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夹关镇及油榨乡堰平村郑氏族谱
谱序:
我祖郑公,讳遇春,系安徽省凤阳县入。因元朝末年(1335)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即位无道,朝政不振,天下大乱。公元1351年,壕州农民郭子兴率众起义。
次年,朱元璋、郑遇春同姻家吴祯,组织义军转战江淮,为民平乱。
1355年,义军头目郭子兴病故,(由)其婿朱元璋率义军继续奋战,攻克南京,(自)称吴国公,(经)屯田改革,壮大力量后,于1364年同郑、吴二公从长江下游北上,进攻元朝大都北京,推翻元朝统治创建明朝,建都南京,年号洪武。
洪武三年(1371)全国统一,天下太平,群英受封:(遇春)公封荣阳候;吴祯公封靖海候;封四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京。
其后郑、吴二公死,子皆袭父侯爵位,列朝堂辅政。
洪武三十一年(1399),太祖崩,长孙(允炆)立帝,年号建文。燕王不服,出军靖难。
建文帝命大将战庸、(郑、吴)二(位)袭侯,(共)同出军山东抵御,屡败燕军,并斩燕将张玉、谭渊。
燕王改由徐(州)、沛(县)南下,(南京)守将李景隆叛降,燕王杀入南京,火焚皇宫。
郑、吴二(位)袭侯寻战,不知(燕王)去向,战(报)传:帝削发批(携带)辎(重)遁于蜀。袭侯誓不作贼臣,便携妻小,埋名便服到四川嘉定(今乐山)寻帝,不得,后到名山县宾凤岩立业居住,自号“孤贞”者,是伤其孤臣之守贞者。
“孤贞”病逝,葬今名山县双河乡金鼓村(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命勿为碑志。在大邑县吴祖母墓前置腰磨,示四时运转折磨之意。
“孤贞”初娶吴夫人,生七子,继妻谭夫人生一子,共八大房,以兴为行,四出分居:兴一居雅安;兴三、兴四居夹江木城(今属乐山),更名兴龙、兴虎;兴五居简阳;兴六、兴七留住名山;兴八随谭夫人回南京。
我祖兴二,更名应显,娶祖母姚氏、陈氏,安居邛崃夹关“第一店”,共生四子:长子继忠,次子继让,三子志良,四子志谦。
继让祖自愿为僧,修寺居住。上房修荣籽寺、中房修高桥寺、下房修金钵寺(又名荣会寺),供继让祖每寺居住四个月,即过一年。
又(在福田寺)修议话堂、钟鼓楼、兰坝庙、郑店子演戏台。
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是应显祖的良诞,定这天为会期,要唱大戏,办酒席,纪念祖公生辰。
(并在)兰坝庙供奉明太祖(朱元璋)和郑氏历代三公(郑遇春、郑龚候孤贞、郑应显)之圣像牌位。
因(兰坝庙供奉的)川主(李冰)神威浩大,神、祖不能与之共存,故于清道光年间在福田寺侧修三间祠堂,将圣祖牌位移供于此,享受春秋二祀。
今以宗支为记,流传万代,是以为序。
大明万历年间所列排行:
应志思百福 山金朝万天
永代存加显 守本尚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