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加勤奋是成就蓝派表演艺术的基本条件---------------
笔者认为,蓝先生是天赋很高的川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当之无愧的蓝派艺术创造者。诚如人言:这样天赋的艺术人才过去出得很少,今后很可能不会再出。他走向成功,一是禀赋高,天生的戏曲艺术苗子,一触即发,势不可挡;二是靠吃苦耐劳,追求完美,戏不惊人死不休。他幼时聪颖,悟性极高;10岁时家贫失学,投师“三三川剧改进社”班主王贵昌,学习须生,仅仅经过三个月的锤炼,即能登台演出胡琴功夫戏《长生殿》,声情并茂,扮相尽显皇家气派,赢得满堂喝彩。以后他随班子到重庆等地演出《空城计》、《伯牙碎琴》等戏,均获得轰动效应,很快挂上了头牌,成为当家生角。
蓝光临、罗芳《评雪辨踪》剧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川剧勃兴,蓝先生有机会随“三三川剧改进社”上成都展示才华,受到成都观众喜爱,同时被爱护戏曲人才的领导识拔,得以调入四川省川剧团工作,师从曾荣华先生,改习小生,后来别具一格的《评雪辨踪》、《铁笼山》等戏,就是得到曾先生指教而发扬光大的。蓝先生改习小生后,使其戏路拓宽的另一位老师则是彭海清。彭先生是一位创造性极强的川剧名角,也是红极一时的文武小生。为了表现出《萧方杀船》中江洋大盗杀人如麻的习气,他曾与衙门里的刽子手交上朋友。刽子手满脸杀气,闲谈间老是往他颈脖上看,似在寻找落刀的位置,吓得他心惊胆颤。肯如此下苦功夫钻研角色性格的演员,起点就不凡。蓝先生在他的指点下,学到了不少真功夫。
晓艇、刘又全、周大祥、蓝光临向曾荣华老师学艺
蓝先生在接受央视11频道主持人采访时,将他对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追求归纳为八个字:“传情达意、悦耳动听”,实在是贴切之至。蓝先生不仅在塑造川剧舞台生角形象方面富有创造性,而且也是演员中的才子。他自己演出的诸多剧目,原来老艺人口耳相传,从唱词到结构或多或少都有毛病,有些甚至难登大雅之堂。对这些剧目,他都根据自己的演出体验加以改动甚至改编。提笔创作、刀砍斧切、咬文嚼字、切音和韵,成为他演艺生涯中的一大乐事。凡是经他锤炼敲打过的剧目,在今天都成为精品剧目;他演出录制的音像制品,也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传世珍品,收视、播放率极高。
左清飞、蓝光临《情探》剧照
对剧作的审美价值,他也富有识别力。有人要写《李甲归舟》的续篇《活捉李甲》的剧本,他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李甲与《情探》中的王魁不同:李甲娶妓女杜十娘,因惧怕老父家法森严,归途反悔变卦,将杜十娘转让盐商孙善赉,受到道德谴责就够了;王魁是背弃对他有救命之恩、收养之德的糟糠之妻敫桂英,停妻再娶,理应活捉。
蓝光临、张素萱《李甲归舟》剧照
尽管蓝先生戏曲艺术造诣高,但却虚怀若谷。晓艇先生在最近朋友聚会中,谈他演出的《萧方杀船》已经超过他的老师彭海清。笔者也很赞同,并补充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表现却是谨慎、收敛,不沾沾自喜。他也善于倾听观众意见。一次聚会,笔者谈到央视拍摄的《佛堂升天》字幕有错,“天官之后不曾试闱”,“试闱”二字不妥;因为申桂生是黉门秀士,已经入闱了,因此应该是“式微”,其官至天官(吏部尚书)的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依然富足美满,还未出现家道中落的变故。蓝先生点头称是。
晓艇、蓝光临《酒楼晒衣》剧照
有了这样深厚的创作功底和卓尔不凡的审美意识,蓝先生才有可能由行家到名家,再到专家。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是川剧界第一位被法国演艺界邀请去巴黎讲学的名角,并被昆曲发祥地的苏州、上海文化部门一再邀请他为众多昆、沪、越、淮、扬剧团青年演员讲授川剧小生表演艺术。笔者认为,这是实至名归,理所当然。
蓝光临先生在从艺65周年座谈会上
如同不少中外演艺界明星一样,蓝先生是性情中人。他耿介、直率的性格容易给他带来一些不快,受到某些并非公正的待遇,但这是体制性的问题。“古来大才难为用”,与蓝先生的个人性格无关。
▲本文原载于《文史杂志》2013年06期,作者为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成都)编审。图片均摘自网络。
|