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记(176)】2019年3月1日,星期五,小雨
(接上)
我一直期盼着改善一下老家父母现有的居住条件,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也能够享受几天清洁卫生的房子住住。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改建祖上留下来的老屋,修建几间一层砖木结构的瓦房。辛劳的父母养育我们姊妹仨
,已掏净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听说我要建房,他们急坏了,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把山林中的树子申请砍伐变卖一批,资补一部分费用。我说不用他们想办法,我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情,仍然没有说服做父母的决定。
我的父母一生守着10余亩薄田,养育我们子女3个,1981年、1986年和1993年前后3次修建土坯房,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劳苦的父亲是个急性子,我要改造老屋的想法让他夜不能眠。天天想着如何拆建,东西怎么摆放,他们的寿棺、石头的水缸以及收回来的粮食放在哪里。母亲建议趁这几天过年,村子里还好请人,找几个人先把重东西搬到不拆建的房子里去。最后商量决定初七就办这件事情。
初七,父亲请来了李光荣、李文章、李先玉、李其林和李光明等几个同村同姓老乡。先把我爷爷曾经住的一间屋里的旧水缸搬到院坝边上,接着把要拆除的堂屋的父母的寿棺运到放水缸的房间,再移了加工机器和其它一些笨重物品。
这件事是做完了,刚强的父母也累感冒了。我们着急,他却说:“没啥大问题,去村上弄两道药吃了就好了。
初八,娘家大哥从乐至奔丧赶回到广元,换他妹妹伺候岳父。我从老家去接上妻子再回迎水,给第二天办“出送”的朋友J帮忙。
初九,朋友J父亲的治丧日,不平凡的一天。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时候想想,面对中年的劳累与困惑,与其逆流而上,不如随波逐流,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人的一生里,无外乎“上为老、下为小”几件大事,所以同学朋友家的事务我都会热心参与,也让身边的人慢慢明白这一道理。从J父亲初一去世到发丧,我也断断续续地在他老家和他一起招呼着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并组织我们师范同学参与追悼活动。今天给我安排的事情是为其父亲写悼词,这是我第一次遇上的文案,又不便拒绝,就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写吧。中午,又有从青川过来的D等4位同学到J家里吊唁,我忙于在迎水小学找了间有电脑的办公室写悼词,只与他们匆匆见了一面,收下他们代给J同学的礼钱后,他们就告别回去了。
我还正在忙碌,女儿接二连三地给我打电话,说她妈妈肚子疼得厉害,叫我马上回去。我原以为是吃的东西不对坏了肚子,仍然把稿子写完并打印出来了才回去。
妻子躺在床上,呻吟不止,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上,岳母摸索着给她抚摸肚子,叫我快点想办法。我一个人已把她拽不起来,连忙给她的妹婿Y电话,她妹妹两个来后,我们才把她扶起来,小Y背着她到车了。鉴于妻子的疼痛状态,是在乡卫生院还是开封、绵阳、下寺、广元,或者普安医院诊断的选择中,根据距离和医院的医疗水平,我决定到普安镇县人民医院治疗。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