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驿古镇行记(一)
2018年5月27日,我和三位热爱邛崃本土地名历史的朋友(凡丁、崃岭鹤影、小周)来到固驿镇进行了实地探访。 作为一个定居邛崃十七年的外籍(非邛崃籍)人士,邛崃,在我的头脑里由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固驿在邛崃的东路,离城区并不算远,但在我的生活轨迹中,她并不是主要的活动范围,虽然以前受朋友之邀来过两次,也仅限于新街区,除了知道固驿有个戏圣康芷林以外,固驿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有一天,朋友向我打听,固驿的南华宫还有老房子吗?一下被问住了,我只好说去看看再回复他。 今天,我们四人一行,在小周的带领下,沿着他儿时经常玩耍的乡间小路,首先来到了吴江村(今名花园村)吴河扁(边)的吴坟园,这是一处吴族姓人的祖坟,居中的是二世祖吴加第墓,另外还有两座清代举人墓,墓前各有一根桅杆。吴家曾经出过武举(吴永璋,十世)和文举(吴永龄,十世、吴二举人)。 由于受到族人的悉心呵护,墓碑保存还算完好,清光绪年间所立桅杆已经毁坏,族人分别在1998年和2012年重新树立了这两根桅杆。 割草的阿姨告诉我们,这支吴姓的一代祖葬于大邑鹤鸣山,为什么要安葬那么远地方呢?原来是风水先生在撵风水时发现附近已经没有适合安葬的地方,最终撵到了大邑的鹤鸣山。在火井的山上还有一处祖坟。 我们在驱车赶往下一个探访点的路途中,看到了路边的水碾,当地人叫“吴水碾”,从吴河(又称南江)边的一条小沟引水入碾,在电力还不发达的时代,水碾是村民打米磨面的重要工具,水流沿着缺口顺势而下,势能转化成动能,巨大的冲击力带动了碾子下面的水车,水车的轴与磨盘联动,使垂直于地面的磨盘沿着磨心边上的凹槽(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凹槽中加入玉米或者大米的颗粒,过一会就会被碾压成细小的粉末。碾子前面的入水口插入木板,打开碾子边上的放水口,水流就从旁边而过,进入碾子的水量立刻大幅减少,水车也就停止了转动,这样可以达到随关随停的目的。现在能见到的水碾已经很少,“吴水碾”的石磨还保存着原始的状态,如果有需要,它可以随时转动起来。 离开“吴水碾”,我们来到了南河边上的东岳码头。东岳码头位于双江口,遥想当年,这里水陆互通,货积如山,人流如织,一片百舸争流繁忙景象。 在南河边上的“李支庙”附近,我们看到了一通碑,这通碑上记载了“李公……灌邑之离堆以成都江,我西蜀人祀之为川主者,即李公真人而或曰赵公元帅……”,这说明此碑是与李冰有关的川主庙记事碑,旁边的工厂可能就是川主庙。 在河沟的对面有一间庙,村民还告诉我们,这就是“李支庙”,原来的“李支庙”在水田旁边红色大门民房的位置。 李尚书(李支)不准在固驿镇上演折子戏《碧玉簪》。该剧讲述的是,明代吏部尚书李廷甫将爱女秀英许配给王玉林为妻,秀英遭人诬陷,受到冷落和凌辱,真相大白后,在王玉林诚恳认错和婆婆等劝慰下,李秀英于尽释前嫌,夫妻重归于好。据老人们回忆,李支也有个女儿嫁到东岳庙。李支可能认为这出戏会给观众对号入座的暗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