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97|评论: 0

[草根播报] 媒体刊文谈年味:集聚了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各种体验和憧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味并非凝固不变,总是随时代进步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年味变化,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

春节已经过去,但在节后上班的旅途中和岗位上,一些回乡见闻反而更值得咀嚼回味。在近些年的返乡见闻中,描述的大多是某些地方人情习俗以及亲朋饮酒、乡友世故等细节。对于这类习俗描述,网友中有点赞认可的,有调侃吐槽的,还有各种探讨求证。

对一种传统节日如此锲而不舍地全民投入巨大热情和精力,并反反复复引发各种赞美与争论,非中国“年”莫属。可以说,年味集聚了中国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各种集体体验和共同憧憬,但又满怀地域特色与个人感受,不同人群、不同个体对年味的理解和感悟会呈现出各自的色彩。

这些不同色彩,从网络热议来看,总体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一是为各种风俗打call的,只要不违背道德法律,存在即是合理;其二是对过年的一些礼仪规矩作出不同审视与思考,更多地在于舍弃;其三是中间型,既不认同以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对传统年味不屑一顾,也不认可为寻求贵族式精神寄托而简单要求年味一成不变。客观地看,这些议论并不能机械地指责谁是谁非。

因为,当我们把年味框定在某一个地域或某一种行为的时候,站在任一角度都可以说出各自的理由。比如一个多年生活在城市的青年到乡下过年,可能更多的是好奇与不适应;一个从乡村走出去的人返乡,可能更多地夹杂着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言说的优越感与失落感;一个刻意去寻找灵感诗意或者有悲天悯人情绪的人,看到的又会是另一种寂寞。但是,如果说这些文字真实地抒发了年味、书写了年俗,肯定还有很多人不认可。

“年”,已经固化为中国人时间线条甚至生命印记中最重要的物理标记,并演变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尽管因地域、人群、族别等的不同,年的形式礼仪也各不相同,但亲人团聚、告慰心灵、期许未来,享天伦之乐、生活之美,已经在岁月的磨洗下凝结为年的厚重内核,并成为中国年、中国味的强大凝聚力所在。

年味并非凝固不变,总是随时代进步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从过年的形式礼仪到过年的方式方法,年味并非年复一年地简单重复,更非抱残守缺。现在40岁以上的人很多都有过除夕之夜围炉守岁的记忆,40岁以下的人则大多有春晚相伴过除夕的经历;20年前选择到宾馆饭店合家欢聚还不多见,现在连县城宾馆餐厅春节期间也一房难求。这一点,最新发布的今年春节客流数据已有体现,越来越多的人群在过年时彰显出与个人条件、喜好相向而行的特点。正是这种不断的改变,使得年味年韵更为悠长丰富,历久弥新。

年味变化,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假使以一种复古心态来品味今天的年味,或许会感觉年中的烟火味正在变淡;假使以一种愤青心情来看待今天的年味,恐怕难以体会到年味中的中国神韵与中国魅力;假使以一种看客似的高姿态或者为了吸引话题而以点代面,甚至添油加醋,则难免陷入以偏概全、不能自拔的烦恼纠结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