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92|评论: 0

高义奎:最后消失的明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后消失的明珠
——记茶马古道上的大林店
                                                                        高义奎

     自古以来,川西盛产茶叶,邛州火井早已有名。据史料记载,宋朝已于“成都、秦州,各置榷茶、买马司,置提举官,掌以川茶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这就是古代的“茶马互市”。《新唐书·地理志》把川西邛州和雅州列为产茶十七州之中,火井是邛州产茶的主要地区之一。五代时期的毛文锡《茶谱》记载:“ 邛州之临邛、临溪、思安、火井,有早春、火前、火后、嫩绿等上中下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蜀之茶,则有东川之神泉、兽目,硖州之碧涧、明月,夔州之真香,邛州之火井、思安……”民国《邛崃县志》载:“邛州产茶十八堡名……花楸、天台、相台、骡马、天池、牛心、红晓、盐井、雾清、中峰、石匣、水口、横山、左坝、飞龙”等,其中的“红晓、盐井、雾清”等地,都属火井。其实邛崃产茶之所何止十八堡?可见当时邛崃产茶之盛。民国《邛崃县志》又载:邛崃“南路之王家茶店,西路之刑家茶店,今皆废,唯高、何二场之间有大林茶店犹存,号‘巨亨’。其茶有五等,与旧志刑业茶不同:一曰砖茶,用细毛尖制,一斤一砖,十六砖为一包;二曰金尖,次于砖茶之细;三曰金玉,又次于金尖,皆有叶无干;四曰金苍,叶而带干,叶干皆细;五曰老穰,干多叶少。茶果禁不出关,防茶种之流播于关外也。销场在打箭炉。”此之“高、何二场”,即今之火井镇高场与高何镇何场村。
    旧时火井镇,乡间有大林茶店、大安茶店,高场街上有鼎新茶店等,采用手工制作茶叶,犹以大林茶店(在今火井镇状元村大林店)最为著名。当时,火井之茶制作精细,品味极高,如清·嘉庆《邛州志》载:“临邛有火井茶场,邛州贡茶,造茶成饼二两,印龙凤形于上,饰以金箔,每八饼为一觔(斤),俗称砖茶。”每年的茶叶产品(打成茶包)大都用人背、马驮,翻越镇西山,经芦山、天全、泸定至康定(打箭炉);再由康定销往广大藏族地区,一直销至西藏的昌都、拉萨等地,自古形成了邛州西路至康藏的“茶马古道”,火井则是邛州西路茶马古道”上的第一重镇。在与少数民族加强贸易往来,增进民族团结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火井茶业因之兴盛,火井茶也因之而著名。清人吴秋农曰:“锅焙茶产于邛州火井漕,箬裹囊封,远致西藏,味最浓冽,能荡涤腥膻厚味,喇嘛珍为上品”,并留有古诗赞曰:
(一)
                 “临邛早春出锅焙,仿佛蒙山露芽翠。
压膏入臼筑万杵,紫饼目团留古意。”
(二)
“火井漕边万树丛,马驮车载千城空。
性醇味厚解毒疠,此茶一出凡品空。”
      直到解放初期,大林茶店因故未再发货进山,还有藏族同胞的马帮来火井大林店购买茶叶,他们的马匹就拴在大林店外河边的树林里。那时,我正在火井小学读书,和几个同学也跑去看稀奇。
     “大林店”即大林茶店,位于今之火井镇状元村大林店,原火井中学旧址。大林茶店始建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清朝晚期是天全县一个秋姓老板在经营大林茶店,后来秋家将大林茶店转卖给了临邛新牌坊的曾吉泰。再后来,因曾吉泰突然病故,丢下孤儿寡母,且其子又有点迟顿,无力经营茶店生意。1941年,曾家只好将茶店先是租赁,后来转卖给白体仁经营了。
     白体仁,生于1886年,1961年于火井病故。原籍大邑新场人,善于经商,家资殷实。早年在新津开盐店致富,后来到康定做布匹生意等发财,在当地人缘很好,声望颇高。之后他获悉康定茶叶销路极好,便来火井将曾家的大林茶店租赁经营,并于1941年从大邑新场举家迁到火井。后来,曾家干脆把茶店卖给白家,白体仁便成了大林茶店的最后一任老板,此时茶店号“羽成”。
     白体仁膝下有五子,长子白普一,早在1941年病故;次子白普恭,又名白怀谦,于2007年在火井病故;老三白普春,抗日战争时被抓壮丁去当兵,战死在湖南长沙;老四白普太,生于1932年,当年曾参与经营茶店生意,年已80多岁,是火井林场退休职工;老幺白普勇,年已70多岁,家住邛崃市卧龙镇土地坡。
       自从白家开始经营大林茶店以后,主要生产的是藏族地区所需的茶品。白体仁在火井精心管理茶店,发送茶包到康定,还特别派二儿子白普恭(怀谦)长住康定,设立大林茶店驻康定办事处,联系各处“锅庄”(此“锅庄”不是“锅庄舞”,而是旧时康定特有的商业性中介机构兼客栈),经营茶叶买卖,负责收货、销货、收款等,把茶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当地名声大振。
    大林茶店平常有十几个工人进行茶叶生产。加工茶叶的设备简单,都是手工操作。
    1、烘茶用的“石炕”,其形如伞状,上尖下圆,高约1·5米,底部直径约4米,用红砂石板修成,表面,从上到下凿有许多条直线尖底凹槽,便于传热。在距石炕左边10多米远处筑有烧柴火的地灶,并修有暗沟通到石炕底下,以便送热至炕底烘茶,并在石炕右边修有烟囱出烟。进行生产时,工人们便用撮箕将茶叶抛上石炕斜面,让其缓缓自动流下,如此反复,直到烘干为止。
    2、陡锅,用于炒茶,之后再发酵(“杀青”)。
    3、木甑子,用于蒸茶。直径有1米多,高约1·5米,包装前,先将“杀青”后烘干的茶叶按规定重量过秤,再加入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三十)的“桦茶”(即桦桤树叶)和匀,用布帕包好,置于木甑中蒸热变软,以便用木杵筑压成块,每甑可装若干小包。此一小包茶有4斤半,经木杵筑压成块后谓之一“节”茶。
   4、铡刀,用于切茶。
    5、“木架子”,用于打包。打包前,在木架中放置木制模具,再将甑子里蒸软的茶叶取出,倒入模具内,用木杵使劲筑紧,挤压成块,再倒出来待包装。
    6、“茶号”,相当于现在的“商标”,是茶店自己用雕板印刷在白纸上的。清嘉庆年间,大林茶店的茶号原是“巨亨”,白体仁时使用的茶号叫“羽成”,藏语译音为“露卡质”。茶号是长方形,长6寸,宽4寸,所印图形是“二龙抢宝”,即顶上当中是个圆形龙宝,两边各有一条飞龙。其下分别是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的“羽成”、“露卡质”几个字。
    7、竹筐,是按一定规格编制的竹筐,最后打茶包之用。
    一个茶包内有4“节”(块)用木杵筑压极紧的茶块,共重16斤。每节茶用黄纤纸封好,并附一张茶号,中间用薄篾笆隔开,最后将竹筐封口。一节茶长8寸、宽6寸、厚4寸,4节茶合成一包共长3尺2寸,象一条板凳,因此当地人俗称为“板凳茶”。
销往藏区的茶品为什么要加入桦桤树叶呢?以往,有人说这是用桦桤树叶冒充茶叶“拿进山去哄‘蛮子’的”,其实并非如此。加了桦桤树叶的茶品远比纯茶实用得多,除了煮出的茶汤颜色深红鲜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茶的涩味,使之“性醇味厚解毒疠”,很适合藏民们常食用牛羊肉的生活习惯,“能荡涤腥膻厚味”,因此被“喇嘛珍为上品”。

鐏簳缃戯細鑳岃尪鍖
旧时背茶包的脚夫图2

      原大林茶店的建筑布局是极其特别的,好象官府衙门坐北向南,有“大堂、二堂、后堂”那样的格局。“八”字大门濒临火井江,门前就是通往芦山县的官道,门外植有两棵桢楠树(至今尚存一棵)。登上四五级石阶便是大门,门头上横置白匾,上书“大林店”三个黑色楷书大字,笔力雄健。接连跨过两道大门,便是第一个大天井,天井中间有甬道,走过甬道,再登四五级石梯,便进入前厅,过了前厅便是第二个大天井,天井中有三个大花坛,种有两棵桂花树,以及月季花、腊梅、玉兰等,又登四五级石梯便上中厅。中厅设有“财神堂”特别供有唐朝人“茶圣”陆羽(733~804年)的牌位,四时享祭。过了中厅就是第三个大天井及后厅。房屋十分宽敞,从大门到后厅,包括天井、走廊的地面,全用红砂石板铺成,房间内都是杉木地镇板。周围有两米多高的石砌围墙,围墙有内、外两圈,用石头砌成,外用石灰抹面,十分气派。整个院落占地十余庙,有房间几十个,在大院的两边有宽敞的原料库房、成品库房等。第二圈围墙内,还有两亩多田属茶店所有。
    白体仁不仅善于经商,而且还很关心山区的文化教育。他见附近的孩子没有学校读书,于是,在1943年,便从老家大邑新场请来一位名叫李早如的先生,自己出资添置教学设备,在大林茶店内办起了私塾,常年招收二三十个学生在校读书。三四年后,李先生因事离去,白老板又从大邑江请来一位姓伍的先生(名不详)继续任教,深受当地群众赞誉。
     1950年火井解放后,白家继续经营大林茶店。1951年,还有藏胞马帮前来大林店购买茶叶运回康定。1952年土地改革,白家被划成“工商兼地主”成份,大林茶店被没收,白体仁全家被迁到该村的张家祠堂居住,也分得了一份土地自己耕种。大林茶店便由火井区供销社接管,不久便停业关闭,十多名茶业工人分别调到天全、雅安、荥经等县茶厂工作。至今尚有当年大林茶店的老工人陈存安、杨克进健在,现住火井状元村。陈存安是天全茶厂的退休职工,已经岁了,其子陈志华顶班,年已60多岁,也是天全茶厂退休职工。杨克进年已90多岁,当年曾调到雅安茶厂工作。
     当年曲折难行的“茶马古道”,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今天的火井镇大林店原火井中学老校舍,就是当年著名的大林茶店之所在,不过,几经学校改建、扩建,已经面目全非,只有靠河边原茶店大门外的一棵百年老桢楠树还郁郁葱葱,挺立在火井江边以作历史见证。另有流经高场卧龙岗后的“大安店沟”,也因当年座落于此的“大安茶店”而得名。今天的火井镇,山上茶园叠翠,茶林成片,翠绿满坡,茶香四溢。如火井双童村的百方坪、银台村的崇嘏山等地,有规模较大的茶园,茶叶质量优良,产量十分可观。每年春夏,邛崃文君茶厂来火井收购鲜嫩的茶叶,采用现代制作技术,机器生产,统一制成“文君茶”销往全国各地。邛茶质量上乘,香飘神州,“文君”品牌声誉卓著,名扬四海。
      附记:1958年“大跃进”时期,邛崃县政府利用“大林店”的空闲房屋办起了“邛崃县第四初级中学校”,即“火井中学”,当地人称为“大林店中学”,后于1962年停办。延至1972年,又在大林店内重新办了中学,并招了高中班,成了一所“高完中”学校。1980年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学生人数减少,高中班被撤除,直至2004年,火井中学迁入郑家坝的新校园,大林店房舍重又闲置至今。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