贿、袒护凶犯的罪名,于康熙十八年受诬入狱,上万黄民为蕃鸣冤,在济南监狱,黄民数千人跪伏狱门,营救蕃公,上官见状,改送宛平监狱,黄民“号泣而送者满万,“相随候伺者十数”,“泣绕园门外且有贿入狱鼓扇至夜分者”。酿成清史上空前绝后的“黄民哭狱”事件。
蕃公一生,著述颇多,所著《雪鸿堂文集》十八卷,收入《四库全书》。文集中《忆堂记》、《旱魃辨》、《黄志跋》、《镜说》、《陈胜论》等文章,可谓文之精华,其诗词被《清诗记事》等多部书籍选录。百姓称赞他,“清慎勤明”。
其子 李钟壁、李钟峨耕植于教育,家训严谨。上任期间,多提拔寒门,让没钱的学生可以有机会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李钟峨更是官至翰林院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故也称其为李翰林。
【行走的画廊】渔池村
从半山腰的三李故居出来,驱车十几分钟即来到了渔池村。【行走的画廊】说的就是这里。
农家院落遍布,外墙上采用了彩绘的形式加以当地的自然景观元素。可谓人在画中游。
傍晚的农闲时刻,在凉亭里小憩片刻,阵阵蛙鸣,荷塘微风拂面。原来农家生活也是如此惬意。
随处都是美景,满眼都是美色。是谁打翻了调色盘,妆点了整个乡村。
去下个目的地之前,千万别忘了在村里的电商合作社逛逛,互联网村村通,农村也要与时俱进。
【失传的技艺】碗厂沟
离开渔池村向大山深处的诺水河方向前进,经过蜿蜒的盘山天路来到这里。碗厂沟顾名思义就是制碗的地方。这里不仅制作碗,还生产农具和各种炊具。
农村的土碗传统工艺都是以黄泥为原材料。这里却是用一种特有的矿石,经过磨粉加工烧制等72道工序。
如今,只有村里的几位老人还掌握着这些手艺。距离失传也只是时间问题,可能以后我们只有在书本上才会看到了。
产品还是非常精美的,泡菜坛子、酒壶、土碗、罐子、一点也不比陶瓷的差。
【秀丽的山水】诺水河畔
沿着碗厂沟村的“天路”而下,来到诺水河畔,这里有全通江最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世外桃源的人,那来这里就没错了。
裕德源生态农家也在这里,集银耳种植、体验、住宿餐饮为一体。
清晨看山雾弥漫,河水流淌。
夜晚听阵阵蛙鸣,繁星汇聚。
回到县城,登高望远。目之所及,尽是一片安逸宁静的小城气息。通江小吗?不小,当你遇见它,它便是你的全部。通江大吗?也不大,当你想要回归自然的时候,它便是你所有目的地中最体贴的那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