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主斗士杨锐
口 吴俊凯
绵竹,西汉城邑,古蜀翘楚,益州重镇,可谓文化绵延,人才辈出。到了清代末叶,在绵竹城的小西街,有一杨姓人家,几代为官,诗书传家,远近闻名。杨锐就出生在这个家族。杨锐,字叔峤,戊戌六君子之一,生于1857年,1898年殉义辞世。
一
杨锐,祖籍江西。自尊祖父起,迁之蜀地,居于绵竹。其尊祖为人豁达,练于人情,曾为官山东曹县、阳谷等地。其父泽被“皇恩”,被道光诰封资政大夫。杨姓既为书香世家,藏书藏画,多有名家,其家学传承,自然严谨。其兄杨聪,自幼研习经籍,博闻强志,古今通达。杨锐自小便染习于此,刻苦于诗书之间,豁然于鸡鸣之时,加之,天资超群,禀赋过人,从小便才华脱颖。17岁参加绵州乡试,尽管文章烨烨有辉,然众口难调,其文不被考官赏识。1875年,到成都参加院试,考官为文化大家张之洞。张之洞披阅杨锐考卷后,久久兴奋难止,于杨锐才华,十分欣赏。从此,杨锐的名字进入张之洞的视野。杨锐开始求学于成都尊经书院。
在尊经书院,杨锐有过注疏《说文解字》部分篇什的经历。他的注疏,既准确,又快捷。为此,深得书院山长王闿运青睐,王山长称其有“洛宾王本事"。其同窗廖平、吴之英等与之交往甚密。
1882年,杨锐以尊经书院优禀生资格参加朝试,中举人,授予候补知县。1884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招杨锐入幕两广,作总督幕僚。杨锐始入官场,触及军政事务。时年,杨锐27岁。1889年,杨锐以举人身份参加京师顺天府乡试,考取清廷内阁中书,留京协助编纂《大清会典》,书成,晋升为内阁侍读。
由此,杨锐进入达官显贵之列,其思想已臻于成熟,往往心怀天下,情留家国,肝胆照人。
二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中国西南,滇桂边陲,法人觊觎,枪炮犯我。杨锐义愤,主张抗击。他热血升腾,情怀激昂,发出了“极目南云何处尽,汉家铜柱在交州”的激越呼告。1885年,广西巡抚冯子材,率军出关,勇击法军,获镇南关大捷。杨锐情潮澎湃,代张之洞草拟《广军援桂奏稿》。
1884年,日本侵略我华夏之心,已昭然天下,清廷理应千方应对,万端备战,以不变应万变,然垂帘既久的慈禧大后,置多家进谏于不顾,令斩太监,肃肃森森。直面现实,杨锐是非难忍,心上横刀,游说于朝野,鼓动御史王鹏进谏,并为之作疏上奏,言曰:“齐顷公败于鞍,七年不饮酒食肉,越勾践败于会稽,二十年卧薪偿胆”,想以此劝谏慈禧,弃寿宴而心有家国。但最终险些遭流放之劫。
由于国运衰微,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让杨锐心境从纯粹的文人情怀走向了济国济民的大智思考,他参与了由康有为梁启超引发的“公车上书”。由此,开端了国民问政的良好风气。
中法战争、《马关条放》、公车上书,这一系列事件,让杨锐清醒认识到,时代的沉疴己积重难返,思想腐朽了,制度腐朽了,文化腐朽了,要救世济人,必须割瘤剔骨,纳新吐故,新陈代谢,否则古井无波。他坚信,,时代需要新鲜空气,新鲜血液,否则国将不国,民跌火海,杨锐作为京城名士,烈火中烧,心急如楚,斗志性情,浓郁厚重。他明白,唯有唤醒灵魂,才能让时代勃然生机。
三
1895年8月,杨锐与文廷式、康有为等18人,在京城发起强学会。为此,张之洞捐银伍千两,表示愿意参加强学会。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倡导维新变法。不久,强学会遭旧势力查封。杨锐便联络京城志士,尽力抗争。迫于压力,清廷同意在其旧址成立书局,让杨锐负责选书事宜。
1896年,维新派刊物《时务报》在上海创立。杨锐自愿承担其在京城的发行推销工作。与此同时,他还负责同样推行维新变法的《求是报》、《农学报》在京城的发行工作,亲身践行,积极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1898年杨锐与刘光第等人在京组织蜀学会,不久,又与宋育仁、廖平、吴之英联系,在成都组织蜀学会,与北京呼应,宣传维新变法。杨锐还参与了保国会。又与在京川人组织保川会。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些次第掀起的维新思潮,很快在全国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推进着,实行变法维新条件日趋成熟。
花落蒂熟,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定国是诏”,百日维开始。史称戉戌变法。8月5日,湖南巡抚陈宝箴向光绪帝举荐杨锐,封四品卿衔。杨锐献兴学练兵用人之策,并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变法触动了慈禧的权力,光绪帝又无实权,加之,康有为等人又寄希望于袁世凯,而袁氏奸滑于事,将变法秘事报告直隶总督荣禄,荣禄又秘报慈禧。这,从战术上直接导致变法失败。
9月24日,杨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捕入监。
四
杨锐被捕后,其恩师张之洞心急火燎,多次致电其男张权,其侄张检,了解杨锐狱中情况,设法营救。张之洞致电荣禄,希望能保全杨锐。但张之洞的营救还是失败了。
杨锐作为深受儒家思想熏淘的封建文人,其性格架构只能在道义兼济气节间游离与摇摆,在他心里什么都不如气节那么重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死对他来说,也许就是归之于道义,归之于气节,归之于民族。古人云,赴汤蹈火,肝脑涂地,视死如归。这些千古训语,从狱中的杨锐心灵上默默淌过,他坚信,他死得其所,“愿明心迹,昭示后人”。
9月28日,杨锐与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6人被斩于菜市,死时,年仅41岁。
杨锐殉义辞逝了,其同窗好友吴之英有联云:书院订知交,富子云才,存范滂志,抱义怀仁,得量汪详波万顷;伤心悲永诀,挂徐君剑,碎伯牙琴,抚今追昔,晦明风雨梦三生。这不仅仅是吴之英的缅怀之语,也是所有国人的哀悼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