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贤人素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 在9月9日举行的“悟道文昌”文化讲坛上,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为到场的越西学子分享了关于道教“考神”文昌帝君张亚子的故事。 文昌帝君张亚子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灵,是科举时考生考前必拜的大神。蒙曼说,张亚子这一称呼,可能是由当时四川本地神灵张育和亚子结合而来。 张育处在五胡乱华时代,在蜀中聚兵反抗前秦符坚入侵,战死沙场。他人虽死,但其行为符合中国忠义精神,被当地人奉为神灵,在梓潼七曲山上建祠祭祀。亚子出身在今天的凉山州越西县,于私为孝,于公为义,死后被奉为神灵,也在七曲山建祠。忠义和孝义在本质上有着极大的相通之处,后人就把同一座山的两个神结合在了一起,有了“张亚子”的称呼。唐、宋两朝帝王对此多有敕封。 一开始,张亚子神不掌管文教,但随着宋代科举兴起,普通人有了上升的机会,于是几乎所有的神灵都被赋予了庇佑学子科举成功的职能,张亚子也不例外。而因为当时四川文教发达,通过科举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苏氏三父子,于是张亚子这个神就和科举绑在了一起,并获得全国人民的认可。 张亚子和文昌帝君这一名号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蒙曼介绍,文昌星在道教中掌管文运。元朝时,朝廷不重视汉文化,因此科举也一度被叫停,直到元仁宗时期,科举才被恢复。 当时宗教盛行,道教在社会上影响力很大,因此就有道士在元仁宗面前说,在中原大地上持续已久的科举保护神张亚子是文昌星下凡,元仁宗很喜欢这个说法,于是封张亚子为“辅化开元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至此张亚子和文昌帝君的名号结合在一起。并且后来慢慢的形成北孔子南文昌这样的说法,其区别在于孔子是人,文昌是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