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026|评论: 1

三彭故里复古桥的前世今身及其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彭故里复古桥的前世今身及其传说
南山种豆翁
     在光绪版《丹棱县志》艺文志巻之九、民国12年版《丹棱县志》卷一上, 均载有清代诗人进士李昶元作的一首《古田桥怀古》诗, 诗云:
几间古屋自横斜,六十年前仕宦家。

传说文章多际遇,本来兄弟并才华。

鹤堂今日诗留草,骥子当时笔有花。

云散风流名望在,田桥李宅世同夸。

    诗的大意是说, 诗人站在古田桥头, 眺望对岸,吊古抒怀,缅怀曾在此居住过的先贤。在古田桥的对岸, 座落着几间古屋, 古屋当年的主人正是丹棱当地著名的先贤“三彭”兄弟! 虽然时代流逝先贤也杳, 但他们的风流名望与曾经同在这个地方居住过的宋代先贤七李父子一样,依然在乡民中口耳相传。读了这首诗, “古田桥”之名便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好多年来, 我常心向往之。而“古田桥”即今之“复古桥”!
     一、复古桥的来历及它的前世今生
    阅览县志中有关此桥的记载,可略知其桥的来历及它的前世今生。据乾隆版《丹棱县志》载:“汇檽(欞)桥,西三十里。旧传元时田氏所建,故名田桥。乾隆九年(1744)重加修补,掘得万历时碑,额曰‘汇棂’。” 如图:
XJ@7YCZJ0@FHJHX)JPKBIM6.png
                          【注:2014年整修此部县志时误将“汇欞桥”写作“汇檽桥”!】
     光绪版《丹棱县志》:“汇棂桥。西三十里,即田桥,旧传田氏所建,故名。乾隆时,重加修补,掘得万历时碑,额曰汇棂。年久欲圮,光绪十五年(1889),里人彭国华更名复古桥。” 如图:
}I2DS`_VQ3C%E{UUKNP8.png
     民国十二年版《丹棱县志》:“复古桥。在县西三十里。明万历时,名曰汇棂桥。清乾隆时重建,名古田桥。光绪中,里人彭国华改修,更名复古桥。”如图:
3$N~9W84OBLLKZ@SMVN07VX.png
     从县志有关记载来看,此桥最初名叫“田桥”,明代万历时重建,又叫“汇欞桥”, 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时,又叫“古田桥”,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时,又更名为“复古桥”。值得注意的是,县志中关于此桥的历史变迁,缺失重要的一段记载。在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时,李昶元曾应里人彭国华之请,作有《复古桥记》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然桥之迁移靡常,而桥之名“田”仍旧。嘉庆十九年(1814),修之者仿田氏古制,至于今将百年矣。” 显见,在嘉庆十九年(1814),“古田桥”还有过一次改址迁建的历史。
     另外,关于“田桥”的来历,笔者认为乾隆版《丹棱县志》“旧传元时田氏所建”记载可能有误,此误在不同版的县志中已略见端倪。在乾隆版《丹棱县志》中云:“汇檽(欞)桥,西三十里。旧传元时田氏所建,故名田桥。”而在光绪版《丹棱县志》:“汇棂桥。西三十里,即田桥,旧传田氏所建,故名。”在光绪版《丹棱县志》中,将“旧传元时田氏所建”改作“旧传田氏所建”。而在民国十二年版《丹棱县志》中则避过不再提及。在光绪十五年(1889) 此桥重建时, 里人彭国华请告老还乡的进士李昶元为是桥取名并作一篇记文以记其事。李昶元于是桥取名为“复古桥”,并作记文名曰《复古桥记》。李昶元在文中写道:
      桥以“复古”名,示不忘旧也。邑西三十馀里,有古田桥。或曰宋田谏议锡先代聚族于斯,架石为梁,是曰“田桥”;或又曰是为“汇棂桥”,因桥侧有汇棂观,故名。是二说也,均未可据。
      尝考邑志载:“桥在邑西三十里,元时田氏所建,故名‘田桥’。”则非田谏议之先代可知。又云:“乾隆九年(1744)补修,掘得石,额曰‘汇棂’。”而并不言名以“汇棂”之由。则意者田氏建桥,即取汇棂观之名以名桥也,亦未可知。或又曰此地自田氏他徙后,李文简焘先代亦筑居于此,故“田桥李宅”至今传为美谈。  
      ……  
     关于田桥的来历, 从李昶元在文中开始所言,当地传言为北宋洪雅人田锡先辈所建。但他考诸邑志, 即彭遵泗所撰的乾隆版《丹棱县志》,却说是“旧传元时田氏所建。”所以,他又说此桥应非北宋洪雅人田锡先辈所建。而且他还猜测彭遵泗所撰的乾隆版《丹棱县志》不说是桥名“汇棂桥”的原因,是因为田氏建桥时就取“汇棂桥”作为桥名。但接着老先生不知怎么又说出一句让人感到让人难以理解的一段话:“或又曰此地自田氏他徙后,李文简焘先代亦筑居于此,故“田桥李宅”至今传为美谈。” 据上下文看, 从此地他徙别处的田氏, 自然应是指“元时田氏”,而李文简焘却是确凿无误的南宋人,南宋人李文简焘先代怎会在元时田氏他徙之后才筑居于此?当然南宋人李文简焘先代曾筑居于此没问题,但居于此的究竟是宋时田氏还是元时田氏?从文中“或又曰”这句的语意来看,笔者认为显然当地乡人认为“此地田氏”,应为“宋时田氏”而绝非“元时田氏”!
    对此传闻,地方闻人进士李昶元自然也会早有知闻,不然他也不会在文章开头“邑西三十馀里,有古田桥。或曰宋田谏议锡先代聚族于斯,架石为梁,是曰‘田桥’”。
    所以, 笔者认为李昶元所考的由彭遵泗撰写的乾隆版《丹棱县志》记载有误!“旧传元时田氏所建”,应为“旧传宋时田氏所建”此误笔者疑为有两种可能所致。一种是彭遵泗撰写所致;一种是刻版误刻之误所致。而且笔者认为此错误前人已有觉察,如在光绪版《丹棱县志》中,将“旧传元时田氏所建”改作“旧传田氏所建”就是证明。因为本地乡人对某个家族尤其是某些显赫的家族是否定居于此,虽县志不载,但乡人口耳相传绝对可信的!故据此推之这座“田桥”应始建于宋代。
     二、关于复古桥的传说
    近日, 有幸与好友树明君应张彭坝小宋书记邀请到三彭故里,去座谈如何打造三彭文化大院事。其间我与树明君顺便考察了几处县志记载位于此地的景迹旧址。其中首先就是前去考察心仪向往已久的复古桥。
    在双桥镇张彭坝所在的田坝上有一道蜿蜒流淌的清澈小溪,小溪两岸树木葱郁,高大的麻柳,丛密的槭树,间杂着笼笼翠竹,风光十分秀丽。即使是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稀可见旧时一二风貌。在小溪的一处茂密杂草遮掩的岸边有几条石砌的一段, 十来米的对岸的树荫下也有一截几条石砌的桥墩遗存。随行的乡人说这就是 “古田桥”的桥墩遗存。
IMG_20180921_122514.jpg

     在上游几十步不远处有一座横跨小溪的公路石桥, 随行的乡人说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原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的“古田桥”原址上,再次重修的“复古桥”。
IMG_20180921_122702.jpg

     随行的乡人说历史上的“田桥”地址曾发生过几次变化, 其中还有一段因桥而导致彭氏家族兴衰的传说故事。在复古桥遗址,听闻随行的一位地方老农讲述了一段有关复古桥的传说,虽说只有寥寥几句故事梗概,但大致意思还是明白。尽管是坊间传闻不可当真,但亦可作茶余饭后消闲之资。
    传说大意云,当时有位任职丹棱的县令,对彭家心怀不满,因为彭家作为地方上很有声望的大族,敢于维护百姓利益,对巧取豪夺的县令的行为常常敢于与之争辯抵制,深受地方百姓拥戴。在地方上也有一些嫉妒彭家的人,于是他们就勾结起来企图陷害彭家。他们认为彭家之所以兴旺,是因为在田坝小溪上,有一座桥名为“田桥”的石桥守护着了彭家所在的这一方风水宝地地脉的缘故。他们认为只要破了这个风水,彭家就会破败。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一个主意,请了一个外地的阴阳先生,去见彭氏家族的族长。阴阳先生假意说你们彭家虽然家业兴盛、人丁兴旺,关键是因为有这座桥“田桥”守护着你们彭家的这方风水。但是这座桥还有个缺陷,所处的位置尚欠周正。如果上移几十步重建,会保你们彭家几百年家业不衰、子孙功名显赫。彭氏家族的族长听后便信以为真,将桥上移几十步重建。哪知桥上移重建后,慢慢地彭家家山萃龙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渐渐枯萎,几十年中彭家家业逐渐衰落,子孙在举业上也鲜有功名在榜。此时,彭氏家族才知上当了,于是又将桥移修旧址。慢慢地萃龙山才又重新恢复葱茏,彭氏家族才又重新恢复生气,但经过这一番折腾,彭氏家族却再以以恢复旧时气象了!
     三、关于复古桥的传说可信性的史实依据钩沉
     此说虽为地方传闻,但我隐约中觉得在志乘中似乎也有迹可寻。彭家自定居张彭坝古田桥后,到了彭端淑祖父玉吾公彭万昆这一代,家业逐渐富裕、人丁更见兴旺。据彭端淑《伯父亮工公家传》云:“当是时,家业颇饶,有田三百顷,僮仆数百人。”可见其家业之富裕。且彭万昆育有八个儿子,有孙子二十四人。自康熙丙子(1696)年到乾隆丙子(1756)六十年间,子孙后辈中共有文武进士七人,文武举人二十三人,这在当时蜀中也堪称罕见。但是彭氏家族并不因为家族的兴盛,子孙功名的发达,而骄横乡里。同时,作为有声望的地方显姓大族,敢于维护百姓利益,对巧取豪夺的县令的行为常常敢于与之争辯抵制;同时在地方上敢于主持公道,仗义直言,等等这些,难免引起个别任职丹棱的县令和地方上也有个别嫉妒彭家的人,对彭家的心怀不满。
     对此,彭端淑在《伯父亮工公家传》一文中,便有涉及。在文中,彭端淑写道:“伯父有才略,多智谋,适内遭家变,外与邑令何及、乡棍为难,酿成大狱。大父母年逾耄耋,恐惊怖,密不以闻。乃多方筹划,令先君子力任其事,而阴调剂其间。延二载,方以理直胜。” 文中的“伯父亮工公” ,即彭端淑的大伯父彭忠,在彭端淑的祖父彭万昆去世后,主持家族大事。有一年,在内遭家变不幸之际,县令何及、乡棍又与之为难,并酿成大狱。对应传说中有县令与地方嫉妒彭家的人勾结加害彭家事,可见并非子虚乌有。在遭此大难之后,彭端淑的父亲与彭端淑的大伯父彭忠商议,为避免遭人嫉妒,再酿祸患,“散其田于宗族、乡隣间几半。其僮仆愿去者遣之,不愿去者听。”
    再对应嘉庆十九年(1814),“古田桥”还有过一次改址迁建的历史,与传说中有县令与地方嫉妒彭家的人相勾结,设计阴阳先生唆使彭氏家族迁建“田桥”事,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了。当然个中曲折必然跌宕精彩,我等自然也无从知晓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次改址迁建之近百年后的光绪十五年(1889),里人彭国华主持又将此桥重新迁回旧址重建,并请进士李昶元为重迁旧址重建的桥命名,而李昶元为是桥更名为“复古桥”,此事更是令听闻过此传说的人产生联想,显然传说并非无中生有的事。当然,阴阳先生唆使彭氏家族迁建“田桥”,并非是一件光彩的事,而是彭氏家族的难以对人道说的隐痛!李昶元也不可能在文中披露其事,故李昶元意味悠远地为是桥更名为“复古桥”,并说:“彭君之是举也,非敢改弦易辙,亦欲复古制于不湮。过斯桥者,穆然动法古之思,想前贤之德,庶有闻风奋起、追厥芳躅者乎!是不特桥复古,而人亦将复古也,岂不伟欤?”李昶元如是言,也是隐含着对他尊崇的彭氏家族的一份希许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0-1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