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报名的时候到了,社会上不少家长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民族成分,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0年来,全国约有5000万人修改了民族成分,修改民族成分的目的,是为了在考试、提干等方面得到照顾,这有违于宪法中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也有违于照顾少数民族政策的初衷,却体现了封建血统论的观点,有的民族 子弟连10个彝文数码,不会说,不会写,跟城市里的汉族子弟没有两样,只因他血夜里的成分决定他的未来,就像彝族中划分黑彝、白彝等四个阶层一样,真正应该照顾的是那些会说民族语言的农村子弟。
去年,云南一民族中学的老师,提出逐步取消在高考录取中的民族照顾分,增加民族语文分的倡议,我觉得这种高考录取上的局部改革有以下三大好处:1.体现了考试中人人平等的录取原则,废除民族血通论。2.体现了民族中学双语课开设的重大意义,不仅彝族学生可以学奕文,汉族学生一样可以学彝文,考彝文,可改变民族中学中彝文课有名无实的现象。3.有利于培养懂双语的民族干部,让这些干部深入农村,同彝族群众同吃同住,真正为彝族群众服务,增加民族亲和力。
高考、中考,涉及千家万户,应体现一律平等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